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龙舞是湖南省会同县苗族人民喜庆节日的欢乐象征,是浩如烟海龙舞中的一枝奇葩。原生态的苗族草龙舞是龙舞之源,原汁原味的草龙舞无不展现出苗族人民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以及中华民族团结和谐而创造灿烂文明的历程。
宝田乡地处会同县西北角,沅水之流上游,云贵高原东缘,雪峰山脉西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距县城38公里,现有人口10300余人,其中侗、苗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全乡10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侗苗族集居的少数民族乡。
宝田苗族草龙舞可追溯到神农炎帝农耕稻作年代,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传统。在漫长的岁月中,草龙舞在当地流行着一个有趣的传说:苗民的远古祖先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几乎与世隔绝,仍然过着吃山果、食野菜的原始生活。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了一位陌生老人,手握一把谷穗向山人招手,山民们好奇地围拢过来,问他手里拿着什么?他说,这是神农炎帝种的稻谷,栽种收割后可以供给大家食用。山民们听后还是半信半疑,待到第二年春种秋收后,用谷粒做出的米饭香甜可口,从此,山民们天天是饱食米饭,再也不用拿野果充饥了。山民们为了感谢这位送稻谷的陌生老人,他们举着草把下山寻踪,陌生老人却早已无踪影了。山民们便在陌生人送稻谷的土堆前举起稻草把唱歌起舞,以示对陌生老人的思念,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丰收,年复一年的思念,一个祭神庆丰收的草把舞随之诞生了。随着“龙”成为远古部落“图腾”的信仰之后,山民们经过反复加工将草把编织成精致的龙头,由舞草把演变成我们现在的草龙舞。
宝田苗族草龙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2009年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5月参加会同首届炎帝故里研讨会展演时,苗族草龙舞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可以说,围绕苗族草龙舞做活文化产业文章,资源优势明显。同时,保护开发苗族草龙舞的艺术资源,对树立宝田对外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宝田苗族草龙舞的独特艺术技艺
宝田苗族草龙舞是用稻草编织成的龙头捆在三尺长的小棍上,舞者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它以矫健灵活著称。当快速舞动时,龙头始终保持着既圆又活的形体,造成了龙飞凤舞的迷人景象。比如:“龙摆头”、“龙翻身”、“龙抢宝”、“龙缠腰”;还有难度较大的单人舞“鹭鸶踏莲”、“倒挂拦蛇”;双人舞“流星追月”、“磨盘插柳”等舞龙的独特技艺现已成为苗族草龙舞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
草龙舞的表演者服装具有极其独特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具体分为两类:原生态草龙舞表演者头戴稻草编织成的精致草高帽,身穿稻草编织的衣、裙,脚绑草鞋;喜庆丰收时表演草龙舞则着装苗族服装。另外,登门送财或孩时游戏草龙舞时着装不限。
苗族草龙舞的原生态音乐主要以打击乐为主,如:大鼓1个、大锣1个、小锣1个、大小钹一套,大型表演时需若干套打击乐班,如用唱腔表演时用弦乐伴奏。
宝田有娴熟的草龙制作工艺。草龙头的制作独特,工艺细腻,一般没有师傅的指导很难完成。选材也特别讲究,选用糯谷草为佳,要选用不发霉、干净、精致的稻草作为主要材料,编制要细致,轮廓要鲜明,有龙角、龙眼、龙须、龙口、整个龙头约5-7厘米,每个龙头配一根木柄,柄长为1-1.2米为宜。宝的制作同样选用干净、不发霉的稻谷草编织成一个圆形状的草圆球,每个宝配一根木柄,柄长1.2米为宜。
目前,能娴熟舞草龙和草龙编织技艺的宝田乡文化站张绪庭老艺人,他所挖掘、整理的草龙舞以及他编织的草龙头更能体现出苗族原生态草龙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当地堪称一绝。
二、宝田苗族草龙舞与当地民俗
原生态草龙舞大多用于民俗活动中。春节期间,草龙队到各家各户舞草龙,以示招财进宝,主人则以鞭炮、香火相迎。草龙领队者高唱《开财路歌》,让财宝从东、西、南、北、中五方进入主家来,并以油麻、稻谷比拟金银财宝送至主人手中,主人则回送红包。然后,草龙在主人家中绕转一圈,同时领唱者在锣鼓声、吆喝声中伴唱着小调《正月龙灯伴十三》:
正月龙灯伴十三,二月芙蓉伴牡丹。
三月清明伴谷雨,四月枇杷伴麦黄。
……
原生态草龙舞另一个民俗特征是:每逢旱灾与虫灾时,苗乡人民都不约而同地舞着草龙游走于各村寨、田野间,去赶驱瘟神,祈求先民赐予丰收、平安……草龙舞这一反映稻作农耕文化最原始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了苗寨人民的世代相传和保护。
三、宝田苗族草龙舞的艺术价值
具有上述特征的苗族草龙舞,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苗族地区最为优秀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掘、抢救、保护苗族草龙舞,具有如下主要价值:
1、民族学研究价值。宝田地处边远山区,历史上交通闭塞,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苗族草龙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考察研究它,是对中国传统古老文化的发掘。同时,了解认识苗族祖先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民族、对后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们从中受到感染、启发,强化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还可以陶冶人类的美好道德情操。
2、艺术交流价值。苗族草龙舞是苗族人民集体创作并广泛流传、定型化的民俗舞蹈。它是苗族人民智慧以及新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同样是珍贵的民族民间舞蹈宝藏。我们研究、发掘它就是为了保存好苗族人民创造的这一代表性的艺术遗产,发挥其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作用。
3、娱乐性价值。“国泰民安思娱乐,草龙翩翩舞升平”。在苗乡群众心目中,舞草龙已成为苗乡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那激扬、欢乐的草龙舞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美好未来。
4、开发价值。开发苗族草龙舞可以直接作为炎帝故里旅游景点和品牌,同时作为民俗节日喜庆活动中一项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如《龙抢宝》、《鹭鸶踏莲》、《倒挂拦蛇》、《流星追月》、《磨盘插柳》等,可以使游客们领略到苗寨古老文化的风采,进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宝田乡地处会同县西北角,沅水之流上游,云贵高原东缘,雪峰山脉西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距县城38公里,现有人口10300余人,其中侗、苗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5%。全乡10个行政村,109个村民小组,是一个典型的侗苗族集居的少数民族乡。
宝田苗族草龙舞可追溯到神农炎帝农耕稻作年代,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传统。在漫长的岁月中,草龙舞在当地流行着一个有趣的传说:苗民的远古祖先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中,几乎与世隔绝,仍然过着吃山果、食野菜的原始生活。有一天,从山上下来了一位陌生老人,手握一把谷穗向山人招手,山民们好奇地围拢过来,问他手里拿着什么?他说,这是神农炎帝种的稻谷,栽种收割后可以供给大家食用。山民们听后还是半信半疑,待到第二年春种秋收后,用谷粒做出的米饭香甜可口,从此,山民们天天是饱食米饭,再也不用拿野果充饥了。山民们为了感谢这位送稻谷的陌生老人,他们举着草把下山寻踪,陌生老人却早已无踪影了。山民们便在陌生人送稻谷的土堆前举起稻草把唱歌起舞,以示对陌生老人的思念,就这样年复一年的丰收,年复一年的思念,一个祭神庆丰收的草把舞随之诞生了。随着“龙”成为远古部落“图腾”的信仰之后,山民们经过反复加工将草把编织成精致的龙头,由舞草把演变成我们现在的草龙舞。
宝田苗族草龙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2009年已成功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同年5月参加会同首届炎帝故里研讨会展演时,苗族草龙舞得到了各位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可以说,围绕苗族草龙舞做活文化产业文章,资源优势明显。同时,保护开发苗族草龙舞的艺术资源,对树立宝田对外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宝田苗族草龙舞的独特艺术技艺
宝田苗族草龙舞是用稻草编织成的龙头捆在三尺长的小棍上,舞者有单人舞、双人舞、群舞,它以矫健灵活著称。当快速舞动时,龙头始终保持着既圆又活的形体,造成了龙飞凤舞的迷人景象。比如:“龙摆头”、“龙翻身”、“龙抢宝”、“龙缠腰”;还有难度较大的单人舞“鹭鸶踏莲”、“倒挂拦蛇”;双人舞“流星追月”、“磨盘插柳”等舞龙的独特技艺现已成为苗族草龙舞的民间传统文化的精髓。
草龙舞的表演者服装具有极其独特的原生态艺术魅力,具体分为两类:原生态草龙舞表演者头戴稻草编织成的精致草高帽,身穿稻草编织的衣、裙,脚绑草鞋;喜庆丰收时表演草龙舞则着装苗族服装。另外,登门送财或孩时游戏草龙舞时着装不限。
苗族草龙舞的原生态音乐主要以打击乐为主,如:大鼓1个、大锣1个、小锣1个、大小钹一套,大型表演时需若干套打击乐班,如用唱腔表演时用弦乐伴奏。
宝田有娴熟的草龙制作工艺。草龙头的制作独特,工艺细腻,一般没有师傅的指导很难完成。选材也特别讲究,选用糯谷草为佳,要选用不发霉、干净、精致的稻草作为主要材料,编制要细致,轮廓要鲜明,有龙角、龙眼、龙须、龙口、整个龙头约5-7厘米,每个龙头配一根木柄,柄长为1-1.2米为宜。宝的制作同样选用干净、不发霉的稻谷草编织成一个圆形状的草圆球,每个宝配一根木柄,柄长1.2米为宜。
目前,能娴熟舞草龙和草龙编织技艺的宝田乡文化站张绪庭老艺人,他所挖掘、整理的草龙舞以及他编织的草龙头更能体现出苗族原生态草龙的独特艺术魅力,在当地堪称一绝。
二、宝田苗族草龙舞与当地民俗
原生态草龙舞大多用于民俗活动中。春节期间,草龙队到各家各户舞草龙,以示招财进宝,主人则以鞭炮、香火相迎。草龙领队者高唱《开财路歌》,让财宝从东、西、南、北、中五方进入主家来,并以油麻、稻谷比拟金银财宝送至主人手中,主人则回送红包。然后,草龙在主人家中绕转一圈,同时领唱者在锣鼓声、吆喝声中伴唱着小调《正月龙灯伴十三》:
正月龙灯伴十三,二月芙蓉伴牡丹。
三月清明伴谷雨,四月枇杷伴麦黄。
……
原生态草龙舞另一个民俗特征是:每逢旱灾与虫灾时,苗乡人民都不约而同地舞着草龙游走于各村寨、田野间,去赶驱瘟神,祈求先民赐予丰收、平安……草龙舞这一反映稻作农耕文化最原始的民族民间艺术,得到了苗寨人民的世代相传和保护。
三、宝田苗族草龙舞的艺术价值
具有上述特征的苗族草龙舞,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苗族地区最为优秀的民间舞蹈之一。发掘、抢救、保护苗族草龙舞,具有如下主要价值:
1、民族学研究价值。宝田地处边远山区,历史上交通闭塞,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苗族草龙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考察研究它,是对中国传统古老文化的发掘。同时,了解认识苗族祖先的历史文化传统,对民族、对后代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们从中受到感染、启发,强化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还可以陶冶人类的美好道德情操。
2、艺术交流价值。苗族草龙舞是苗族人民集体创作并广泛流传、定型化的民俗舞蹈。它是苗族人民智慧以及新社会生活经验的总结,同样是珍贵的民族民间舞蹈宝藏。我们研究、发掘它就是为了保存好苗族人民创造的这一代表性的艺术遗产,发挥其在新时期的文化交流作用。
3、娱乐性价值。“国泰民安思娱乐,草龙翩翩舞升平”。在苗乡群众心目中,舞草龙已成为苗乡不可缺少的文化活动,那激扬、欢乐的草龙舞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建设新农村的美好未来。
4、开发价值。开发苗族草龙舞可以直接作为炎帝故里旅游景点和品牌,同时作为民俗节日喜庆活动中一项可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项目。如《龙抢宝》、《鹭鸶踏莲》、《倒挂拦蛇》、《流星追月》、《磨盘插柳》等,可以使游客们领略到苗寨古老文化的风采,进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