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5年中国肾癌发病趋势分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ei1984li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我国肾癌发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2005~2015年中国肾癌的相关数据,运用Join point回归分析肾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负二项回归分析肾癌在人群水平的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5年我国肾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2007年为男性肾癌标化发病率变化趋势转折点,2007~2015年下降趋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国、女性、城市亚组的肾癌标化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2015年较2005年分别下降了8.6%、6.3%、2.3%;农村亚组标化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2015年较2005年上升了50.3%;城市亚组几乎所有年龄段的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而农村各年龄段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45~岁年龄组上升最快,平均每年上升8.19%.进一步的回归分析发现,男性中肾癌的发病风险是女性的1.70倍;城市是农村的2.34倍;每增加5岁,发病风险平均增大32%.结论 2005~2015年我国肾癌发病率总体趋势下降,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农村肾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应继续加强对肾癌的防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菊池病的发病规律、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诊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菊池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以往文献进行回顾.结果:2例患者中1例无症状患者发病后3个月随访阳性体征(颈部淋巴结肿大)消失,3个月内未复发;1例患者有发热、颈部肿大淋巴结疼痛症状,经泼尼松等对症治疗后体温正常,肿大淋巴结缩小,泼尼松逐渐减量并随访5个月无复发.结论:菊池病为临床少见病,患者多以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部分伴有发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误治,确诊需要依靠淋巴结活检联合病理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