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咖啡凉着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huifr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间最高的精神境界却并非忍受孤独,而是享受孤独,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曾经有一支流行歌曲这样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凡事妄下结论容易,妄下武断的结论就更容易。然而,无论我们用热眼还是冷眼通观世情,对词作者这个故作惊人之语的结论都很难苟同。由于孤独是人类共有的精神处境,也就是说,每个人安身立命于天地之间,心灵都难免会时不时地感到漂泊无依。既然如此,何不乐观一点儿看问题:孤独使人自省,孤独使人自强,孤独使人神清气旺,孤独使人完美如初。
  耐不住寂寞的人视孤独为冰冷的长蛇和毒辣的黄蜂,他们独处时,一颗心总不能十分安妥,非得去人多热闹的地方找一份“快乐”,填塞精神的空虚。然而他们常常难以如愿,一不留神,反倒会掉入了烦闷的枯井,招惹来额外的闲气。既然孤独如影随形,能轻易发现我们的踪迹,找到我们的地址,那么,我们还不如恭候它的大驾光临,奉其为座上宾,咖啡还是美酒?随它挑吧。
  借用孤独的光景,你正好可以审视自己的昨与今。
  借用孤独的时刻,你正好可以判别自己的心与形。
  你可歌可舞,可笑可哭,可动可静,可醒可醉,无为而无不为,轻松地还原出一个百分之百的真我,将花招收起来,将假面具摘下来,丝毫不必扭扭捏捏,嘻嘻哈哈,装孙子,扮二大爷。孤独可以使本已异化的那个我抖落满身的红尘俗气,擦净花花绿绿的保护色,爱想什么想什么,爱做什么做什么,一封昔日的情书,一则往年的日记,一帧旧时的留影,都可以使你打捞起生命中那些美好的记忆。
  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认为:孤独的势能极大,它会对心灵造成无药可医的损伤。封建卫道士更是别有用心地鼓励世人“合群”,为此不惜放弃原则,抹杀个性。究其实,孤独者较之喁喁顺民更具怀疑的眼光、理智的头脑和批判的精神,他们不太容易被这个世界某些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蒙蔽。孤独者最大的敌人是专制魔王(如希特勒),专制魔王钳制思想,强求文化观念整齐划一,必然将那些独行其道的人视为异类,感到如鲠在喉,急于要消化他们,若是消化不了,则毫不留情地消灭他们。明眼人心中有数,恰恰是那些我行我素、不屈不从的孤独者创造了人类辉煌的文明,大批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和英雄人物,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实中,都反复证明了“孤独者最具创造力”这一持久守恒的定理。
  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只是懦夫;能够忍受孤独的人,才是勇士。
  然而,世间最高的精神境界却并非忍受孤独,而是享受孤独,能够享受孤独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中国的头号哲人老子骑着青牛独往独来,二号哲人庄子连宰相的聘书都不肯接单,他们敝屣尊荣,只有一个理由,孤独者所享受到的心灵愉悦,虽干城莫易。哲学、文学、艺术、科学,这些人类精神的花果无不生长在孤独的园林之中,一个人享受孤独便仿佛是在春天享受着鲜花的幽香,在夏天享受着葡萄架的阴凉,在秋天享受着落叶的静美,在冬天享受着壁炉的温慰。
  一杯咖啡,在人声鼎沸的地方,你可以细细地品出它的醇香与苦涩。享受孤独,更是驾此而上,它使人获得禅悟与喜悦。一个人在世间最美好的存在方式,便是智慧地思索和诗意地栖居,即庄子所说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要获取这两方面的成就感,无不仰赖于孤独的保全。清净的灵泉和慧海总是远离喧哗与骚动。
  我特别看好那些能够享受孤独的人,不为别的,只为他们在智慧之光的抚照下,内心的叶片花朵不仅常绿常开,而且弥散出经久不息的芳香。
  孤独可使人获得神奇的力量和智慧,这些铁定无疑的事实,有太多的显例证明了这一点。历史上,那些被万众崇仰的英雄内心总是孤独的,那些行于绝域的探险者内心总是孤独的,那些神游物外的思想家内心总是孤独的,但正是祥云似的孤独托举着这些人,使他们出类拔萃,高翔于天外的青天。
  圣人梭罗说:“我从来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哲人哈玛绍说:“斯人也,以旷野为枕席,以星辰为弟兄。孤独,孤独,但是孤独亦可成为漫漫长夜的良伴。”
  孤独还有两位同父异母的兄弟,一是“孤苦”,二是“孤单”,但它们绝不能等同于“孤独”,因为前者指人的处境艰难,后者指人的心境异常。“孤苦”和“孤单”是沙,“孤独”是米,也许米中有沙,但二者难以混同。有时,名利地位富贵荣华使某人受到万众簇拥四海推崇,但这并不能消除他心头原本就潜伏暗藏的孤独感,反而会迫使他更加靠近那菩提清净的境界。
  不用心者不孤独,善用心者虽孤独而无害。孤独是一种较高的资格,享有它,你的生命才会不落俗套。请你务必记住,别让咖啡着凉,更别让心灵着凉,让灯盏亮起来,更要让心灵亮起来。
  (选自2003年3月29日《长沙晚报》)
其他文献
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
期刊
他是灵霄峰上经久不变的顽石。  他是女娲补天后大放异彩的五彩石。  他就是绛珠仙子要用一世眼泪去偿还的冤孽——怡红公子。  衔玉而生的他,有着五彩石一般的光芒。贾府上下,众星捧月,这个被寄予了家族厚望的贵族公子,却在“抓周”中看中了宝钗珠玉。冥冥之中注定,他是个不羁的花花公子,自我的认识与族人的期望在一开始就注定有分歧。  大观园题诗弄句,大展他绝世的才情,族人殷殷的期望,昭昭如月,那神圣高贵的朝
期刊
我背着行李蹒跚前行,在人生之路。有时候,抬眼看前方,那是与我一样的背影:沉默而忙碌。然而,身前身后,又有何不同呢?  智者忙着思考,愚人忙着高谈阔论,商人忙着营利,医生忙着救人。忙只是过程,绝不是结果。那结果又是什么?  许多人已无暇思考,因为太忙了。忙到忘记儿时捉蟋蟀的青草地,忙到没有机会静心地闻茶香。恬然在他们心中溜走时义无反顾,只剩浮华招摇。  甚至,来不及后悔。  我总想,我生活的地方正在
期刊
张爱玲对人生有一个绝妙的比喻:人生如嗑瓜子。吐出去的,清晰可辨的不过是壳,而瓜子的味道,只有自己才清楚。  让胡适之为之等待一生的司韦莲,始终没有回来完成那人们期望的世俗的百年好和。果戈理这位天才,不顾人们的企盼,也将那《死魂灵》投入火中,迫不及待地离开了人们的瞩目,留下一本《要塞》到上帝那里去做他的“小王子”。  生活在浮躁现实中的芸芸众生都会暗自滋生一种无聊的企盼与琐碎的期望。这股强大的力量,
期刊
水滴听从了风的劝告,摇身化作绚丽的霞,大山婉拒了溪流的好意,默默固守着一方水土。世事纷扰多变,懵懂的我们究竟该从“谏”如流,还是应该坚持本心?  只记得蔡桓公面对神医的针砭轻蔑一笑,体内的毒虫便肆虐如狂;只记得哈代因轻浮公子的无端指责,便将灿烂的心埋人了忧郁的腐土。面对看似矛盾的“相信自己”与“听取意见”,我们该取谁弃谁,何去何从?  一个声音告诉我:“走你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哦,是但丁吗?
期刊
第一眼看到郑愁予的《错误》,就莫名地喜欢。看了很多关于《错误》的赏析文章,有人说它“声籁华美”,有人说它“轻巧清隽”,“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而我喜欢这首诗是源于它江南古镇的古典气息和淡似烟笼般的美丽,看似无尘无埃却用生命和青春来抒写的等待。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寥寥数字,引出了故事的主角 “我”——骑马男子,“你”——有莲花般容颜的女子,“我”只是路过江南,江
期刊
春光乍现,阳光很迷人,唤醒了沉睡的大地。街头迷乱缤纷的广告,电视上朦胧而膨胀的炒作,似乎到处都充满了商业经济的活力,荡漾着新新人类的“人文素养”。  老板目光尖锐,认清本行业的缺陷,硬逼着我设计出几则具有文学素养的广告,以取得耳目一新的效果。苦于读书时没有好好记那些诗词歌赋,想了半天仍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真是悔不当初啊!  走出门,飞车来到郊外,寻找那接近真实世界的精神感悟。沿着青青的石子小路踱
期刊
《槐花盛开的季节》是一篇情味隽永,耐人思索的咏物抒情散文。  在春天的百花园里,人们大多喜欢那些姹紫嫣红、绚烂多姿的鲜花香草,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不起眼的槐花,然而在作者心目中“只有在槐花盛开的季节,才感觉到与春天真正挽手,因为无论是那婆娑的枝叶,还是那“似串串珍珠”的槐花,以及当微风吹来时,“风摆枝条,翩然摇曳,风情无限”的静雅的花束,都充满了诗意,显现了一种都市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为此,作
期刊
西湖,是一首诗。这幅天然画卷,无论淡墨抑或重彩,总是美丽宜人的,然而再美的山水,若没了灵性,人们欣赏的兴味也会变淡。  苏堤,因了苏轼以葑泥而筑,排了西湖十景之首:雷峰夕照,人们在夕照中联想最多的,是塔下演绎的许仙和白娘子的传奇;虎跑龙泉,泉边怡然梦中的性空禅师和咆哮的双虎,为泉水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山水的灵性,是需要以文化的形式来延传的。  苏轼早已作了古,许仙、白娘子,性空和双虎,本就
期刊
沁园春 长沙 (1925)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情景交织的崇高美——《沁园春·长沙》赏析  向 明    阅读毛泽东同志的优秀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