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中职教育生源问题探讨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自2006年农业部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以来,各地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但随着农业劳动力逐渐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涉农中专面临优质生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分析江苏省兴化市涉农专业中职教育发展状况及优秀生源短缺现状,并对中职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创新思路,以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生源;现状;对策;江苏兴化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322-01
  1 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生源现状
  随着2006年农业部启动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和2009年国家决定,由财政补助,对涉农专业中职教育实行免费教育以来,涉农中职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0年底,农广校系统共招生66万人,累计毕业学员24.2万人[1]。
  中央农广校不仅在教学计划上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在专业设置上突出现代农业特色,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更突出时效性,方法上突出方便实用性,大力提倡进村设置教学班和双证制人才培养模式,既缓解学员生产与学习的矛盾,又增强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中央农校体系还充分利用体系优势,积极探索校村(社、企)结合的人才培养形式,选择产业化水平高的村、用人需求比较集中的涉农企业、合作社,把教学班直接办进乡,办进企业,办进合作社,解决了产学矛盾,使农民就地就近接受职业教育。
  围绕“中专生”计划,突出“村办班”的模式,深化和拓展学历教育,按照“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办学思路,兴化市农广校实行送教下乡,变学员上学为教师送教上门,在家门口接受学历教育,变学员多人跑为教师一人跑,有利于节本增效,既解决工学矛盾,又体现了农广校办学特色。从2010年开始,不断扩大办学规模,2010年顺利招收99名学员,2011年招收314名学员,2012年继续招收300余名学员,并且向A级校进军。虽然办学规模在逐年扩大,在校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生源的质量却在逐年下滑。调查发现,兴化市现有农村劳动力总数为66.67万人,其中从事种植业的17.86万人,占26.79%。种植业劳动力按性别划分,女性11.07万人,占62.0%;男性6.79万人,占38.0%。按年龄结构划分,40岁以下2.37万人,占13.3%;41~50岁4.54万人,占25.4%;51~60岁7.13万人,占39.9%,61~70岁2.70万人,占15.1%,71岁以上为1.12万人,占6.3%。并且现有这批习惯于采用传统办法生产的农民,文化程度偏低,接收能力较差,对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模式的应用能力不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中大批中青年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现有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妇女化、低文化“三化”现象尤为突出。
  2 生源质量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
  2.1 后期教学管理难度加大
  多数农民自觉性、主动性相对较高,但坚持性较低,加之很多农民由于脱离课堂时间太久,不管是书写能力,还是对知识的接受能力都明显下降,涉农专业中职教育不管在专业设置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进行了很大的改进,然而涉农专业中职教育仅有的少量理论知识大多数农民接受起来难度还是比较大,虽然大部分农民长期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大部分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老套路、老办法上,缺少创新精神,加之涉农中职教育实行免学费制,门槛较低,缺少硬性的约束机制,虽然大多数学员表现较好,但因个别学员脱离学校时间较长,形成许多不良习惯,严重影响整个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办学质量,且给学校声誉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为此,可以出文实施入学前收取入学保证金,各地依经济情况不同可微调,以兴化市为例,根据兴化市经济水平,收取每人500元的入学保证金,收取保证金需签订相应协议书,在3年学制考核合格后退还所有保证金,颁发相关文凭。同时,根据每位学员在校期间表现情况实施一定的奖励,奖励形式可以是物资形式或是奖学金的现金形式,针对考核不合格的,根据考核具体情况除了按学校的规章制度实施相应的处罚以外,还可扣除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以促进涉农中职教育更好地开展。
  2.2 严格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師资配备不足[2-3],外聘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且一些资深教师年龄较大,然而面对年龄段不同、接受知识能力不同、思想活跃程度也不同的学员,怎样教好、管好,稳住学员、吸引学员来参加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可以实施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差异性教学方法。教师充分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学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价值。教学中应实施分层递进、异步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动态的确立各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层次,创造选择和发展的条件与机会[4-5]。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激励机制,使学生能在自己可达到的教学目标内个性化地发展,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二是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人类的思维特征,采用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超文本信息组织结构,将文字、图像、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各种信息交融在一起,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率,极大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6]。
  3 提高生源质量招生对策
  一是发布招生计划专栏专刊。在具有一定广泛性和权威性的媒体上发布招生信息,扩大宣传。二是建好门户网站,合理使用网络宣传平台。门户网站是农广校实施招生宣传的战略要地,所以每个学校应该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配合其他网络宣传平台,达到高效结合[7]。三是实行简单基础的入学考试。通过简单的入学考试,一方面可以理解学员的基本学习能力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学员不同情况实行相应教育管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 结语
  现今涉农专业中职教育生源问题越来越突出,生源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后期管理,更会影响到农广校办学声誉,因此解决生源问题,提高生源质量至关重要。
  5 参考文献
  [1] 百万中专生计划5年培训24.2万人[EB/OL].(2011-11-11)[2013-03-17].http://www.moa.gov.cn/zwllm/zwdt/201111/t20111111_2407442.htm.
  [2] 王文新,徐燕,袁宏峰,等.推动农业科技快捷入户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8):370,374.
  [3] 王文新,钱素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391-392,395.
  [4] 开俊.中等职业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J].池州学院学报,2010(2):155-156.
  [5] 许国.现代职业教育中的教与学的改革[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0):2.
  [6] 田春英,王平.涉农中职教育教学发展现状及改革对策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0,12(3):362-365 .
  [7] 王欢.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探寻——基于对石家庄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读意愿的调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3):31-37.
其他文献
社会排斥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对贫困分析有着独特的优势。既有研究多集中在成年人领域,且主要表现为政治排斥、经济排斥、社会关系排斥和文化排斥四个维度。而在儿童领域,社
四川省绵阳市农科所1991年用甘蓝型油菜双高隐性核不育系绵1AB-1作母本,品872—161—134作父本进行转育,F2代出现不育株进行成对兄妹交,经多代选择,培育出隐性核不育系绵7AB-4(双
老年中风患者常因出现吞咽困难而引起缺氧、体重减轻、蛋白-能量营养障碍、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症及身体脱水等危险症状.近年来,我科应用匀浆膳食对不能经口进食的老年重症患
基于我国当前贫困问题和贫困理念的发展变化,服务型救助有了发展基础和明确的内涵,即从传统的现金、物质救助向非物质性、专业性与多样化的支持性的服务型救助转变。为此提出
现阶段村民自治在运行中还存在六大矛盾:农民冷漠与渴求的矛盾心态;自治与控制的双轨并存;冲突与融合的利益关系;村级组织职能的重叠;人大制度与自治制度的互动;法律政策的超
对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我国农作物新品种保护事业的发展。
指出了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的产生原因,并根据相关政策及与种田农民的交流以及在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中的切身体会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
本文从节约创造价值本属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内涵,节约资源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是循环经济增长方式的核心,健康文明消费模式促进国民经济的节约发展与持续发展三方面入手,对“
通过集富培养、水解圈鉴定、酶活检测,从不同地点采集富含木聚糖的土样中初筛出10株木聚糖酶产生菌,选取酶活最高的Bacillussp.No.X-18菌株,进行单因素、双因素和培养基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