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
——海德格爾
他想起,很多年前。
那天,他抬起头,望着上方被高楼遮挡而变成多边形的青黑色天空,像井底的青蛙,可怜而悲哀。
下午五点半,他站在桥上,一群麻雀从他头上掠过,他抬手,挡住虽是夕阳却依旧灼眼的光线,阳光透过指缝斑驳地投在他脸上。他静静地站着,任身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没有人在意他。
六点,人潮已经退去,桥上渐渐变得安静,他的影子像日晷的指针,缓缓地转过一个小小的角度。没有人注意他。他想,如果我消失,理应也没有人注意。他靠着冰凉的青石栏杆,想着书上看到过,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是挺不错。
有一件东西失去后不可能后悔,我们又为什么要害怕失去。他凝视那偏黑的河水良久,却最终摇了摇头,想,罢了。他望望天,墨色的天空像一张大网,压抑得令人窒息,没有鸟飞过,黑夜中它们瑟缩在树杈间。他叹口气,迈开因伫立良久而僵硬的双腿。回家。
那天家里气氛一贯的压抑,一如窗外的天空。他低头匆匆穿过客厅,闪进自己的卧室,小心翼翼地锁上门之后,终于长出一口气,将书包随意地一扔,一头栽在床上。门外,父母的争吵被密闭的门过滤后,就像远方传来的催眠曲,他要做的就是不断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给自己找麻烦。想到这里,他自嘲地笑了,自己果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即使消失,父母也会毫不在意吧。
对人来说,最好的逃避方式无非就是死亡了。凡事仅有一次也就无所谓痛苦。他并不是没有想过,只需阖上眼,世间的一切便都与他无关。他不是没有勇气,亦没有牵挂,然而冥冥之中却总像有蛛丝拉着他,虽然细,却无法斩断。对此他也是无所谓,他并不是什么伟人,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得过且过,苟活着也并无不妥。若是选择跳河,一想到那冰冷的河水刺激着他的皮肤,灌入他温暖的肺部,他竟有一丝病态的期待。他想过死亡到来的那一瞬间,他要以什么样的姿态死去,才能让疲惫的灵魂更轻易地挣脱沉重的躯体,以更轻灵的姿态飞向彼岸。他想过来世或将是个脱离温暖子宫的婴孩,或是一个永远在黑暗中游荡的孤魂。
那时,日子简简单单地流过,天空明复暗,暗复明,他依旧是平平淡淡地走过每一天,对昨天没有后悔,对明天没有期盼,偶尔会想一想有关死亡的事,波澜不惊。那些跌宕起伏的别人的故事与他无关,他只是以一个平凡的路人甲的身份庸碌地活着,偶尔会想起好像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曾经将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纷呈。他曾有太多的梦想想要去实现,有太多的激情可以肆意挥霍,直至它们被现实击碎,徒留粉末在空中飘荡。他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事,他预见所有的故事都注定会是悲剧,即使是童话故事,为什么公主和王子在一起后就没有了后续,因为后面便是悲剧的开始,所有的喜剧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即使两夫妻恩爱白头到老,最终还是会有死亡这道鸿沟将他们永远分开——谁先死?如何死?另一位余生该如何?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然而善良的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又开始编造美丽的谎言,奈何桥、孟婆汤,云云。再后来,他开始觉得这样过日子也不错,开始不去想死亡的事情,每一天他都在向死亡走近,就像长途跋涉的人,疲累不是最后一步走出来的,而是最后一步表现出来的。他似乎什么都懂了,除了那根蛛丝……
他开始旅行。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天空蓝得透明,他独自一人去攀岩。他从未接受过训练,但他并不理会。在一座偏僻的山崖上,他跌到了崖底,身上到处是被划伤擦伤的痕迹,全身如散架般,无力起身,剧烈的疼痛灼烧着他的神经,他咬牙忍受着,自嘲儿时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在要实现了。既然注定了要在此死亡,他反而愈发冷静,他想,死后留下的时间同你生前过去的时间一样,都不是你的,与你无关。他开始欣赏周围的美景。周围没有任何植被,唯有黄色的土壤,若仔细看便能看到由黄色的土壤包裹着的黑青色的岩石,空气干燥而炎热,委实没有什么可看的。他抬起头望向天空。天空与他儿时的记忆不同,明亮而干净,云极少,在空中缓缓移动,即使这种场景他已在电子屏幕上见过许多遍,却依旧忍不住赞叹:“真美!”
他昏昏沉沉地睡去。醒来时已是黄昏,头昏沉沉的,他想,离死亡应是不远了,他费力地支起身,希望看看生命中最后一个黄昏——他看到了,紫金色的云海翻滚着奔涌而来,云朵大朵大朵地爆裂着,夕阳西下,将半边天都染成瑰丽的玫红色,哦,那是——他看到一个黑点,他吃力地想要睁大眼睛去看一看那是什么,却是徒劳,他想,那应该是鹰吧,他的思维开始涣散,他模糊中隐约想起鹰的模样,想起雏鹰在生与死中学会飞翔,在逆风中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在,想起……他突然明白那根拉着自己的蛛丝是什么了,他开始挣扎。他突然明白了那句话---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时针拨回五点,雏鹰缩回蛋壳,森林退为荒漠,生物不复存在,宇宙收缩变回一个起点,唯独眼前的天空还是透明得令人胆颤,沉静得令人心慌。他明白了自己渴望的——天空。
他看见黑点越发的近了,肚子一阵疼痛。他费力地睁开眼想要看清它——
那似乎是一只秃鹫。
他咀嚼着自己的记忆,欣赏着自己可悲而可笑的一生,像一个最忠实的观众,独自一人坐在荧幕前,一边大发牢骚一边细细评味。因为荧幕上的人是他,因为荧幕上的人不是他。这段生命早已终结,他只是以一个灵魂的状态去仰视“他”,去俯视“他”。
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正如他当年苦恼着到来,正如他艰难地走进这个生命,正如他进去时换下以前的面纱。
他会忘了他。
永远。
——海德格爾
他想起,很多年前。
那天,他抬起头,望着上方被高楼遮挡而变成多边形的青黑色天空,像井底的青蛙,可怜而悲哀。
下午五点半,他站在桥上,一群麻雀从他头上掠过,他抬手,挡住虽是夕阳却依旧灼眼的光线,阳光透过指缝斑驳地投在他脸上。他静静地站着,任身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没有人在意他。
六点,人潮已经退去,桥上渐渐变得安静,他的影子像日晷的指针,缓缓地转过一个小小的角度。没有人注意他。他想,如果我消失,理应也没有人注意。他靠着冰凉的青石栏杆,想着书上看到过,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是挺不错。
有一件东西失去后不可能后悔,我们又为什么要害怕失去。他凝视那偏黑的河水良久,却最终摇了摇头,想,罢了。他望望天,墨色的天空像一张大网,压抑得令人窒息,没有鸟飞过,黑夜中它们瑟缩在树杈间。他叹口气,迈开因伫立良久而僵硬的双腿。回家。
那天家里气氛一贯的压抑,一如窗外的天空。他低头匆匆穿过客厅,闪进自己的卧室,小心翼翼地锁上门之后,终于长出一口气,将书包随意地一扔,一头栽在床上。门外,父母的争吵被密闭的门过滤后,就像远方传来的催眠曲,他要做的就是不断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不给自己找麻烦。想到这里,他自嘲地笑了,自己果真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即使消失,父母也会毫不在意吧。
对人来说,最好的逃避方式无非就是死亡了。凡事仅有一次也就无所谓痛苦。他并不是没有想过,只需阖上眼,世间的一切便都与他无关。他不是没有勇气,亦没有牵挂,然而冥冥之中却总像有蛛丝拉着他,虽然细,却无法斩断。对此他也是无所谓,他并不是什么伟人,也没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得过且过,苟活着也并无不妥。若是选择跳河,一想到那冰冷的河水刺激着他的皮肤,灌入他温暖的肺部,他竟有一丝病态的期待。他想过死亡到来的那一瞬间,他要以什么样的姿态死去,才能让疲惫的灵魂更轻易地挣脱沉重的躯体,以更轻灵的姿态飞向彼岸。他想过来世或将是个脱离温暖子宫的婴孩,或是一个永远在黑暗中游荡的孤魂。
那时,日子简简单单地流过,天空明复暗,暗复明,他依旧是平平淡淡地走过每一天,对昨天没有后悔,对明天没有期盼,偶尔会想一想有关死亡的事,波澜不惊。那些跌宕起伏的别人的故事与他无关,他只是以一个平凡的路人甲的身份庸碌地活着,偶尔会想起好像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曾经将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纷呈。他曾有太多的梦想想要去实现,有太多的激情可以肆意挥霍,直至它们被现实击碎,徒留粉末在空中飘荡。他看了很多书,懂了很多事,他预见所有的故事都注定会是悲剧,即使是童话故事,为什么公主和王子在一起后就没有了后续,因为后面便是悲剧的开始,所有的喜剧最终都会走向死亡。即使两夫妻恩爱白头到老,最终还是会有死亡这道鸿沟将他们永远分开——谁先死?如何死?另一位余生该如何?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然而善良的人们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便又开始编造美丽的谎言,奈何桥、孟婆汤,云云。再后来,他开始觉得这样过日子也不错,开始不去想死亡的事情,每一天他都在向死亡走近,就像长途跋涉的人,疲累不是最后一步走出来的,而是最后一步表现出来的。他似乎什么都懂了,除了那根蛛丝……
他开始旅行。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天空蓝得透明,他独自一人去攀岩。他从未接受过训练,但他并不理会。在一座偏僻的山崖上,他跌到了崖底,身上到处是被划伤擦伤的痕迹,全身如散架般,无力起身,剧烈的疼痛灼烧着他的神经,他咬牙忍受着,自嘲儿时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在要实现了。既然注定了要在此死亡,他反而愈发冷静,他想,死后留下的时间同你生前过去的时间一样,都不是你的,与你无关。他开始欣赏周围的美景。周围没有任何植被,唯有黄色的土壤,若仔细看便能看到由黄色的土壤包裹着的黑青色的岩石,空气干燥而炎热,委实没有什么可看的。他抬起头望向天空。天空与他儿时的记忆不同,明亮而干净,云极少,在空中缓缓移动,即使这种场景他已在电子屏幕上见过许多遍,却依旧忍不住赞叹:“真美!”
他昏昏沉沉地睡去。醒来时已是黄昏,头昏沉沉的,他想,离死亡应是不远了,他费力地支起身,希望看看生命中最后一个黄昏——他看到了,紫金色的云海翻滚着奔涌而来,云朵大朵大朵地爆裂着,夕阳西下,将半边天都染成瑰丽的玫红色,哦,那是——他看到一个黑点,他吃力地想要睁大眼睛去看一看那是什么,却是徒劳,他想,那应该是鹰吧,他的思维开始涣散,他模糊中隐约想起鹰的模样,想起雏鹰在生与死中学会飞翔,在逆风中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在,想起……他突然明白那根拉着自己的蛛丝是什么了,他开始挣扎。他突然明白了那句话---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时针拨回五点,雏鹰缩回蛋壳,森林退为荒漠,生物不复存在,宇宙收缩变回一个起点,唯独眼前的天空还是透明得令人胆颤,沉静得令人心慌。他明白了自己渴望的——天空。
他看见黑点越发的近了,肚子一阵疼痛。他费力地睁开眼想要看清它——
那似乎是一只秃鹫。
他咀嚼着自己的记忆,欣赏着自己可悲而可笑的一生,像一个最忠实的观众,独自一人坐在荧幕前,一边大发牢骚一边细细评味。因为荧幕上的人是他,因为荧幕上的人不是他。这段生命早已终结,他只是以一个灵魂的状态去仰视“他”,去俯视“他”。
死亡是另一种生命的开始,正如他当年苦恼着到来,正如他艰难地走进这个生命,正如他进去时换下以前的面纱。
他会忘了他。
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