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而又高效的革命性思维工具,它通过图形与文字的结合表现出各级主题之间的分类或隶属关系。教学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抽象、难解的概念名词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产生相互关联从而达到深化记忆、加强效果的目的。作者在这里通过结合物理教学经验,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重点难点知识脉络,让学习者能够科学学习、合理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热情。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一概念(m indm ap)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的知觉组织工具。通过融合左脑对于逻辑、文字以及右脑关于图形、颜色、空间的功能,让学习者能借助于大脑的联想、想象功能再现复杂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习者脱离分析主题概念、记忆其联系的传统模式,快速发现重点内容,并理清不同内容的层次关系。作者本身在进行物理学习和物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屡次得益于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下面,作者就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三个方面做出详细阐述。
一、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复习概念
高中物理学对于光、热、力、电等方面的知识有着系统且较为深入的介绍。例如高中物理的一个教学难点、重点在闭合电路部分,下面作者就闭合电路的相关概念做出一个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导图在帮助学习者理清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闭合电路部分的学习对于概念的准确认知要求比较高,这是因为很多闭合电路中的知识都会运用到电与磁、远距离输电、交流电路等多个部分,而且本身这部分内容也再高考中比重较大。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理清对于闭合电路中电源、内电路、外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与相对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并不局限,但总结来说可以归为预习、复习两个部分。在预习过程中,如果单纯参照课本,如内电路和外电路部分,那么可能会产生概念上的混淆,如内外功率的计算运用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会有区别、为何不同等等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提示,学习者清楚的把整个脉络理清,知道每个主题中隶属的概念应该如何定义,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少走弯道,在练习过程中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也是帮助学生检测知识牢固程度的重要工具之一。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习者在参照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自然会对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有所回忆,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处理电路的热效应以及功率问题。如果单纯的参照文字进行概念的解释说明,没有清楚的图形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部分同学就很容易产生迷惑,长此以往对其学习热情必然会有影响。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的学习有重要的一个目的,即是让学习者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学习者对于概念有较为深刻理解,并且能够清楚认识到物理名词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学习者能够在给出的条件和前提下进行发散性思考,同时帮助学习者在思考过程中举一反三,从而让学习高效化、让知识记忆牢固化。我们以高中物理学习中万有引力与航天部分的宇宙航行为例进行说明。
很多学习者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时都会或多或少遇到公式混用、概念模糊的问题。其实,万有引力部分就是运动学内容中重要的分支,通过对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我们应该遵循的思考脉络。遇到一个陌生的信息类(如分析某彗星的运动)题目,如果学习者对思维导图有着比较清楚的记忆,那么他会很容易分析出该题目所运用的知识大类,并且对应该参考的公式有大体方向;其次,他会在思考过程中参考之前分析过的情况,如传统双星问题、变轨问题等等,套用思路,进行发散性思考,对运动的轨迹特点、受力情况、给出的具体条件综合分析,慢慢摸索题目的考察点。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分析思维,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愈深刻,学习者本身的分析思维就愈成熟。
三、運用思维导图归纳解题技巧
学习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更应该活学活用,知道所学内容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如何运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够在脑海中有熟练的解题思路或清晰的思考方向,这样才能够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具体问题。如图3,我们以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宇宙航行部分为例进行说明。比如,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同步卫星的选择题非常头疼,但是如果我们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同步卫星的题目思考要点无非在高度、周期、角速度、向心加速度、位置和环绕速度这几个方面。如果能够理清这些条件和同步卫星自身特点的关系,或者能够尝试用基本公式分析出这些条件成立的原因,那么无论题目如何变化,自己都能牢牢掌握解题的钥匙。
事实上,高中物理对于学习者的考察有着比较固定的模式。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养成审题、构建模型、分析题目过程、寻找类似规律、列出方程试解的步骤,只要抓住关键名词准确分析,即使分析没有针针见血,也会让自己逐渐摸清考察者的想法。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总结思维导图在解题时的内在思路,多于老师、同学交流,模仿解题的过程,深化自己对这一专题内容的认识。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对于大脑思维模式的具体反映。方框和线条不仅仅能够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各部分内容,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回忆学习的过程,认识到最初分析时产生的一些偏差或错误,从而帮助自己在记忆内容、养成思维、发现策略等方面不断进步,并提高学习积极性,让自身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认识更加清醒,以便增强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伟红. 新课程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思维导图一概念(m indm ap)是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托尼巴赞与上世纪六十年代发明的知觉组织工具。通过融合左脑对于逻辑、文字以及右脑关于图形、颜色、空间的功能,让学习者能借助于大脑的联想、想象功能再现复杂的思维过程,从而让学习者脱离分析主题概念、记忆其联系的传统模式,快速发现重点内容,并理清不同内容的层次关系。作者本身在进行物理学习和物理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屡次得益于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下面,作者就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三个方面做出详细阐述。
一、运用思维导图学习、复习概念
高中物理学对于光、热、力、电等方面的知识有着系统且较为深入的介绍。例如高中物理的一个教学难点、重点在闭合电路部分,下面作者就闭合电路的相关概念做出一个思维导图(如图1所示),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思维导图在帮助学习者理清学习概念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闭合电路部分的学习对于概念的准确认知要求比较高,这是因为很多闭合电路中的知识都会运用到电与磁、远距离输电、交流电路等多个部分,而且本身这部分内容也再高考中比重较大。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理清对于闭合电路中电源、内电路、外电路、欧姆定律的内容与相对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并不局限,但总结来说可以归为预习、复习两个部分。在预习过程中,如果单纯参照课本,如内电路和外电路部分,那么可能会产生概念上的混淆,如内外功率的计算运用公式在什么条件下会有区别、为何不同等等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提示,学习者清楚的把整个脉络理清,知道每个主题中隶属的概念应该如何定义,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少走弯道,在练习过程中也能够。在复习过程中,思维导图也是帮助学生检测知识牢固程度的重要工具之一。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学习者在参照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自然会对物理量之间的联系有所回忆,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处理电路的热效应以及功率问题。如果单纯的参照文字进行概念的解释说明,没有清楚的图形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那么部分同学就很容易产生迷惑,长此以往对其学习热情必然会有影响。

二、运用思维导图培养物理思维
高中物理的学习有重要的一个目的,即是让学习者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的养成需要学习者对于概念有较为深刻理解,并且能够清楚认识到物理名词之间的逻辑联系。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学习者能够在给出的条件和前提下进行发散性思考,同时帮助学习者在思考过程中举一反三,从而让学习高效化、让知识记忆牢固化。我们以高中物理学习中万有引力与航天部分的宇宙航行为例进行说明。
很多学习者在进行这一部分的学习时都会或多或少遇到公式混用、概念模糊的问题。其实,万有引力部分就是运动学内容中重要的分支,通过对牛顿运动定律、曲线运动绘制思维导图,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我们应该遵循的思考脉络。遇到一个陌生的信息类(如分析某彗星的运动)题目,如果学习者对思维导图有着比较清楚的记忆,那么他会很容易分析出该题目所运用的知识大类,并且对应该参考的公式有大体方向;其次,他会在思考过程中参考之前分析过的情况,如传统双星问题、变轨问题等等,套用思路,进行发散性思考,对运动的轨迹特点、受力情况、给出的具体条件综合分析,慢慢摸索题目的考察点。这就是一种合理的分析思维,对思维导图的理解愈深刻,学习者本身的分析思维就愈成熟。

三、運用思维导图归纳解题技巧
学习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我们更应该活学活用,知道所学内容在不同场合、不同环境如何运用。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在考试时能够在脑海中有熟练的解题思路或清晰的思考方向,这样才能够让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解决具体问题。如图3,我们以高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宇宙航行部分为例进行说明。比如,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对于同步卫星的选择题非常头疼,但是如果我们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同步卫星的题目思考要点无非在高度、周期、角速度、向心加速度、位置和环绕速度这几个方面。如果能够理清这些条件和同步卫星自身特点的关系,或者能够尝试用基本公式分析出这些条件成立的原因,那么无论题目如何变化,自己都能牢牢掌握解题的钥匙。

事实上,高中物理对于学习者的考察有着比较固定的模式。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学生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养成审题、构建模型、分析题目过程、寻找类似规律、列出方程试解的步骤,只要抓住关键名词准确分析,即使分析没有针针见血,也会让自己逐渐摸清考察者的想法。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总结思维导图在解题时的内在思路,多于老师、同学交流,模仿解题的过程,深化自己对这一专题内容的认识。
四、结语
思维导图是一种对于大脑思维模式的具体反映。方框和线条不仅仅能够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综合各部分内容,同时还能够帮助他们回忆学习的过程,认识到最初分析时产生的一些偏差或错误,从而帮助自己在记忆内容、养成思维、发现策略等方面不断进步,并提高学习积极性,让自身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认识更加清醒,以便增强学习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伟红. 新课程背景下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