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

来源 :课外语文·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文章会有不同的情感,所以文章的语感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如何利用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培养语感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朗读;感受;语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学生的朗读。即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进行语感的培养,应让学生多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比较朗读,培养语感
  比较朗读法,是指对课文中一些优美的语句、语段的比较或文中人物形象的前后变化的描写。“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然后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体会。让学生在比较中感受,在比较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读《故乡》这篇课文中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时,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朗读语气应有所不同:少年时的闰土聪明、活泼、机智、勇敢,所以应该读出轻快、喜悦、天真而豪放的语气;中年闰土因生活的折磨、精神的摧残,已经变得麻木、迟钝。所以朗读时应该缓慢、声音低而深沉,读出谦恭又含糊的语气。
  对于环境描写的朗读,同样会表现出不一样的心境。如《故乡》这篇课文的开头写道:“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开篇环境描写即道出了封建时代中国广大农村到处一片萧条、冷落的景象。朗读时应声音低沉一些。而《故乡》中“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钢叉。”这里的环境描写描绘出了一幅色彩明丽、和谐幸福的画面,令人陶醉,令人向往。应用稍快的语速,把闰土的机智勇敢通过语气读出来。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比较来体会课文中语言的精妙,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
  二、形象感受,培养语感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若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言语过程,将学生带入课堂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这样才能真切地感悟课文情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教学《桂林山水》时,首先给学生展示桂林山水的整体画面,配上美妙的音乐,再通过重点词语的朗读,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如教《背影》中父亲买橘子一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蹒跚”、“慢慢”、“用两手”、“用脚” 等这些词语说明父亲老了,腿脚不灵便,行动艰难;“努力” 表示父亲竭力克服艰难。学生通过这些词语品味这感人的父子深情。在朗读中,要读出父亲对儿子至诚、至爱的深情。
  培养语感,首先要使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来,心中有了文中整体形象,朗读时才能再现文中情景。再结合重点词语来朗读、品味文中所要表达的意境。这样学生朗读的过程也就是语感生成的过程。
  三、抓住关键,积淀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词句进行朗读,通过重点语句来指引学生感悟文章魅力,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美感。如在《林中小溪》一课的教学中,我突出强调“早晚”、“到达”等词语反复品读,在学生的脑海里不仅出现溪水向前流动的画面,而且也能体会溪水的那种自信、必胜的信念“所有的道路早晚一定会把它们带到大洋。”
  另外,还要指导好对话朗读。对话朗读是学生兴趣最浓厚的角色朗读,教师应利用学生爱读、爱表现的这一心理特点,鼓励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朗读。扮演角色朗读,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相融合,这样就更能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心感受。如在《变色龙》中,我重点抓住“绝不”、“好好教训”、“颜色”、“混蛋”、“猪崽子”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好奥楚蔑洛夫大耍威风、欺下凌弱的性格特点。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渊博的知识、语感的培养,全在于日积月累。对课文的感悟,不能总停留在表面,应展开联想和想象。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第八自然段时,可以抓住文中把泉声比作“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钢管”的乐声来体会泉声的千变万化。在把泉声写得具体、有层次的同时,也给大家提供想象的空间,一幅美妙的泉水图便展现在我们眼前。只有让学生通过朗读,才能品出文中的深意,悟出文中的道理,感受文中的情感。
  四、多样朗读、培养语感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和作者对话,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学习作者的语气、神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时可以通过齐读、自由读、默读、分组赛读、角色朗读等各种形式进行阅读,并了解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揣摩课文中蕴含的哲理。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反复朗读课文,特别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黄山石头的奇特造型,读着读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就自然而然地用语气表达出来了。在读朱自清的《春》时,让学生带着喜悦和希望的情感基调进行朗读,便可将学生带进景色优美的春天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感情朗读不僅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如:在读了课文中描写春天的句子后,给学生播放春天的画面,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再读课文。这样,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情感的熏陶。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加强情感和美的熏陶。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只要我们在语感教学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就一定会累累硕果。
  (编辑:龙贤东)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不同清洗方法对腹腔镜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掌握最佳的清洗方法。方法:选择使用后的腹腔镜器械200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件。对照组采用手工清洗方法,观
【摘要】真正优秀的教师都具备“精讲点拨”的本领,这是他们千锤百炼成就的内功。“质疑”的方法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无师自通的,它需要老师具体方法的指导点拨。  【关键词】精讲点拨;难点质疑;审美享受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出的四大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正因为如此,许多老师对“精讲点拨”心存芥蒂,好像一谈“精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疾病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2年9331张含奥美拉唑门诊处方,内容包括治疗目的、联合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对所得资料进行统
每一届学生总会给我带来很多感动,也会留下一些遗憾。其中有一种遗憾一直延续了好几届——没能如我所想给他们留下些关于文化的永恒符号或记忆。于是,我努力行动着……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就是朗读训练,这主要是由于朗读训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去主动地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以便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朗读训练;初中语文教学;提高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作为初中教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和写作能力,而朗读作为语文教学中较为关键
【摘要】在学海生涯中,语文,无疑是一门最基础而又占有重要位置的学科。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的一门学科。而阅读则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将两者相结合,以读悟写、以写促读,则能加强两者的结合训练。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课文并理解的同时,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进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学生;知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由于语文的特殊性和社会的现实性等原因,我们的语文走向了边缘化。但是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保护语言同时也在保护我们的文化,所以请别让语文边缘化!  【关键词】边缘化;交际工具;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材料一:1月23日、24日两天,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华东理工、上海财大、上外和东华6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有4所要么是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是全部考生只考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