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abyye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
  实践操作有利于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的左右半球各有不同的优势功能,右脑在形象的感知、记忆时间、空间定位、音乐、想象和情绪等活动方面占优势。由于大脑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球相互配合,人的智力才能获得最佳发展。数学思维活动主要由左脑支配,并需要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可促使左右脑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掘儿童的智力潜能。
  小学生都是可造之才,他们是祖国明天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际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后,教学中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取知识,同时也可以获得快乐,进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是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的,但是在我们没有入门的时候,总是认为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于是学习起来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学、好动”的心理,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实际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让他们在兴趣盎然的实际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中获得知识,发展智力,从而快乐地学习。
  二、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例如;在二年级数学中,教学“认识线段”这一节内容时,我就把预先准备好的毛线发到每个学生的桌子上,然后问学生,老师今天送给你们什么礼物。有的学生就悄悄地笑了起来,大胆的学生就说“毛线是什么好东西呀”。于是,我就说:“别看它不是什么好东西,先看它躺在桌子上像什么?”这样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刻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积极思考,参加了讨论。这时我拿起毛线,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用两手把毛线拉直,看看毛线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都说变直了。此时,我再告诉学生线段是直的,而且有两个端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而获得知识,有了这样的亲身经历,知识就很牢固了,而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快乐的。
  三、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紧密联系的。在操作中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还要进行抽象概括,从中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三年级数学中,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我先让学生准备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纸样,上课时让学生用手摸摸这两张纸,初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外形特点;然后让学生動手量一量,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再让学生折一折,用直尺量一量。这样一来,学生动手动脑,大胆尝试,就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给找出来了。再经过学生归纳,教师总结,学生就掌握了正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是直角、四边相等,长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是直角、对边相等。通过操作,学生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从而就达到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目的。
  四、实践操作有助于学生创新
  一个人的实践能力是其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学生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而知识也只有运用才会有生命。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从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千以内数比较大小”的时候,刚上课时,我就在讲桌上放上一个粉笔盒,盒子里放一块小镜子,然后告诉学生,今天我把未来的科学家都请来了,我们用开火车的方式看看未来的科学是什么样子吧。但看完下去不准对任何人说,就这样不到5分钟,我们班的学生都与未来的科学家见了一面。
  这时,我就说:“既然我们都与未来的科学家见面了,那么就请我们的科学家们帮帮老师比较这几个数,看谁大谁小,为什么?365与384,401与403,185与385。”这时,平时不爱动脑筋的学生都主动起来了,他们是在为自己是未来科学家而努力。有同学说:“365里面有3个百,6个十和5个一;而384里面有3个百,8个十和4个一。8个十比6个十多,所以365大于384。”此时,我就表扬这位同学说:“真聪明,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通过活动,同学们就把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的方法掌握了。此时,我再板书:比较千以内的大小,如果两个数位数相同,就应从它们的百位比起,百位大的则大;百位相同,再比十位,十位大的则大;十位相同,再比个位,个位大的则大。这样一来,学生就掌握了比较千以内数大小的方法。
  由此可见,实践操作活动的方法是多样的,形式活泼。它的优点是少灌输,多活动,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全过程,并能够从中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他文献
案情简要:  2009年3月,刘某、苏某二人下午3时许,在本市陕西路见女青年薛某边走边打手机。刘某见该手机比较好,就对苏某说:  “我们去抢这个手机。”苏某同意后,二人跟随薛某往前走了一段,随后,在陕西路路口刘某趁薛某不备,抢薛手上拿的诺基亚手机(价值2600元)。在抓扯中将薛摔倒在地,手机摔在地下,苏某将手机从地下捡起后,二人逃跑,薛某大声呼救,过路群众将二人抓获并扭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侦查终结
期刊
“中国正处于法治建设的蜜月期,……这是一个历史的机遇,也是一代学人和批判者肩头的重任。”在这个“蜜月期”中,道德与法律的冲突与融合这一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如:夫妻看黄碟案、遗赠第三者案、艳照门、儿子替亡父还赌债、见死不救追究法律责任是否进入法条等等。面对一个个处于法律和道德交叉地带的案件,人们有时会不由自主的将道德标准应用到判案中,对判案结果造成影响。是道德问题,还是法律问题?这是人们常提出的疑问
期刊
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任何事物在产生、发展的过程中,总有不完善,甚至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通过长期的政治课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主次不能颠倒  政治课多媒体教学,政治教师必须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与计算机多媒体的关系。政治教师不能够因为多媒体技术而放弃了自身优势,削弱了自身作用。任何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多媒体技术
期刊
学生的学习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地、有条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而思维的发展同表达能力的发展又紧密相关,这说明要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很好的课堂氛围,通过表达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下面我就从几方面来谈一谈。  一、创设情境指导方法,训练学生会说  数学
期刊
为了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缓解社会冲突,最大限度地防止社会对立,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概说  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长期以
期刊
一、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是专断的,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精神抑郁,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活泼、宽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关系,学生会对教师产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有益于课堂教学的亲和力,使学生感受到对教师的期待和愛,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从教师
期刊
铜,呈紫红色光泽的金属,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金属之一。铜的基本属性:稍硬、极坚韧、耐磨损,还有很好的延展性。  铜具有以下性质:  元素名称:铜  元素符号:Cu  元素原子量:63.546  元素类型:金属元素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0.7  晶体结构:晶胞为面心立方晶胞,每个晶胞含有4个金属原子。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7.1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太平洋表面0.000
期刊
一、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激发学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语言素质、文学素质、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它们对学生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乃至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树立影响至深。这主要源于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达到
期刊
很多知识都来源于阅读,人生如此,小孩子尤其如此。特别是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求“以读为本,读中积累”,“读出情,读出趣”。但是,在具體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又不尽人意。学生有时表现出的是不愿读或是泛泛地读、完成任务地读、有口无心地读、被迫要求地读。因此,教学总是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通过调查、分析、反思,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们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时未能调动学生读书的激情,没有创设让学生有“想读书”的欲
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自学?这是整个课堂教学结构的核心,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也是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重心。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课堂教学中实施“先学后教,再训练”教学模式,营造自学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先提示课堂教学的目标,提出学习要求,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学,暴露问题后,再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讨论,并得出结论。在探索、讨论和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