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手足情更深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qian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节前夕,冰雪灾害袭击了南方各地。家在武汉的我,也因京广线受阻留在广州,同时留下的还有遗憾和愧疚。去年清明前一天,手足情深的哥哥因病去世,新年里我却未能在哥哥遗像前敬上一炷香。
  4年之前,还在上班的哥哥突发脑溢血,造成半身不遂,两年后又引发其他疾病,药石罔效,66岁就终止了生命的旅程。在他弥留之际,守在病床前的我,任由泪水洗面,千呼万唤也没留住我至尊至爱的兄长,当时哭倒在地。
  哥哥于我如父、如母,恩重如山。因为母亲早逝,初中毕业后,哥哥放弃了中专学习机会,17岁便进入工厂,从此一路踏进辛劳。1960年代中,我报考中专,却被高中录取。面对继母的反对父亲的无奈,我准备选择放弃,和哥哥一样早日工作。关键时刻,哥哥表态:我来承担妹妹读书期间的生活费。
  从此,哥哥每月将8-10元生活费送到我学校。年轻的身影引来一片赞扬,大家羡慕我有一个好哥哥,又有谁知道,此时他刚升上三级工(还是工作中出色提前晋级)月薪43.81元。23岁的哥哥一诺千金,每月用其收入的四分之一,供养我5年多(至我下乡成为一名知青),由此他考虑个人问题也比较迟,所幸后来有缘遇上了贤慧、能干的嫂子。
  1970年代中,父亲去世,继母容不下我。哥哥再次伸出援手,和嫂子商量让我和他们一起生活。当时他们已有一子,住房狭小,如此的接纳,该有多么宽大的胸怀啊!后来是邻居两位老人住房宽敞,平日也想有个年轻人帮助,于是住在了邻居家。平常我是在单位吃饭,周末,温和体贴的嫂子会为我做上一些好吃的菜。我帮忙做点清洁。他们却怕我累了。两年多里,哥哥嫂子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从小失去的温暖。
  对于5岁失去母亲的弟弟,哥哥一向是他的保护神。小时在外调皮,每次都是由哥哥领回;上学路上,哥哥常将自己的早点钱分一半给他;弟弟在知青点参军,也是哥哥亲自将他接回了武汉,以致弟弟拿到人生第一笔收入(知青年终分红,约十几元),没给父亲而全部给了哥哥,他说,“哥哥太辛苦,我感激他。”
  少年时期的哥哥,买6分钱早点开始一天生活,一双旧球鞋伴四季阴晴求学路;酷爱学习,却不得不早早参加工作;在工厂有幸选上调干生,却因“文革”开始而取消;等工作了,因承担我的生活费生活拮据。结婚后,家境不宽裕,却很和睦,人缘极好。这就是我哥哥,宁肯百人负他,他却不负一人。
  嫂子和哥哥一生感情深挚。年轻时二人对班倒。工作、家务兼顾。哥哥工作出色,在家也是好帮手,孝敬岳父母,善待姨妹舅弟,弟妹们都喜欢和姐夫聚会。哥哥也是两个儿子的榜样,他病得那么重,却不肯让他们耽误工作照顾他。
  同事和邻居们都记得:哥哥勤奋,工作半个世纪,直至中风倒下;好学,自学了三角、解析几何;聪明,将所学用于生产中,技术拔尖,质量过硬;宽容,以身作則,人缘极好。年轻时,哥哥乓乒球打得极好,是厂队的教练,带队在机械局系统参加了多次比赛,成绩斐然,退休后还被单位返聘。
  疾病来得太突然,对哥哥打击很大。偏瘫后他一度接受不了现实,不愿配合治疗,是嫂子精心照料,亲友同事们悉心开导,使哥哥走出低谷,并在嫂子陪伴下开始康复训练:手扶板凳蹒跚学步,手拉栏杆费力上下楼,摸索着自己上厕所、洗澡。可虽然经历了难言的痛苦,哥哥还是倒下了。在向姐姐和弟弟交待后事(怕嫂子难受)后,哥哥生命中的最后5天,就不再说话了。我离开哥哥不到一个月后又赶回武汉,在他弥留之际,陪伴了4天4夜,也没留住哥哥善良的灵魂。
  哥哥,你不该走,你本该跟相濡以沫的嫂子牵手走得更远。多病的嫂子在你病后更加劳累;你为小儿子操办了新房,还没见到儿子办婚事;你邀请大家喝孙子10岁的酒,自己却与这日子擦肩而过(当然喜酒也就推迟)。
  哥哥,大姐为你做寿衣,二姐远道回家为你送终,弟弟感到被“抽掉了脊梁骨”,同事邻居为你奔波,人间惨事莫过于此。哥哥,你曾很感激我对你数学上的一些点拨让你悟出原理,技术提高很快。可这些,或更多的知识都是你早就该拥有的,只不过你为了家庭,为了弟妹牺牲了自己。你曾对人说,“将来动不了会住养老院,到时妹妹会资助我。”
  哥哥,为什么这竟成了遗愿呢?我多么希望你能活到80岁、100岁,我们共享晚年。我也会用月工资的四分之一,或者更多一些来帮助哥哥。即便我不在了,女儿也会代我行孝的——为了舅舅,她在20个小时内,从广州到武汉,送舅舅“上山”,又赶回广州上班。哥哥病重,还在去年的春节,念叨着妹妹的60岁生日,让我非常感动。常言道:父爱如山。哥哥厚重的兄长情,于我何尝不是一座山呢?得到哥哥帮助,多年后,我成了一名公务员,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而哥哥却始终清贫,平日回报点滴,哥哥却还不安。
  时光如水,带走了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流逝了我们的青年和中年,当我们走近了人生夕阳,准备歇歇脚回望一下身后的路时,哥哥的路却断绝了。回想守候哥哥那晚,他没法说话只好用做弱的手势,让我回去休息不要我熬夜。而不到24个小时,我们却已天各一方。哥哥,今生我再见不到你忙碌的身影,再听不到你和弟弟同唱一首歌了。
  哥哥,病魔虽然带走了你的身躯,却带不走我们血脉相连的亲情。我会常常看望嫂子,和她一起走过人生的秋季;我会关心侄儿侄孙,告诫他们做一个如你一样诚实善良的人;而对哥哥的怀念和感恩会伴我余生。我祈祷生命轮回,我们相约来生。只不过,我希望到那时当妹妹的是你,而我用兄长的双手,为你撑起一片蓝天,让你在阳光下健康长寿快乐生活。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天!清明节我会送上鲜花到你墓前陪伴你,哥哥,好好休息。
其他文献
文艺只能是工具    人物周刊:你做过夏衍的秘书,夏衍当年对电影界,包括对谢导的支持,是不是跟早年在重庆话剧团排过戏的经历有关?  李子云:他的主业是做报纸,但与文艺界许多人的关系很好。我记得当时他跟张瑞芳、金山、郑君里、舒绣文他们比较近,谢晋那时属于年轻一辈的。他喜欢有才气的年轻人,不论作家、演员、画家、音乐家、记者,有才气他都爱护。所以他身边总有一批隔代的,甚至隔两代、三代的忘年交。  人物周
特约撰稿王丰(蒋介石家族传记作家)发自台北  蒋介石家族,称得上是近代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家族,也是台湾最后一个威权政体。  特別是在1949年12月,蒋介石带领着一百多万军民和党政军官员,撤退台湾,在美国“协防条约”的装备援助和第七舰队的巡弋庇护之下,隔着一道宽仅百余海里的海峡,偏安东南海隅,局处台湾孤岛,在岛内本地政治势力真正崛起之前,在大陆炮火、米格机、鱼雷快艇的攻击半径之外,蒋家王朝在台湾度过
Michael和Lincoln两兄弟,带着那帮杀气腾腾的酷哥回来了!  此时距离他们上次告别,已整整9个月。  去年年底,在编剧罢工潮和女主角怀孕退出的双重打击下,《越狱》第三季仅以13集草草收场,观众人数一路滑坡,腰斩传闻甚嚣尘上。据说,FOX对跌出榜单40名外的剧集向来不手软,要知道,彼时的《越狱》正徘徊于30名的死亡区域。  然而,这部剧集就像它的主角一样坚强。越是于无生机处,越要杀出一条血
张友骅先生一声长叹,陈水扁终于宣布退党并承认有海外账户这一天开始,他终于解脱了。  此前的两年零八个月,他历经了12场官司,原告都是“总统”、“行政院长”、民进党主席这些台面上的人物,罪名大抵是诬告诽谤一类的案件。  他不但打赢了所有的官司,甚至还在应诉中学会了反诉,成为让法官大为头痛的角色。  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原告与被告都是当年党外时代的战友。张友骅2000年做过陈水扁竞选“总统”时的军事幕
林梅村 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8年2月出版  随着郑和下西洋这一“朝贡贸易”时代的结束,大航海时代逐渐开启,中国与世界的贸易格局发生了明显转变。明代中后期,特别是海禁等政策后,中外海上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情况如何?本书恰从“郑和下西洋”之后的大航海时代入手,为我们揭示这一重要时段中,中国与海外的航海贸易史,以及由此产生对全球的经济、文化影响。全书回顾了中国的远洋航海史,对于中国沿海地区的民间商人
澶渊之盟签订  公元1004年,辽圣宗在萧太后的支持下,亲自率兵南下,企图深入北宋领土。当时北宋大臣们有的主张抗战,有的主张逃亡。在宋真宗强力主张议和之下,北宋朝廷便通过派遣官员前往辽国进行谈判。双方经过半年时间协商,最终于公元1005年1月份签订合约,这便被称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订立之前,北宋和辽国冲突不断,双方战争长达二十五年。辽国一直想要占领北宋的燕云十六州,面对敌人的入侵,北宋只能防御
2008年12月,耀眼的灯光中,95岁高龄的杜老颤颤巍巍地被人扶到主席台上,领取建国以来首届经济学创新奖,此时他已经完全失聪    沿着农民的轨迹思考    老人谢滔有言,眼下的中国,老人勇敢,中年人保守,年轻人回避。比谢滔更老的老人杜润生,就是这样一个勇敢的人。  杜老的勇敢在于,他是一个一辈子都在为农民权利鼓与呼的人。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中共党史中,是农民真正推动了中国的进步。如果说打土豪、
一直靠宰牛谋生的吕尚,突然宣布,要改行到渭水河上钓鱼。据《武王伐纣平话》披露,吕尚钓鱼,实为钓“职”。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口中还念念有词,说“负命者上钓来”。  这哪儿是垂钓?分明是吕尚为求职,蓄意制造“新闻事件”,意在引起周西伯关注。当时,决心要推翻商朝的周西伯,正四处招聘贤才。问题是,吕尚虽有本事,却被学历、年龄和从政经验三条硬杠杠生生挡在门外。  看来,不将名字炒
人物周刊:宋祖德的博客发言总有危言耸听的嫌疑,很多人都觉得他很恶俗。但我认为,大众的问题在于,看到别人的恶俗。看不到自己的恶俗。  魏英杰(媒体评论员):反省意识确实是当下知识界和媒体严重缺乏的品质,恶搞、批评别人总是容易的;而实际上,没有反省意识的批评,对理性和知识是一种伤害,对自己和当事人也是一种伤害。  我认为,精英和非精英分子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公共意识。其内涵也包括反省意识在内
“摆谱”,源自东北话。十九世纪初期,东北移民屯垦时,老辈人家都有家谱,大家常坐到一块“摆谱”,看看谁家的“谱大”,出身显赫,有傲人资本。后来,“摆谱”引申为故意摆出某种姿态显示给别人看。譬如摆门面、摆架子、摆阵势,无非是证明自己是名人、显贵、阔佬,以满足可怜且可笑的虚荣心。  摆谱,看似高调嚣张,其实是对自己极端不自信,想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证实自己的价值。摆谱,不仅其俗无比,丑陋不堪,而且还有点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