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理想走近现实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wan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背景
  当前,班上不少学生缺乏对理想的具体认识,理想定位模糊或不切实际,有的有了明确的理想但缺少积极具体的行动。针对这一现象,我召开了班委会,商讨了这一班会的主题和实施方案。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理想和现实的概念。
  2.懂得确立理想要考虑到现实情况。
  3.学会分析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激发实现理想的动力。
  4.學会化整为零,脚踏实地努力实现一个个小目标。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1)召开班委会,商讨具体活动方案;(2)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影像资料;(3)培训主持人、主要发言人。
  2.学生准备:(1)完成导学案中理想坐标图和理想规划图的填写;(2)小组交流讨论各自的理想。
  活动过程
  1.班长陈述班级现象,引出话题:让理想成为现实。
  2.介绍主持人。
  活动一:评理想 知现实
  赵星很喜欢唱歌,他最喜欢看的就是各种歌唱类的选秀节目,做梦都想参加这类活动,渴望一夜走红,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
  沈璐家庭条件不太好,她却经常做着公主梦,希望能学钢琴、学舞蹈,出国留学,拥有贵族气质,随意购买各种奢侈品。
  冯涛是个篮球迷,虽然他只有一米六的个子,但他的理想是有朝一日遇到一位伯乐推荐自己去省队、国家队打球,最后被NBA看中,成为篮球巨星。
  提问:对于上面这几名同学的理想,你如何看待?你认为确立理想需要注意什么?对于我们而言,现实是指什么?
  主持人小结:理想是种在我们心中的种子,它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不顾自身条件和客观环境的理想就是空想和幻想,会在现实中凋零。
  设计意图:通过理想点评,了解理想的表述形式和现实的丰富含义,并懂得确立理想要考虑现实情况,避免理想成为空想、幻想。
  活动二:量距离 明远近
  请填写理想坐标图,和小组同学交流并判断:谁的理想更容易实现?谁的理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为什么?
  主持人小结:树立脚踏实地的理想一定要结合自身的能力、个性、兴趣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支持系统和资源。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阻力与困难,最终实现理想。
  设计意图:在填写理想坐标图过程中,理想愈发清晰。在讨论中明白,一切理想都不容易实现,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活动三:分步骤 重行动
  1.案例呈现:
  当被问到理想的时候,余翔总是踌躇满志地说:“我将来要在商界发展,开一家大公司,成为富翁。”回到家,余翔一有机会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妈妈提醒他:“你这样怎么能实现理想呢?”余翔手一挥:“还早着呢,等我到三四十岁的时候肯定能行。”在学校,余翔一有不会的题就丢在一边,老师问:“你这样可以成为公司老总吗?”余翔嘟囔着:“那是几十年以后的事,跟我现在少做一道题有什么关系啊?”
  提问:你觉得余翔的理想能实现吗?他的理想为什么不能激励他现在的行动?
  2.填写理想规划图
  主持人小结:理想似乎很遥远,但如果我们把它具体化,变成一个个有关联的小目标,理想就能和现实联系起来,激励我们用具体行动一步步实现它。否则理想只是空中楼阁,无法起到调节和激励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将理想细化,让理想的实现有一个清晰可实践的路径,变得可以触摸。于是,理想与现实之间便有了一座可望更可及的桥梁,激起了学生的斗志。
  3.总结。
  感谢两位主持人,同学们热烈的讨论和积极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理想,什么是现实,更懂得了确立理想要考虑到现实情况。在理想坐标图和理想规划图的填写和交流过程中,我们明白了实现理想的不容易,也学会了化整为零。只有一步步地实现小目标,最终才能让理想成为现实。
  人,正是因为有了理想而尊享生命的珍贵。不管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多么遥远,我们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哪怕山高路远,我们也要风雨兼程,因为我们有着怒放的生命!
  活动延伸(班长发言)
  1.布置梦想作业
  (1)进一步完善理想规划图。
  (2)撰写班会日记。
  2.宣布班会结束。
  3.欣赏歌曲《怒放的生命》。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不知为什么,近段时间班里告状的学生越来越多。  镜头一  下课了,我收拾好课本刚走出教室,班里的“告状大王”周嘉慧快步跟了出来,悄悄对我说:“老师,老师,刚才上课时我看到我的同桌王征宇一直在玩橡皮,我不让他玩,他不听。我还看见田东阳对着别人做鬼脸,周佳佑用笔画前面同学的衣服……”“好了好了,老师知道了,我一会儿去批评他们!”我不耐烦地打断了她的话。  镜头二  星期二上午,连上两节课的我早已口干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既是对教师的评价,也是对教师的要求,它从专业、品德两个方面对教师进行了深刻地阐释,是师范院校多年来培养教师的信条,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许多的老师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成长起来的。“要想给人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专业知识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修养是从事教育的根本。教师面对的是孩子,是学生,是富有生命力的人,因此,德艺双馨,是教师存
在网室内进行蜜蜂和壁蜂的棉花不育系授粉试验,调查不育系的田间农艺性状、室内考种性状和产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壁蜂授粉的空果枝数高于蜜蜂授粉,蜜蜂授粉在铃数上高于
“老师,小天今天乱扔垃圾了。”“老师,娜娜下课时在我身上打了一巴掌。”……小孩子好像总有无穷无尽的状要告。老师如果事必躬亲、事无巨细地处理,会很累,效果也不一定理想,对小孩子习惯的培养也不好。  我更倾向于把这种现象理解为是孩子的一种主动沟通。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告状也是一种资源。所以,每天的晨会课,是我为孩子搭建的一个倾诉平台,或者说是一个资源利用的平台。  我让孩子把每天发现的、想要反映的人和
在现代社会,政府规制机构是有别于传统机构的新兴力量,无论在权力来源、组织机构、运作方式等上都呈现出特殊性。我国规制机构在制度设计与实践中,困境与希望并存,具有现实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