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椒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分析了全椒县水果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统筹规划布局、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增强品牌意识等措施,以期为水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果产业;现状;问题;对策;全椒县
  中图分类号 F32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22-0042-02
  全椒县位于安徽省东部,属典型的江淮丘陵,呈“三山五丘二分圩”地貌。全县辖10个镇,国土面积1568km2,耕地面积4万hm2,林地面积约3.5万hm2,人口约48万。交通便捷,境内有2条高速公路(合宁、马滁扬)、3条高速铁路(京沪、宁西、沪汉蓉)。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均在1h左右车程,1000t位船舶可通过滁河直通长江。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4~15.6℃,年平均降水量840~980mm,年平均无霜期为221d,适合大部分北方落叶果树生长。2010年以前,全椒县水果生产以零星种植为主;进入2010年后,水果生产发展较快,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全县水果面积2700hm2,产量9.6万t,产值3.65亿元。但由于认识和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也存在着品质不优、销售渠道不畅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有关部门及农业工作者的认真思考和重视。
  1 全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1.1 水果生产情况 全椒县水果主要有桃、葡萄、石榴、枣、樱桃、猕猴桃、草莓、火龙果、梨、李、杏、桑葚、蓝莓、西瓜等,品种近百种。其中桃面积1000hm2,产量2.5万t;葡萄面积200hm2,产量0.4万t;西瓜面积1200hm2,产量6.2万t;其他水果面积200hm2,另外还有2000hm2美国薄壳山核桃和400hm2板栗坚果生产基地。全椒县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基地。如二郎口镇广平园艺场、襄河镇水岸桃园合作社、马厂清源合作社、十字镇金红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均为66.67hm2以上桃生产基地;全椒县管坝玉龙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全椒县荣昌葡萄种植合作社、民悦果林生态种植专业合作、十字阳岗家庭农场、六镇镇悠然自得家庭农场等超6.67hm2以上葡萄生产基地;以太平农作物幼苗培育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带动二郎口镇、六镇镇、武岗镇、西王镇等1200hm2西瓜生产基地。
  1.2 观光果园建设势头较好 辉隆集团全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禾富集团大墅龙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等特色果品观光采摘园区近几年来蓬勃发展。辉隆集团全椒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0年10月在全椒县八波村流转土地1470hm2,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种植桅子、北美海棠3000hm2,另有几十个大棚种植火龙果、草莓,还有近百亩精品水果展示区,主要展示樱桃、桑葚、猕猴桃、梨、桃、李、杏、石榴、无花果等品种,做到一年四季有花开、有果吃。禾富集团以大墅龙山为载体,投资1.5亿融合特色观光、农业休闲、乡村旅游、亲子娱乐、健康养生、养老度假等功能生态旅游项目,其中33.33hm2桃林蔚为壮观,桃树品种众多,花期交错。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等手段,打造宜赏、宜居、宜游、宜业的综合型旅游休闲度假区,拓宽了果品销售渠道,满足了市民回归自然的需求,成为果品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制约水果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统一规划 全县10个镇,每镇都有水果生产,分布零散,但没有向优势区域集中,也没有向“一村一品”方向引导。
  2.2 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条件亟待改善 全县果园面积约有70%分布在山地、岗地,果园基础设施落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不强。
  2.3 技术水平不高,精品水果生产能力弱 因果业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多数果农文化程度不高,对“合理密植、配方施肥、整形修剪、促花技术、疏花疏果、保花保果、果实套袋、叶面追肥、平衡调控、绿色防控”等综合配套栽培技术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掌握好,导致优质果率低、品质不佳、效益不高。少数果农偏种植,忽管理,致使树形、树冠结构不合理,病虫害嚴重,单产低,果品品质差,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低。在销售环节,约50%的水果以散装统货推向市场,搬运、销售损耗大,价格低;真正价格较高、销路畅、效益好的水果所占比例不足30%,另外约有10%劣质果几乎没有商品价值。
  2.4 劳力缺乏,果园管理跟不上 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壮劳动力多数外出打工,强劳动力很少,且劳动力价格越来越高,用工难、用工成本大。生产中管理不及时,管理粗放,极少数果园管理缺失。
  2.5 品种搭配不合理 桃、葡萄中熟品种偏多,少数品种占比较大。如葡萄仅夏黑品种约占整个葡萄面积75%,其他所有品种才约占25%。桃树中熟品种也占绝多数,上市相对集中,收益不理想。据调查,品质好、市场供应量不是十分饱和的品种,售价翻倍,经济效益成倍增长(见表1、表2)。
  3 建议
  3.1 统筹规划布局,加强引导 品种要相对集中,多在优势品种上做文章。尽量引导和培育“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对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不高、销售不畅等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计划,提升水果产业发展水平。
  3.2 加大扶持力度,将果园生产设施建设纳入财政补贴 加强水利、电力、道路、植保等基础生产设施建设,增强现代化生产能力。当务之急要扶持发展滴灌及肥水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山岗果园能丰产丰收。
  3.3 加强科技培训,增强科技服务意识 建议有关部门建立长效培训机制,注重果农实用技术的提高,兼顾经营理念、市场知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建立水果科技创新平台,扶持精品果业生产,发展特色精品基地;积极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大新品种引进指导力度,合理搭配种植早、中、晚熟品种,培育技术服务队、产销合作社等产业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推进专业化经营管理,增强果业发展后劲,提高产品竞争力。
  3.4 拓宽发展思路,增强品牌意识 大力发展观光生态果园,实施品牌推进计划,拓展省内外果品销售市场;实施产后保障计划,提升果品产后技术,改进水果产后贮藏保鲜和商品化处理技术,延长产业链,拉长供应期,扩大市场占有率。积极引进果品龙头企业与果农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服务,提高果农收益。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应用低浓度美兰染色液(2.0%)对原生动物进行梯度微麻醉,麻醉后的虫体活动性减弱但伸缩泡活动状态良好,能够较清晰的观察伸缩泡及收集管的交替活动,可计数活动频率,且这种状态的维持时间较长(约19min)。为将细胞压制为既较薄又不破碎,实验应用低浓度(1%)甲基纤维素作为支撑物,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较好,适用于高校或中学动物学实验的课堂操作。  关键词:原生动物;伸缩泡;收集管;美兰
摘 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在国内外高校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引入了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针对安徽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开设的《饲料卫生与安全学》,设计了传统教学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为“翻转课堂”的推广研究及学科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摘 要:以园林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花卉学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面研究,提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改革措施,为其他专业课程改革提供经验。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园林;教学内容;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0-0171-03  Preliminary Study on Teaching Reform
摘 要:该文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卓越农业人才培养的意义,阐述了信息技术的融合对卓越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影响,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卓越农业人才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信息技术;卓越农业人才培养;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18-0136-03  Practice on Teaching to Culture Excellent Ag
当前,随着人才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而高等农业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级农业应用型人才的任务,这在全球的农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改革中已达成共识。该文以黑龙江八
该文从安徽省转基因宣传工作情况及其成效入手,探讨了新形势下做好转基因宣传工作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进一步提高对转基因宣传工作的认识、充分发挥转基因科普教育引导作用
摘 要: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解决“三农”发展问题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宁波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宁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臨的最突出治理问题是“精英俘获”问题、经营模式问题和人才匮乏问题。文章建议以关系社员的切身利益——内部治理结构为基,以合作社发展最缺乏的要素——企业家培育为本,以社员最关心的问题——农产品销售入手,快速提升宁波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水平。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
摘 要:以百子莲子房为外植体,采用不同培养基对百子莲愈伤、不定芽诱导、生根培养进行研究,以建立百子莲组培快繁体系。试验结果表明:在MS+6-BA2mg/L+NAA0.1mg/L的培养基上愈伤诱导率最高,为32.4%;在MS+6-BA3mg/L+NAA0.1mg/L的培养基上不定芽增殖系数最高,为5.1;在1/2MS+NAA0.2mg/L的培养基上平均根数最多,为5.3,生根率达100%。  关键词
摘 要:阿特拉津是一种高效除草剂,但其广泛大量的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研究采用富集法从黑龙江省南部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玉米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阿特拉津的菌株MSD6,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菌株MSD6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该菌株16S r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MH698840。菌株MSD6在48h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可达到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