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管架式海洋平台的地震动时程分析

来源 :世界地震工程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djlov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海洋固定平台抗震的研究现状、国内外现阶段采用的平台抗震规范以及目前平台抗震中存在的若干紧迫的问题。以锦州某WHPC导管架式海洋固定石油平台为例,对具有相同峰值加速度的美国API规范谱和通过地震安全性评价得到的场地谱以及我国《海上固定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给出的规范谱分别拟合一组时程进行平台结构的地震时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对研究的该平台,在相同的峰值加速度条件下,安评场地谱时程输入得到的平台顶层甲板位移和柱腿单元最大弯曲应力大于船检局规范谱时程输入的结果,但两者均小于美国API规范谱时程输入的结
其他文献
空间结构正在向着超大跨度发展,而结构自重是限制其实现这种跨越能力的重要因素,轻质高强的纤维复合材料的出现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利用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复合
钢筋的锈蚀将使其有效截面面积减小,并导致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退化,进而对结构的动力特性产生一定影响。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钢筋发生锈蚀后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
基于经典塑性模型与连续损伤模型,根据广义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了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文中发展了一种地震塑性损伤分析方法。用来进行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分析,将塑性损伤
以某双链式悬索桥为工程背景,建立了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运用几何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垂跨比、阻尼比,塔桥不同连接方式和双链位置对双链式悬索桥地震响应
对前人有关直埋地下管线的震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简单总结,整理分析了前人关于管线震害评估的有关标准。结合某学院实际管网的资料,进行了各种管线的震害率计算,并对其进行
采用结构动力学的方法研究了浅埋地下箱形结构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鉴于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复杂性,为了简化分析,整个分析过程分为2步。第1步把结构看作是刚体,利用刚体与地基的相互作用分析求得刚体在竖向地震分量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第2步首先考虑到了侧墙对于顶板的抗弯约束作用,求得了顶板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把第1步刚体的动力响应作为输入求解顶板梁的受迫振动,进而求得了顶板弯矩。
文中在清理和分析地震监测设施各项建设标准和实际案例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当前建立地震监测设施标准体系架构的主要依据,提出了建立地震监测设施标准体系架构的基本原则。遵照国家相关编制标准的规范要求,在主要依据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研究提出测震、重力、地磁、形变、地电和地下流体等地震观测手段的专业建设内容的定额标准体系架构,指导地震监测设施建设定额标准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