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与突围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0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理论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本身的概念繁杂,抽象艰涩,教师教学不得法,教材遴选等原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了教学的困境。本文本着对文学理论教学中的困境的梳理,从教师业务水平、教材把关和重视文学作品三个方面尝试突围。
  关键词:文学理论 教学 困境 突围
  
  1、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
  1.1文学的边缘化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学在当时的大学校园中是最引人瞩目的学科,一大批热血沸腾、好学上进的青年选择去读文学名著,即使非中文系的学生也会手捧一本小说或文学理论,那时的校园中可谓是无人不读文学作品。但到九十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文学逐渐被边缘化,文学名著和文学理论在大学校园中变得无人问津,即使是中文系的多数同学也只会在考前背一背教科书、习题集,平时对文学专著则毫无热情。90年代的人文精神大讨论,表达出的正是这种喧嚣时代的精神失落,因为人们似乎一下还不能接受文学的边缘化,不能接受人文精神的下滑,但这一切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木已成舟。
  1.2文论的平面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兴起,海德格尔、维特格斯坦、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哲学家纷纷举起消解本质主义、消解深度模式的大旗。所谓的本质主义也就是,它并不是假定事物具有一定的本质,而是假定一种超越历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质的存在,坚持宏大叙事或元叙事,而后现代却正是解构元叙事的,这种哲学思潮对文学的影响,表现在文学的原本深度、崇高被后现代的平面化、庸俗化了,大家不再将文学奉为经典,不再对文论顶礼膜拜,认为本质是不值得关心的,而是越来越关心平面化的知识,这种思潮也影响到了中国广大知识分子和学生,他们以西方的这种先声作为自己标榜的对象,虽然有些盲目,但是毕竟影响到了他们对文学的热情。
  1.3教学的困境
  文学理论与文学相比,更加抽象和艰涩,更加的玄妙,学生要接受则需要一个过程,有的同学在上课时也会开小差,根本不听老师在讲授什么,这就使得它具有了比文学更为复杂的困境原因。再者,在目前的教学中,有些学校选择的教科书严重的脱离了时代脉搏,或者不符合本专业学生的实际,要么过于专业,要么不够深刻。此外,一些教师的上课方式相对的落伍,照本宣科或严肃刻板的教学,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使得文学理论的教学陷入困顿之中。这些实际困境,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必然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他们会更不愿意涉及文学理论,总之,文学理论的教学困境突破势在必行。
  2、文学理论教学的困境突围
  2.1教师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
  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以解决困境通常为众多的老师所忽视。但教师如果不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能使学生信服,学生将彻底失去听课的兴趣,一切的困境出路都将是空谈,现在一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一个课件用了一年又一年,从不变动,严重落后于时代精神,所以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可多面的提高,既要博览群书,对古今中外文学理论史上的重要著作,比如像《诗学》,像《文心雕龙》等认真阅读,也要时刻关注到前沿的文学理论知识,不能让自己落伍。只有认真去阅读,做到心中有数,才会有深刻的体会,只有紧跟前沿信息,才能在给学生讲授时不慌乱。同时,教师一定改进自己教学的方式,不要太过于古板,要适当的严肃,适当的幽默风趣,循循诱导,让学生在自然、自由的课堂氛围中,沉浸于知识的海洋。
  2.2教材遴选的把关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教师上课的凭据,教材的水平会直接地影响到教学质量。对于文学理论教材而言,虽然现在多数学校选择的都是新近一来的文学教材,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像童庆炳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王一川主编的《西方文论史教程》等等,这两本教材,在体式上是不同的,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是比较概论性的,而王一川的《西方文论教程》则相对有背景分析,个案分析、深度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局限于一本教材,像《文学理论教程》这类的书籍,可以使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对文学理论的基本涵盖的形式、内容、风格等等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像《西方文论教程》这样的书,则有一定的启发性和扩展性,能够增加学生的对于文学理论的兴趣爱好。此外像陶东风主编的《文学理论基本问题》则是一些融合古今中外的专题,使得学生能够对中西文论能够融会贯通,所以这些教材各有优长,在遴選教材时,一定要照顾到学生们的实际需要。
  只有好的教材做保障,学生在预习或复习时才能够有的放矢,才能够温故知新,教师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材的发挥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3重视文学作品,简化文学理论
  以上的教师业务素质,以及教材的重视中,都涉及到学生兴趣的问题,只要打开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好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但只有以上两个方面是不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还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
  众所周知,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很多文学理论是从文学作品中产生出来的,如叙述学和结构主义的理论。其实,没有文学作品的支撑,很多的文学理论是比较艰涩。教师在讲授某一专题时,可以给学生列出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相结合的扩展阅读篇目,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那么难以理解,而且在对文学作品的体会、领悟和分析中,随着学生文学鉴赏能力,语言的直觉敏感力,篇章结构的把握力,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力的提升,会使得他们的将其与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或在文学作品的品读中读出理论的味道,或是带着理论的思维去阅读文学作品,这样对于理论知识和文学作品的都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教师在讲课中,穿插文学理论阐释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去阐释,使得学生感受到文学理论的用处,不是毫无价值,而是却又其用的。
  总之,要解决文学理论教学的实际困境,既需要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循循诱导,也需要学生在刻苦能力中培养起对文学理论的兴趣,只有如此的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才能最大限度的解决好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陶东风主编 文学理论基本问题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范建刚.“话语”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对当下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的思考,甘肃高师学报2011年,第16卷,第1期.
  [3]周朔.对师范院校中文系文学理论教学的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2011.2
其他文献
【摘 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发课程资源,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拓展想象思维,提高思维观察能力,增强学生参与运动能力,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优良的自己锻炼的习惯,保证良好的身体状态,去享受到体育运动带来的真正快乐,才能更好的加入到学习知识的队列中。  【关键词】合理运动 健康 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的改革一定要学习大纲,那么中央发下的文件就很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随着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新教材的使用,“说”作为四大综合技能之一在英语教学中越来越被重视,它改变了以往的“哑巴”式英语,注重让学生开口说话?。如何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是我们英语教学中常见到的难题,这是因为语言环境和习惯的不同,以及少数学生胆怯怕羞的心理,部分学生总不愿张口,作为驾御课堂的教师来说怎样才能运用教学艺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开口说英语的积极性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跨世纪人才而提出的极具远见的战略性决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教学在实现素质教育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面向全体 思想品德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摘 要】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课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每一篇文章都有无数“美”的因素。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典范之作。让学生从语言、情景、哲理的角度品味,心灵得到净化,感情得到陶冶,促进正确世界观,树立完善人格。  【关键词】审美教学 语言美 自然美 哲思美 陶冶情操  新课标强调语文学科要“提高文化品味和
摘要:关注西藏农牧区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而农牧区学校却因为信息的闭塞、师资力量的薄弱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落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所面临的形势更为严峻。因此要高度重视培养西藏农牧区中小学生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农牧区 培养 健康的心理 中小学生需要     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全面推
很多理论、实践都说明:人的情绪对认知活动的作用很大。甚至可以说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支配着人的意志活动和行为表现。当然了,不同的情绪所起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如:积极的情绪可以起到协调、促进的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则会起到破坏、阻碍的作用。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那些使人身心愉快的事情总是随着时间推移而愈发印象深刻。既然这样,在教学中,我大胆做了这样一个推想:何不利用情绪对人的影响,借助它的力量帮助学生学会写作
如何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摆在学校教育面前的一件大事,而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素质教育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责无旁贷,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创新能力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改变老的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而言是一种超越式的教育,同时,学校确定的育人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的现代学生
【摘要】为深入实施《课程标准》,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思想课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以自主学习为途径,以合作学习为主题探究、讨论为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开展思品课问题探究教学实践。  【关键词】思想品德 问题探究 教学 实践    一、实践的四个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想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里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
口语交际是在双向互动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儿童具有天生的语言潜能,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辨证统一的。同时,语文具有工具性,语文能力的提高在口语交际中能得到表现。   新教材一改以往的单向说话训练为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以人为本”,让学生在熟知的环境中开始学习,在兴趣中完成学习任务。为此,我在引导学生口语交际方面进行了尝试,把单纯的口语交际同学拼
1.转变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三个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初中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为生物学科的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传统教学的优点,摒弃其弊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  教师应是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动的。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个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