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形而上学”的理论价值及其思想限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通过诠释康德哲学而建构起来的"道德的形而上学",实际上是将康德哲学儒学化了,其间体现出来一种儒学中心主义的立场。"道德的形而上学"思想的理论限制在于:将"物自身"看作是一个具有价值意味的概念,这无疑是对康德的具有多层丰富内涵的物自身概念的一种单一化理解;由具有自我呈现的自由意志、道德本心所言说的道德实体难以具有形上宇宙实体的地位,这实际上是将具有道德意义的概念本体论化和实体化了;将"智的直觉"的实现归之于体现个人道德工夫修行的道德实践之上,无疑缺少了一种哲学思辨上的阐发;"人虽有限而可
其他文献
环境伦理是以区域共同体而非自然共同体作为其科学基础的,因为,从进化的角度讲,人与自然的结合形式经历了从自然共同体到社会共同体,再到区域共同体的演进过程.而每一种不同
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是一个一以贯之的架构体系,道德与存有构成其理论展开的两个必然维度。围绕着这两个方面,牟宗三进行了本体建构、无执的存有论、执的存有论等理论建构,而
马尔库塞晚期著作中爱欲解放的路径转向审美领域,诉诸一种新感性的生成。新感性作为全新的感受性,是自然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前提条件。文章从新感性与爱欲、审美以及想象力的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