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举考试及其近代解释五论

来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30年来,西方学者开始重视地方社会的差异,并以此作为研究中国科举制度的一个重要切入点。着重探讨科举与地方重要家族、地方教育及地方文化发展的关系。考试的观念和制度是中国科举对世界文明最大的贡献。中国科举考试采用笔试而不用口试,这有利于维护科举的公正性,但也产生了许多弊端。这种注重笔试而不重视辩论的科举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的权威性格,造成了中国人注重文献积累和文字书写的治学方法。
其他文献
20世纪后半叶,西方哲学中发生了“语言的转向”之后的“第二次革命”。这场“静悄悄的”革命导致了当代西方哲学的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首先,哲学的视野发生了重大转变,即从理论
2008年汶川、2010年玉树、2013年芦山,大地震接连发生,受灾群众多,面积大。灾后重建工作紧迫性强、任务量大、时间持续长。本文以四川彭州市磁峰镇景观规划设计为例,从灾后重建景
吉登斯晚期现代性理论中关于时空分离、脱域、信任、焦虑与自我认同、现代性制度、全球化等问题的探讨,展现出其作为后现代社会学理论代表人物,试图超脱主客二元对立,在主体
现代性通过摧毁传统的权威、观念和制度解放了人,催生了现代文明;而构成历史悖论的是,它同时又为人铸造了新的镣铐。在现代性迅速生长之时,马克思作为体制外的思想家对它展开了反
畜牧技术推广体系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机构,在构建现代畜牧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着重从江西畜牧技术推广体系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今后江西省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