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一五年,黄炎培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太平洋世博会(曾译“万国博览会”或“万国赛会”等)。今年在我国上海,在我的家乡,举办历史上第四十一届世界博览会,振奋之中,回想起近百年前父亲黄炎培赴美国世博之行,尤为兴奋,遂拂开历史封尘,翻查资料,将我国世博先行者之一的这历史一页,供众人一睹。
黄炎培,一八七八年生于上海浦东川沙。辛亥后,黄深感他曾投身的革命未能根本改变社会面貌,沉疴依旧,黑暗如前,而立志于办校兴学,教育救国。一九○三年开办川沙小学起,又陆续办了几所学校,一九○六年成功创办浦东中学,从该校陆续走出了上世纪我国的一代名人:共产党总书记张闻天,国民党蒋经国、蒋纬国,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史学家范文澜、罗尔纲,核弹专家王淦昌,导演谢晋等,获“北南开,南浦东”美称。办学中,黄深感传统教育弊端,遂在考察国内七省教育后,又把目光转向海外,时逢民国政府农商部组织实业考察团赴美。一九一○年,张謇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当时美国送来展品并派商团赴会,此次我国组团访美即为回访,考察美国并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世博会,团长张振勋,副团长聂云台,特邀黄炎培参加。这是辛亥之后中国首次亮相于世博舞台,之前的世博会晚清曾派人参加,一九○四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时,清廷派出以傅伦为首的中国团赴会。
一九一五年四月九日,黄一行乘太平洋轮船公司二万七千吨的“满州利亚号”客轮于吴淞口外启程,途经日本长崎、神户、横滨,二十六日达夏威夷檀香山,一周后五月三日抵达旧金山。美总统代表戴维、政府各部代表、西美商会会长兹巴克、旧金山市长洛维、旧金山商会会长摩泽、尤其是巴拿马世博会总理摩尔热烈欢迎并欢宴该团,旧金山世博会中国展品总监陈琪、旧金山领事馆领事徐善庆出席。全团下榻于全市最豪华的旧金山饭店。
在此之前世博会已举行十三届,历届世博会上各国尤其是举办国均展示本国经济成就,又开启经济新局面。一八五一年首届英国伦敦世博会,展现当时产业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英国经济成就。而此次美国旧金山世博会,无疑是向世人展现已发明飞机,批量制造汽车,逐渐雄踞世界首位的美国科技、工业和经济的实力。为此,美政府在世博会前后大力褒奖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以爱迪生为首的一批美国科学家。而为什么选择旧金山,则表明经过独立后百余年开发,美国既有面向大西洋以纽约为代表的东部经济,而且逐渐兴起面向太平洋以旧金山为代表的西部经济。同时,一九○七年旧金山经历了大地震,“全市尽毁,人民离散,陆地不能住,皆雇船泊于海中……”(《黄炎培日记》,一九一五年四月,《新大陆之教育》,以下简称《日记》)然此后经几年努力,旧金山又在一片瓦砾中重获新生。如今趁巴拿马运河开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贯通之际,旧金山无疑将引领美国西部经济,走向太平洋,走向世界,此乃美方举办旧金山世博会之初衷。
在旧金山参观游览七天后,访美团赴洛杉矶市,沿太平洋沿岸南行,又转赴美国中部、北部与东部:圣地亚哥、新奥尔良、纽约、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芝加哥、底特律、波士顿等等,足迹遍布美二十六个主要城市。
六月二十六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受到总统威尔逊、国务卿布莱恩的接见。黄在日记中描述白宫:“环宫皆碧草,不深而幽,不陋而朴,及门,礼服之军官一人导入……”(《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布莱恩国务卿与夫人将黄一行邀至家中,在后花园举行欢迎会。商务部长、全美商会、陆军部、海军部均开会欢迎。在首都期间,代表团参观了美国国会山,拜谒了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墓。
代表团在美访问,最为关心的是中国留学生。当时华工仍被禁入美,而留学生赴美也多少受到刁难。此行中,黄等一再就此向美方交涉。如留学生赴美时除坐一等舱者外,坐二、三等舱的留学生须接受查验,这明显是针对中国穷困学生的歧视。黄等与美移民局接洽,又向前来接待代表团的美政府工部总长反映,最后甚至机智地请出美总统,经过几回合周折, 终使美方放弃原做法,凡来美的中国学生,无论住在何等舱内,一律不受此查而获准上岸。
黄一行从华盛顿市南行,跨过普托马河大桥进入弗吉尼亚州,来到阿灵顿公墓,这里掩埋着著名的南北战争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李将军虽为败军之将,但仍为自己和部下以至整个南军赢得尊严,被保留军衔,战后被任命为华盛顿学院院长,获民众爱戴。后来,还把弗吉尼亚通往华盛顿的高速路,即当年李率军与北军激战之地,命名为李高速路(Li High Way )。
六月一日到达美国大都市纽约,停留七日。黄等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晚上赴哥大中国留学生举行的欢迎晚会。还拜谒了位于哈得逊河滨的李将军之对手、南北战争北军统帅、美第十八任总统葛兰特将军之墓,引起黄的一段回忆。对这位葛兰特将军,黄不陌生,将军后来周游世界,曾来华访中国天津等,清廷派李鸿章接待,葛兰特将李鸿章称为中国之俾斯麦。一八九六年李鸿章访美,将军已殁,中方乃在其墓前植树立碑,以示祷念。李鸿章访美曾引起美朝野关注,侨界轰动。而此次中国实业团访美所受欢迎,据说不亚于十九年前李鸿章之访美,该团“……尤为美国上下所一致欢迎,其竭诚尽敬,以表殷拳。据侨美老辈言,虽视曩年李文忠之来,有过之无不及”(《日记》,一九一五年四月)。李文忠即李鸿章也。
为什么对立的两军统帅会同时受到美国民众的爱戴?为什么举起白旗的降将也能获得尊敬与殊荣?原来,他们都忠于自己的职守和使命,勇于对自己的人民负起责任。李将军败运难逃后选择了对几万名部属生命负责的投降,同时还尽可能地维护自己及部属的尊严与利益,在林肯总统批准之下,投降后士兵返乡允许带走自己的马匹、口粮,甚至手枪和佩剑。从而在新大陆上,避免了仇恨—报复—再仇恨—再复仇的恶性循环,反之是提倡一种宽容、和解与对人格的尊重。对此,黄炎培感叹:“李将军生平光明磊落,与北美人士气度宽宏可云双绝。”(《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对比“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中国文化,恰成鲜明对照。这种宽容、“和为贵”、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黄炎培,在其后半生的几十年里,尤其是三十年代开始逐渐走向政治舞台后的岁月里,在黄的历程上似乎都能看到这种取向的踪影。
尤值一提的是黄见到当时在美成为众人偶像的爱迪生。美政府在世博会前宣布,为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三十六周年,将十月二十一日定为“爱迪生日”。爱迪生从报童开始奋发成才,发明电器技术九百项,在美国民众中声望极高,人们争先恐后來到新泽西,排起长队,争睹这位大科学家。黄日记中写道:“美人争欲附以一见,谓见君且荣于见大总统万万。”(《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八日)
上午九时黄一行来到与纽约一水之隔的新泽西州西桔村,六十八岁的爱迪生破例热情接待东方来的使者,亲自主持午宴,带领参观实验室,在自己新发明的录音机旁,对黄说:“我知道你是上海的名人,现在有一种新发明的播音器,请你完全用上海话,向着播音器说,不到几分钟就会照你的话放出来。如果上海也有这样的播音器,双方通电,上海人同样也听到你这番话。”黄炎培遵爱迪生所说对喇叭口说:“中国是东方大国,美国是西方大国,两国人民如果同心同德采取和平手段,互相帮助,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走上幸福的道路。上海是中国大商埠,纽约是美国大商埠,我愿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这点希望,和敬爱的大科学家安迪生(后来译作爱迪生)先生在这里握一次手,祝先生长寿!”众人报以热烈掌声,几分钟后黄的讲话重播出来。这场面黄至晚年仍清楚记得,晚年回忆录《八十年来》记下了五十年前的这一往事(《八十年来》,109页)。
六月十八日黄一行来到美著名汽车城底特律。黄参观了福特汽车制造厂(当年黄日记中将福特译成“芳氏”),在生产车间,见到一天能生产一千乃至最多两千三百辆汽车,即平均每分钟两辆最多至五辆的汽车生产流水线,对其设备,对生产管理,黄印象深刻。尤其会见福特本人,与黄年纪相近的老福特尚在中年,朴实长厚,寡言少语,黄感觉其“有如我国老司账。外观殊无所表现,而孰知手创大事业,一跃而负工业界盛名”(《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十八日)。福特从做工开始,“初为他厂伙,以勤慎著,贷资于友,得十万元,独立营此厂,不数年遂大发达”(同上)。是日,福特招待黄等午餐,并在广场上演示各种新制车辆,晚间还环湖滨绕行一周。
在美各地考察近两个月后,六月三十日返旧金山,实业团至是解散,各自陆续返国。黄自己则留在旧金山,以一个月时间专门考察世博会,黄主要参观世博会教育馆。黄此行赴美,心中确定的考察主题当然是教育,无论在美国各地考察或参观世博会,黄心中想的无疑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发给《申报》的旅美访记中,黄开门见山明言道:“余好以教育的眼光,观察世界一切事物。耳目所接,感想随之。觉一事一物,无不与教育有关。”(《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187页,以下简称《文集》)。
凑巧的是,访美团本以考察美国实业为主,不料五月初离旧金山开始环美旅程不久,原定在各地考察一周后即返旧金山的日程即发生变化,因代表团接到旧金山世博会监督处转来国内钧电,委托黄等一行旅美期间专事考察美国社会教育,这样恰合了黄之本意。
五十多天时间,黄等所到美国二十六座城市里,先后考察了四所大学、十九所中学、六所师范、十二所小学、二所幼稚园、六所实业学校、三所其他学校,共计五十二所各类学校。同时访问了大量教育机关与教育团体。考察之中,黄记录下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以上为六月以前之事,七月则在旧金山参观博览会,两方足以互证之处甚多。”(《文集》第一卷,168页),黄又记道:“又在旧金山居住一个月,他人调查工厂,鄙人则独在教育馆调查教育。”(《文集》第一卷,266页)为了就近世博会会场,黄在留学旧金山的蒋梦麟介绍下,租下伯克利之特拉矣路二六二二号房 (2622DrightWay, Berkeley ),与蒋君合租一楼。“伯克利与旧金山市仅隔一海湾,有汽船可渡,且可径达博览会埠。”(《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七月开始,世博会教育馆门口每日清晨便出现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年男子,手持笔记本,快步走进来。他神情专注,时而注目凝视,时而扶臂沉思,时而低头速记。为了对比总结方便,黄绘制了大量的表格,细如博览会美工部出品之工人工资与食物价格历年增减比较表等,又如美国三十九个城市一九○七至一九一四年间食物价一览表等,取鸡蛋一项,不仅纵向比较,还将美国的价格与我国比较,得出结论“亦大于吾国最贵之价四五倍矣”(《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三十日)。在保存下来的“抱一日记”(黄应《申报》老板史量才之请出任《申报》主笔,“抱一”为其笔名)中,可以看到一幅黄亲手绘制的《巴拿马赛会所见各种图画一览表》,占幅三页之多。该表怎么制成的呢?幸黄日记中有所交待:“去岁在美国旧金山观博览会教育馆陈列图画出品,种类甚多。欧阳女士姊妹留美习教育,且研美术,乃特请指教。费数日之力,网罗所有图画而笔录之,一一说明其名称、用器、设色、质地、制法、效用等等,凡二十四种……”(《文集》第一卷,220页)今日接触过西方严谨学术之我,仍不能不惊叹百年前老父在世博会上为求索教育真谛而用功之精,用心之细,用力之甚!我辈难与相比。
黄研究着力于世博会教育馆,但也不完全拘于世博会场内,比如“闻加利福尼亚大学开游戏学校,乃往参观,亦增长无数见识”(《文集》第一卷,276页)。黄最惊叹美国之重视体育,在《调查美国社会教育告书》中黄写道:“美国体育之发达,令人惊异。”(同上,295页)黄看到美国校园内,“又有唱歌者,有谈话者,善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育之乐至此极矣”(《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三日)。反观我国当时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一类的呆板教学,黄有不可同日而语之感。
旧金山世博会上有中国馆,黄炎培或去观之而不以为然,查资料不得其详。虽此前几届世博会也曾引起清廷官方尤其盛宣怀等洋务高官的兴趣,但国力已衰之我国,当时能拿出怎样的国力去展示世人呢?黄借美国宿儒傅兰雅之语:“深诋此次博览会中国馆之规模为不足以代表中国,与之语,感愤之诚,溢于词色。”(《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三日)不要说气势宏大之旧金山世博会,就是之前五月十一日该团考察美国西部加州圣地亚哥市正逢举办的地方博览会,“其陈列之美富,组织之完密,令人回想吾国五年前南洋劝业会,而愧汗无地矣”(《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十一日)。世博会上,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与经济,先进的制度与管理,黄更感受到我国家之衰败,经济与社会之落后,爱国心切的他,痛楚难言而又无地自容。
一九一五年五月至七月底,三个月时间里通过考察世博会内外,对美国的教育,黄已不陌生。同时在世博会教育馆里,黄也很是关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教育。在对美、德两国教育初步掌握基础上,将其与我国的教育做了一番比较,黄炎培得结论如下:
美国:重道德而尤注意公德。知识贵切实适用而高深次之。体育十分重视。而处境人人求快乐幸福。
中国:重道德而尤注意私德,知识重虚文而少切实。体育不甚重视。而处境崇尚耐苦。
德国:重道德而尤注意于公德,知识切实而更求精深。体育十分注重。而处境犹崇尚耐苦。
比较三国历来之教育,孰得孰失,不难体会。(《游美随笔文集》笫一卷,178页)
当然,黄也注意到美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黄看来“美国现今教育上最大问题,为太重视工艺,而轻文学,使文化滞于进步,其故在偏重实用主义”(《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一九一五年八月底,黄结束了美国之行返抵上海。
三个月的考察,世博会内外的美利坚留给他深刻的思考,启迪了黄之后的诸多取向,不能不影响到黄后来一系列的教育思想。这些影响,首先见诸于回国后黄陆续发表的一系列考察报告,在介绍美国教育、经济、社会诸方面情况之后,笔锋所指无疑是揭批我国教育、经济、社会的种种弊端。其次,更是见诸于回国后几年中黄所采取的若干举措,我们看到访美归国后,黄所做的若干拿来主义之作:
一九一七年五月,黄炎培联合马相伯、蔡元培、张元济、宋汉章、聂云台、穆藕初、蒋梦麟、郭秉文等教育、实业界人士四十八人,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且陆续开办中华职业学校等一批职业学校,第一次在我国高举起职业教育的大旗。
一九二○年,受美国修建铁路开发西部之影响,黄炎培领衔下,联合浦东穆藕初等诸位实业家,集资修建浦东川沙至上海的上川铁路,且所购正是黄对之印象深刻的福特机车,在浦东早期开发中留下了足迹。
一九一六年三月,年前赴美时在旧金山结识的美国宿儒傅兰雅,曾于之前一九一二年在上海创办盲童学校,此次在黄鼓动与协助下,在上海曹家渡建立起新校舍,傅倾其在江南造船厂翻译所得五万美元全部投入,命其子傅步兰任校长,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残疾人学校,即为现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前身。
三个月世博会场内会场外的友邦生活,使黄对美国人民充满感情。黄归国所作《新大陆之教育》开篇前言中,不无感情地表达:
吾作此记,谨先停笔,遥谢吾亲爱之友邦美利坚政府,以及各地教育行政机关、各教育名家、各教育机关、各社会厚爱我中华民国,推而及于余身,俾得以至重要至真切之现状,实吾记载,供我全国教育家之研究取法,凡皆吾亲爱之友邦之赐。(《日记》,一九一五年四月)
回顾近百年前的这段历史,放下笔来,作为儿辈之我不能不为父辈所作所为而动容。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值中年之我也曾赴美,在美首都华盛顿之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在纽约之哥伦比亚大学,在北卡罗来纳州之杜克大学,度过了作为访问学者或留学生的岁月。或值一提,资助我访学于父亲曾去考察过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正是父亲会见并与之共餐、留下深刻印象的老福特所创建之福特基金会,当时该基金会掌握研究项目者为“中国通”皮特·盖特纳先生。他在纽约福特基金会总部与我交谈兩小时,倾听我叙述我要研究的课题,之后当场拍板,破例为我个人单独立项,邀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所从事一年研究。在我赴美进修之先后,皮特·盖特纳动员其子小盖特纳来中国北大学习,现在此位小盖特纳已出任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部长,在拯救美国金融危机之时,身处经济决策第一线。
更值一书的是,据悉黄炎培的好友、同为一八七八年出生的上海青浦人士陆士谔,在整整一百年前的一九一○年发表小说《新中国》,全书以梦贯穿,预言一百年后中国将举办世博会,地点正在上海浦东。小说中,一觉醒来的主人公陆云翔与妻游历上海,惊讶地发现,租界治外法权已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对中国人彬彬有礼,而电车也改在地下行驶,更使陆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告之,大桥是为开博览会才建造的,“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陆被门槛绊跤跌醒,方知是梦。整整一百年后,陆小说中的预言竟成事实。陆曾访黄,似是熟交,在访美归来后的黄日记中有记载。可以想见在黄与陆攀谈中,黄亲赴、亲观之世博会,无疑是同为虎年出生之黄炎培、陆士谔两人热议之话题,为一代同人共同之梦。
二○一○年,虎年又至,同为虎年出生的黄与陆在家乡迎来了历史上第四十一次世博会,恰在虎年,恰在陆先生预言之二○一○年,恰在黄与陆自家门口。天时、地利、人和。是机缘?是巧合?是同梦成真?历史去评说吧!
黄炎培,一八七八年生于上海浦东川沙。辛亥后,黄深感他曾投身的革命未能根本改变社会面貌,沉疴依旧,黑暗如前,而立志于办校兴学,教育救国。一九○三年开办川沙小学起,又陆续办了几所学校,一九○六年成功创办浦东中学,从该校陆续走出了上世纪我国的一代名人:共产党总书记张闻天,国民党蒋经国、蒋纬国,左联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殷夫,史学家范文澜、罗尔纲,核弹专家王淦昌,导演谢晋等,获“北南开,南浦东”美称。办学中,黄深感传统教育弊端,遂在考察国内七省教育后,又把目光转向海外,时逢民国政府农商部组织实业考察团赴美。一九一○年,张謇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当时美国送来展品并派商团赴会,此次我国组团访美即为回访,考察美国并参加在旧金山举行的世博会,团长张振勋,副团长聂云台,特邀黄炎培参加。这是辛亥之后中国首次亮相于世博舞台,之前的世博会晚清曾派人参加,一九○四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时,清廷派出以傅伦为首的中国团赴会。
一九一五年四月九日,黄一行乘太平洋轮船公司二万七千吨的“满州利亚号”客轮于吴淞口外启程,途经日本长崎、神户、横滨,二十六日达夏威夷檀香山,一周后五月三日抵达旧金山。美总统代表戴维、政府各部代表、西美商会会长兹巴克、旧金山市长洛维、旧金山商会会长摩泽、尤其是巴拿马世博会总理摩尔热烈欢迎并欢宴该团,旧金山世博会中国展品总监陈琪、旧金山领事馆领事徐善庆出席。全团下榻于全市最豪华的旧金山饭店。
在此之前世博会已举行十三届,历届世博会上各国尤其是举办国均展示本国经济成就,又开启经济新局面。一八五一年首届英国伦敦世博会,展现当时产业革命后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英国经济成就。而此次美国旧金山世博会,无疑是向世人展现已发明飞机,批量制造汽车,逐渐雄踞世界首位的美国科技、工业和经济的实力。为此,美政府在世博会前后大力褒奖对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以爱迪生为首的一批美国科学家。而为什么选择旧金山,则表明经过独立后百余年开发,美国既有面向大西洋以纽约为代表的东部经济,而且逐渐兴起面向太平洋以旧金山为代表的西部经济。同时,一九○七年旧金山经历了大地震,“全市尽毁,人民离散,陆地不能住,皆雇船泊于海中……”(《黄炎培日记》,一九一五年四月,《新大陆之教育》,以下简称《日记》)然此后经几年努力,旧金山又在一片瓦砾中重获新生。如今趁巴拿马运河开通,大西洋与太平洋贯通之际,旧金山无疑将引领美国西部经济,走向太平洋,走向世界,此乃美方举办旧金山世博会之初衷。
在旧金山参观游览七天后,访美团赴洛杉矶市,沿太平洋沿岸南行,又转赴美国中部、北部与东部:圣地亚哥、新奥尔良、纽约、费城、华盛顿、巴尔的摩、芝加哥、底特律、波士顿等等,足迹遍布美二十六个主要城市。
六月二十六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受到总统威尔逊、国务卿布莱恩的接见。黄在日记中描述白宫:“环宫皆碧草,不深而幽,不陋而朴,及门,礼服之军官一人导入……”(《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布莱恩国务卿与夫人将黄一行邀至家中,在后花园举行欢迎会。商务部长、全美商会、陆军部、海军部均开会欢迎。在首都期间,代表团参观了美国国会山,拜谒了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墓。
代表团在美访问,最为关心的是中国留学生。当时华工仍被禁入美,而留学生赴美也多少受到刁难。此行中,黄等一再就此向美方交涉。如留学生赴美时除坐一等舱者外,坐二、三等舱的留学生须接受查验,这明显是针对中国穷困学生的歧视。黄等与美移民局接洽,又向前来接待代表团的美政府工部总长反映,最后甚至机智地请出美总统,经过几回合周折, 终使美方放弃原做法,凡来美的中国学生,无论住在何等舱内,一律不受此查而获准上岸。
黄一行从华盛顿市南行,跨过普托马河大桥进入弗吉尼亚州,来到阿灵顿公墓,这里掩埋着著名的南北战争南军统帅罗伯特·李将军。李将军虽为败军之将,但仍为自己和部下以至整个南军赢得尊严,被保留军衔,战后被任命为华盛顿学院院长,获民众爱戴。后来,还把弗吉尼亚通往华盛顿的高速路,即当年李率军与北军激战之地,命名为李高速路(Li High Way )。
六月一日到达美国大都市纽约,停留七日。黄等参观了哥伦比亚大学,晚上赴哥大中国留学生举行的欢迎晚会。还拜谒了位于哈得逊河滨的李将军之对手、南北战争北军统帅、美第十八任总统葛兰特将军之墓,引起黄的一段回忆。对这位葛兰特将军,黄不陌生,将军后来周游世界,曾来华访中国天津等,清廷派李鸿章接待,葛兰特将李鸿章称为中国之俾斯麦。一八九六年李鸿章访美,将军已殁,中方乃在其墓前植树立碑,以示祷念。李鸿章访美曾引起美朝野关注,侨界轰动。而此次中国实业团访美所受欢迎,据说不亚于十九年前李鸿章之访美,该团“……尤为美国上下所一致欢迎,其竭诚尽敬,以表殷拳。据侨美老辈言,虽视曩年李文忠之来,有过之无不及”(《日记》,一九一五年四月)。李文忠即李鸿章也。
为什么对立的两军统帅会同时受到美国民众的爱戴?为什么举起白旗的降将也能获得尊敬与殊荣?原来,他们都忠于自己的职守和使命,勇于对自己的人民负起责任。李将军败运难逃后选择了对几万名部属生命负责的投降,同时还尽可能地维护自己及部属的尊严与利益,在林肯总统批准之下,投降后士兵返乡允许带走自己的马匹、口粮,甚至手枪和佩剑。从而在新大陆上,避免了仇恨—报复—再仇恨—再复仇的恶性循环,反之是提倡一种宽容、和解与对人格的尊重。对此,黄炎培感叹:“李将军生平光明磊落,与北美人士气度宽宏可云双绝。”(《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二十六日)对比“胜者为王败者寇”的中国文化,恰成鲜明对照。这种宽容、“和为贵”、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似也或多或少地影响到黄炎培,在其后半生的几十年里,尤其是三十年代开始逐渐走向政治舞台后的岁月里,在黄的历程上似乎都能看到这种取向的踪影。
尤值一提的是黄见到当时在美成为众人偶像的爱迪生。美政府在世博会前宣布,为纪念爱迪生发明电灯三十六周年,将十月二十一日定为“爱迪生日”。爱迪生从报童开始奋发成才,发明电器技术九百项,在美国民众中声望极高,人们争先恐后來到新泽西,排起长队,争睹这位大科学家。黄日记中写道:“美人争欲附以一见,谓见君且荣于见大总统万万。”(《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八日)
上午九时黄一行来到与纽约一水之隔的新泽西州西桔村,六十八岁的爱迪生破例热情接待东方来的使者,亲自主持午宴,带领参观实验室,在自己新发明的录音机旁,对黄说:“我知道你是上海的名人,现在有一种新发明的播音器,请你完全用上海话,向着播音器说,不到几分钟就会照你的话放出来。如果上海也有这样的播音器,双方通电,上海人同样也听到你这番话。”黄炎培遵爱迪生所说对喇叭口说:“中国是东方大国,美国是西方大国,两国人民如果同心同德采取和平手段,互相帮助,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走上幸福的道路。上海是中国大商埠,纽约是美国大商埠,我愿代表中国人民提出这点希望,和敬爱的大科学家安迪生(后来译作爱迪生)先生在这里握一次手,祝先生长寿!”众人报以热烈掌声,几分钟后黄的讲话重播出来。这场面黄至晚年仍清楚记得,晚年回忆录《八十年来》记下了五十年前的这一往事(《八十年来》,109页)。
六月十八日黄一行来到美著名汽车城底特律。黄参观了福特汽车制造厂(当年黄日记中将福特译成“芳氏”),在生产车间,见到一天能生产一千乃至最多两千三百辆汽车,即平均每分钟两辆最多至五辆的汽车生产流水线,对其设备,对生产管理,黄印象深刻。尤其会见福特本人,与黄年纪相近的老福特尚在中年,朴实长厚,寡言少语,黄感觉其“有如我国老司账。外观殊无所表现,而孰知手创大事业,一跃而负工业界盛名”(《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十八日)。福特从做工开始,“初为他厂伙,以勤慎著,贷资于友,得十万元,独立营此厂,不数年遂大发达”(同上)。是日,福特招待黄等午餐,并在广场上演示各种新制车辆,晚间还环湖滨绕行一周。
在美各地考察近两个月后,六月三十日返旧金山,实业团至是解散,各自陆续返国。黄自己则留在旧金山,以一个月时间专门考察世博会,黄主要参观世博会教育馆。黄此行赴美,心中确定的考察主题当然是教育,无论在美国各地考察或参观世博会,黄心中想的无疑是与教育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发给《申报》的旅美访记中,黄开门见山明言道:“余好以教育的眼光,观察世界一切事物。耳目所接,感想随之。觉一事一物,无不与教育有关。”(《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187页,以下简称《文集》)。
凑巧的是,访美团本以考察美国实业为主,不料五月初离旧金山开始环美旅程不久,原定在各地考察一周后即返旧金山的日程即发生变化,因代表团接到旧金山世博会监督处转来国内钧电,委托黄等一行旅美期间专事考察美国社会教育,这样恰合了黄之本意。
五十多天时间,黄等所到美国二十六座城市里,先后考察了四所大学、十九所中学、六所师范、十二所小学、二所幼稚园、六所实业学校、三所其他学校,共计五十二所各类学校。同时访问了大量教育机关与教育团体。考察之中,黄记录下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
“以上为六月以前之事,七月则在旧金山参观博览会,两方足以互证之处甚多。”(《文集》第一卷,168页),黄又记道:“又在旧金山居住一个月,他人调查工厂,鄙人则独在教育馆调查教育。”(《文集》第一卷,266页)为了就近世博会会场,黄在留学旧金山的蒋梦麟介绍下,租下伯克利之特拉矣路二六二二号房 (2622DrightWay, Berkeley ),与蒋君合租一楼。“伯克利与旧金山市仅隔一海湾,有汽船可渡,且可径达博览会埠。”(《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三十日)
七月开始,世博会教育馆门口每日清晨便出现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年男子,手持笔记本,快步走进来。他神情专注,时而注目凝视,时而扶臂沉思,时而低头速记。为了对比总结方便,黄绘制了大量的表格,细如博览会美工部出品之工人工资与食物价格历年增减比较表等,又如美国三十九个城市一九○七至一九一四年间食物价一览表等,取鸡蛋一项,不仅纵向比较,还将美国的价格与我国比较,得出结论“亦大于吾国最贵之价四五倍矣”(《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三十日)。在保存下来的“抱一日记”(黄应《申报》老板史量才之请出任《申报》主笔,“抱一”为其笔名)中,可以看到一幅黄亲手绘制的《巴拿马赛会所见各种图画一览表》,占幅三页之多。该表怎么制成的呢?幸黄日记中有所交待:“去岁在美国旧金山观博览会教育馆陈列图画出品,种类甚多。欧阳女士姊妹留美习教育,且研美术,乃特请指教。费数日之力,网罗所有图画而笔录之,一一说明其名称、用器、设色、质地、制法、效用等等,凡二十四种……”(《文集》第一卷,220页)今日接触过西方严谨学术之我,仍不能不惊叹百年前老父在世博会上为求索教育真谛而用功之精,用心之细,用力之甚!我辈难与相比。
黄研究着力于世博会教育馆,但也不完全拘于世博会场内,比如“闻加利福尼亚大学开游戏学校,乃往参观,亦增长无数见识”(《文集》第一卷,276页)。黄最惊叹美国之重视体育,在《调查美国社会教育告书》中黄写道:“美国体育之发达,令人惊异。”(同上,295页)黄看到美国校园内,“又有唱歌者,有谈话者,善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教育之乐至此极矣”(《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三日)。反观我国当时传统的四书五经八股文一类的呆板教学,黄有不可同日而语之感。
旧金山世博会上有中国馆,黄炎培或去观之而不以为然,查资料不得其详。虽此前几届世博会也曾引起清廷官方尤其盛宣怀等洋务高官的兴趣,但国力已衰之我国,当时能拿出怎样的国力去展示世人呢?黄借美国宿儒傅兰雅之语:“深诋此次博览会中国馆之规模为不足以代表中国,与之语,感愤之诚,溢于词色。”(《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三日)不要说气势宏大之旧金山世博会,就是之前五月十一日该团考察美国西部加州圣地亚哥市正逢举办的地方博览会,“其陈列之美富,组织之完密,令人回想吾国五年前南洋劝业会,而愧汗无地矣”(《日记》,一九一五年五月十一日)。世博会上,接触到西方先进的科技与经济,先进的制度与管理,黄更感受到我国家之衰败,经济与社会之落后,爱国心切的他,痛楚难言而又无地自容。
一九一五年五月至七月底,三个月时间里通过考察世博会内外,对美国的教育,黄已不陌生。同时在世博会教育馆里,黄也很是关注欧洲尤其是德国的教育。在对美、德两国教育初步掌握基础上,将其与我国的教育做了一番比较,黄炎培得结论如下:
美国:重道德而尤注意公德。知识贵切实适用而高深次之。体育十分重视。而处境人人求快乐幸福。
中国:重道德而尤注意私德,知识重虚文而少切实。体育不甚重视。而处境崇尚耐苦。
德国:重道德而尤注意于公德,知识切实而更求精深。体育十分注重。而处境犹崇尚耐苦。
比较三国历来之教育,孰得孰失,不难体会。(《游美随笔文集》笫一卷,178页)
当然,黄也注意到美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黄看来“美国现今教育上最大问题,为太重视工艺,而轻文学,使文化滞于进步,其故在偏重实用主义”(《日记》,一九一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一九一五年八月底,黄结束了美国之行返抵上海。
三个月的考察,世博会内外的美利坚留给他深刻的思考,启迪了黄之后的诸多取向,不能不影响到黄后来一系列的教育思想。这些影响,首先见诸于回国后黄陆续发表的一系列考察报告,在介绍美国教育、经济、社会诸方面情况之后,笔锋所指无疑是揭批我国教育、经济、社会的种种弊端。其次,更是见诸于回国后几年中黄所采取的若干举措,我们看到访美归国后,黄所做的若干拿来主义之作:
一九一七年五月,黄炎培联合马相伯、蔡元培、张元济、宋汉章、聂云台、穆藕初、蒋梦麟、郭秉文等教育、实业界人士四十八人,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且陆续开办中华职业学校等一批职业学校,第一次在我国高举起职业教育的大旗。
一九二○年,受美国修建铁路开发西部之影响,黄炎培领衔下,联合浦东穆藕初等诸位实业家,集资修建浦东川沙至上海的上川铁路,且所购正是黄对之印象深刻的福特机车,在浦东早期开发中留下了足迹。
一九一六年三月,年前赴美时在旧金山结识的美国宿儒傅兰雅,曾于之前一九一二年在上海创办盲童学校,此次在黄鼓动与协助下,在上海曹家渡建立起新校舍,傅倾其在江南造船厂翻译所得五万美元全部投入,命其子傅步兰任校长,此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所残疾人学校,即为现在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前身。
三个月世博会场内会场外的友邦生活,使黄对美国人民充满感情。黄归国所作《新大陆之教育》开篇前言中,不无感情地表达:
吾作此记,谨先停笔,遥谢吾亲爱之友邦美利坚政府,以及各地教育行政机关、各教育名家、各教育机关、各社会厚爱我中华民国,推而及于余身,俾得以至重要至真切之现状,实吾记载,供我全国教育家之研究取法,凡皆吾亲爱之友邦之赐。(《日记》,一九一五年四月)
回顾近百年前的这段历史,放下笔来,作为儿辈之我不能不为父辈所作所为而动容。尤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正值中年之我也曾赴美,在美首都华盛顿之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在纽约之哥伦比亚大学,在北卡罗来纳州之杜克大学,度过了作为访问学者或留学生的岁月。或值一提,资助我访学于父亲曾去考察过的哥伦比亚大学的,正是父亲会见并与之共餐、留下深刻印象的老福特所创建之福特基金会,当时该基金会掌握研究项目者为“中国通”皮特·盖特纳先生。他在纽约福特基金会总部与我交谈兩小时,倾听我叙述我要研究的课题,之后当场拍板,破例为我个人单独立项,邀我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所从事一年研究。在我赴美进修之先后,皮特·盖特纳动员其子小盖特纳来中国北大学习,现在此位小盖特纳已出任奥巴马政府的财政部长,在拯救美国金融危机之时,身处经济决策第一线。
更值一书的是,据悉黄炎培的好友、同为一八七八年出生的上海青浦人士陆士谔,在整整一百年前的一九一○年发表小说《新中国》,全书以梦贯穿,预言一百年后中国将举办世博会,地点正在上海浦东。小说中,一觉醒来的主人公陆云翔与妻游历上海,惊讶地发现,租界治外法权已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对中国人彬彬有礼,而电车也改在地下行驶,更使陆惊讶的是:“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妻告之,大桥是为开博览会才建造的,“现在浦东地方已兴旺得与上海差不多了”。陆被门槛绊跤跌醒,方知是梦。整整一百年后,陆小说中的预言竟成事实。陆曾访黄,似是熟交,在访美归来后的黄日记中有记载。可以想见在黄与陆攀谈中,黄亲赴、亲观之世博会,无疑是同为虎年出生之黄炎培、陆士谔两人热议之话题,为一代同人共同之梦。
二○一○年,虎年又至,同为虎年出生的黄与陆在家乡迎来了历史上第四十一次世博会,恰在虎年,恰在陆先生预言之二○一○年,恰在黄与陆自家门口。天时、地利、人和。是机缘?是巧合?是同梦成真?历史去评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