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分层阅读教学设计探微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ran200391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的现实存在,给出分层性教学设计,让不同群体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同的阅读学习进步,体现学习主体意识,全面塑造学生学科核心素养。阅读分层教学不是公开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一种教学操作意识的实践应用,观照全体学生是基本宗旨。
  一、阅读设计,启动学生阅读思维
  阅读分层预设的关键是提升设计契合度,教师要做好全面深入细致的教情和学情调查。在教材解读时,教师要展开深度挖掘,有比较明确的教学切入点。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文素养,在课程规划中都有明确界定。教师解读文本时,需要理清教学操作路线,确立教学目标。学情调查时,教师要利用多种渠道搜集相关信息,平时观察、走访询问、课堂反馈等,都可以获得每一个学生阅读基础情况。学情信息整理要全面,包括学生心理、性格、爱好、特长等信息,都需要进行整合性分析,为阅读教学设计提供重要参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学习时,教师给出阅读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悼词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对比阅读,理解文本丰富情感内涵;感受马克思伟大精神,进行人格熏陶。文本解读思考问题设计:作者为什么要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恩格斯在写马克思逝世时,用了哪些说法?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文本第一段破折号有什么作用?阅读文本受到哪些教益?在相关设计时,教师阅读分层教学意识是比较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现了三维性,也有一定层次性。悼词的结构和语言风格由层次之分、合作、自主学习适合所有学生,感受精神也适合全体学生,只是每一个学生会有不同感受。几个阅读问题设计,其难度系数呈现差异性,什么样的问题给什么群体学生准备,这是教师早已设计好的。同一问题让不同学生回答,其要求也会不一样,这是阅读分层教学的实践运用特征。
  二、阅读引导,实施分组教学模式
  在阅读教学引导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组别学生展开,课堂提问有不同难度系数,教师要让不同组别学生回答不同问题,这也是有事先考量的。疑难问题讲解时,教师要观照不同组别学生的学力基础,强调什么问题给什么群体学生,教师要有所指向。传统教学师生互动时,几乎是教师与学优生的“对手戏”,其他群体学生都成配角了,这当然是与学习主体精神相背离的。
  阅读分层引导时,教师要对引导方法进行科学筛选。如《为了忘却的记念》,涉及文本作者情感问题,教师给出不同问题启发:作者写五烈士遇害后,上海报刊的表态,分别有几种态度?分别是什么人什么态度?为什么会有差异性呢?第一个问题让学困生解答,第二个问题让中等生回答,最后一个问题留给了学优生。从问题设计难度系数来看,其难度呈现递增性,让不同群体学生面对不同问题,这是教师阅读分层教学意识的直观体现。教师上课提问废除举手回答制度非常有必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展开思考,不能让学生游历课堂之外。教师指定学生回答问题,不仅能够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意识,还给教师学情调查提供条件,教师根据教学生成调整教学,大多是从学生表现中获得的相关信息。
  三、阅读训练,塑造学生核心素养
  在阅读训练反馈评价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具体表现给出个性设计。学困生有点滴学习进步,教师都需要给出高度评价,学优生出现点滴失误,教师都不能轻易放过。这就是个性评价反馈设计。阅读分层教学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意识之中,在学生不觉察情况下展开,促使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林黛玉进贾府》阅读训练设计:①归类:正面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概括描写、语言描写、场面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从描写多角度分:( )從描写对象分:( )从描写手法分:( )②宝玉初见时,这“一惊一笑”,可以用一句什么诗句来概括呢?③关于《红楼梦》,你知道多少信息呢?④课文人物众多,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展开人物性格分析。四个题目,完成其中三个便可达标。学生拿到阅读训练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从训练题目设计情况可以看到,这些题目的适合度都很高,一般学生完成三个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同一题目,不同群体学生会有不同理解。特别是后面两个题目,主观色彩更重一些,不同层次学生会给出不同解答。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训练题目,体现的是学习主体意识,给不同群体学生提供历练机会,这当然是标准的阅读分层教学。
  阅读分层教学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教师利用多种教法组合,形成阅读分层教学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展开个性引导,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张欣,山东淄博市临淄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学生的阅读往往与写作碰撞、迸发获得提升。然而,审视学生阅读、写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课堂中往往割裂两者的关系。诸如目前学生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以及“假”“大”“空”屡见不鲜的问题,诸如初中三年的阅读学生还无法写成像样的一篇作文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家长和老师的质疑,似乎我们学生的作文离“生活之本”越走越远。我们要利用好课堂的主阵地,常态化的小范围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实现写中促读,让读更有内涵;实现读中促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但是在实际写作中,有不少学生的思路是不清晰的,这就会带来作文的诸多问题,如偏离题意、中心不明、选材不当、详略错置、顺序混乱等等。在教学中,我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問题,进行了分层集中指导。分层目标即定位于“把握作文题意,理清写作思路”。那么如何把握题意清晰写作思路呢?笔者尝试以“读—问—补—思”四部曲引导学生,在
期刊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增加学识,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而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每一篇文章都文质兼美,富有很强的人文色彩。因此,教学中老师要以课文为依托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从课文中挖掘丰富写作素材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熏陶和培养语感。”所以教师要加强引导,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拓展积累,并从中摘抄精美的语句,对
期刊
如何提高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实现语文课堂的核心价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说写训练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独具匠心造仿写——仿出精彩  仿写能够让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规范的语言表达相结合,逐步形成规范正确的语文能力。学生通过对优秀习作的模仿,能较快领悟对习作的开头、过渡、结尾等篇章结构的处理。学习他人在描写人、物、景中用自已的语言,并适当地学会应用打比方、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习作描述逐渐
期刊
推行教育现代化,现代化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育教学中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并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现代化,我尝试了多年,也取得可喜的成绩。  一、充分发挥智能手机语音、扫描功能  智能手机都具有语音功能,都是需要你用软件来实用化,功能也可以被扩充为很多种:语音输入,语音回复,语音对讲,语音命令等等。语音输入法将成为主流输入法,更受欢迎,我就用智能手机下载和安装如图语音输入法,让写作
期刊
现阶段,高中生在议论文方面的写作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审题时常出现离题、偏题或立意毫无新意;在文章结构上思维混乱、不知所云;在论证时,方法选用不当,论据也是简单堆砌,难以支撑论点。出现这些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写作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思维方式及能力的培养。事实上,思维能力在写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写作能力的好坏,因此,在高中议论文写作的教学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
期刊
“微写作”作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新风尚,讲究从短小而灵妙的视角来阐述写作意旨,涵养文字,陶冶文思,消解传统作文教学中“丧性灵”、“失魂魄”的作文病弊。然而,如何唤醒学生对“微写作”的正确认知,如何恰当地为学生营造自由而宽松的写作空间,来发挥“微写作”教学实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学生视角来展现作文教学核心要点,让学生从自我理解与发现中来叙述某一件事,来抒写某一段情感,来表达某一个观点,而无需长篇
期刊
铺垫是一种写作手法或者技巧,即(1)对比,用与之相反的他事、他物、他人、他景等比照本事、本物、本人、本景等,借以突出目标意,或者称之为反衬;(2)烘托,用与本体一致或者相关联的他体着意突出本体,或者称之为正衬、渲染。  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从整篇文本架构的宏大视野下,以及从写作心理机制分析的角度去指导学生明白为什么做铺垫,做铺垫的本质及如何铺垫,怎样才能收到最佳的铺垫效果,从而减弱了运用铺垫的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