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以德治国” 加强高校德育工作

来源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enery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德治国'的提出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将邓小平理论体系与我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的结晶;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论断.可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这一治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更加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力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其他文献
对于兼职行政职务是否弱化了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这一问题,理论界现有几种竞争性观点,亟需经验数据的检验与呈现。基于730位初中教师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行政兼职并未弱化教
以我国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物流管理专业为基础,建设实验室,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实验室是非常重要的,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文中主要
文中通过对中国邮政开展汽车合同物流的竞争态势分析,从准确定位业务发展方向、不断创新物流服务模式、有效进行资源整合和着力强化内功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邮政开展汽车合
1贸易开展基本情况汉欧班列开行之初,班列线路以武汉到德国等工业制造强国与俄罗斯等资源大国为主,承运产品多为工业制品。在拓展回程货源时,汉欧发现了班列线路沿途各国多种
当代大学新生独生子女较多及高等教育扩招等因素的影响,给大学教育带来许多新课题.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新生存在的问题,阐明任课教师对大学新生教育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并提出
农村面貌巨变一定程度上会带来乡村伦理状况的变化,农村不再是单一的文化存在,而农村人员结构的变化往往又是引发农村伦理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诱因。  在现代文明的带动下,乡村是越来越进步了还是越来越退步了?回答之前,最好到乡村去做一次调查研究。中国是传统农业发达的国家,农村伦理体系维系着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近代以降,农村形势逐渐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大同小异的中国传统农村格局被打破,更多农村在迈向城镇化;
乡村教师普遍存在“去乡村化”情结,这一情结主要表现在乡土情怀的缺失、乡村教师身份的模糊、职业倦怠等方面。这一情结的形成,既与乡村教师难于融入乡土文化、媒体对乡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