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触网,要么成为OUT MAN

来源 :人力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然你对在社交媒体上刷屏宣传产品或者“秀肌肉”的行为深恶痛绝,但你不得不承认,这个时代,没有哪个行业、哪个人能够完全与社交媒体相隔离。
  你参不参与,
  社交媒体都在那里
  如果你是一位商务人士,而你还没有在领英职业社交网(LinkedIn)、推特网(Twitter)上发帖,或者还没有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分享过视频,那么你的思维真的该升级了。眼下,商务人士不能在社交媒体上拥有一席之地,那简直就像出席重要会议却没把名片带在身上一样失礼;对于一个正在找工作的人来说,如果你不使用社交媒体,那就不用劳驾你寄送简历了,因为寄去了可能也没戏!
  真的,社交媒体就是这么重要。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半公开的空间,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它不再局限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参与,它对各年龄段的人接受和分享信息的方式有着重大的影响。
  对于企业领导者来说,如果你还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必要通过“触网”来提高自己的影响力,那么我可以告诉你,这根本不是选择题,这是一道送分题——社交媒体对商业人士树立个人形象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领导者,你应该已经意识到,不管你是否主动参与其中,有关你和你的公司、你的行业的一些动态和意见总是不可阻挡地在线发布着,发布者有可能是媒体记者、公司员工,也可能是同行人士或者竞争对手。这些反馈意见会影响他人对你和你的公司的看法和信任。
  社交媒体除了为人们反馈意见提供直接透明的途径之外,还可以帮助人们构建一个更积极、更正面、更奋发向上的自我形象。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状态时,向所有好友发出公开状态与只针对特定好友发出的状态,在内容和语调上都有显著不同。前者往往比后者传递了更多积极正面的情绪。也就是说,在社交媒体上向公众展示美好的一面是人性的必然。同样,转发、点赞、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参与的公共行动,无一不是一种建构自我形象的过程。可以说,人们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迭代中,也在不断掌握和适应新媒体赋予的话语权和参与权。
  在一定程度上,社交媒体代表着机会,无论是组织还是领导者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得他人的信任。现在,各行各业都存在来自职业的压力。或许,你的交际圈里的其他人也说过你应该上网;或许,你的上司想让你通过社交媒体宣传公司并推广产品;或许,你的团队成员是追求上进、通晓社交媒体的千禧一代,而他们也一样希望你能够升级思想,投身社交媒体。
  从入门到精通,
  玩转社交媒体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人们将大把的时间耗在了社交媒体上,很多人不想成为一名社交媒体上的痴迷者,也不想给人留下过度宣传自我形象的印象。但我也认识另外一种人,他们在社交媒体上频繁露面,太过张扬,过多的曝光率反而妨碍了他们对某些产品的推广。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涉足社交媒体并不是那么难。
  对于通过社交媒体提升领导者的影响力,笔者给出一些基本的建议。
  确定自己想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哪些资源。你想在专业上有所建树吗?你想建立一个借以商讨问题的关系网络吗?你想推广公司的计划以及产品或服务吗?已经进行过的在线讨论都有什么?你所热爱的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独特的观点?要清楚你在线的目的是什么,以此为导向来选择你的媒体平台,分享观点或创建内容。
  设定合理的目标。要确定合理的网上活动量是多少,要在你的日常计划之内能够完成。一个不错的建议是,每天把最初的20-30分钟用来上网查看,看看社交媒体上有什么趋势,或者看看你选择的媒体平台上有什么新东西,然后再发帖或分享。听取正在进行的在线交谈,想办法参与进去,跟这一领域的其他思想领袖进行沟通。
  缓慢展开,逐步建立自己的专长领域。对于社交媒体上分享的那些文章以及思想观念,不要走马观花,要花时间去慢慢品味,弄清自己到底喜欢什么。
  寻找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如果你仍然不确定该如何步入社交媒体,那就跟公司的营销部联系一下,参加有关社交媒体的培训课程,或者寻找更加了解社交媒体的同事来教你。人们在社交媒体上最常犯的错误之一是,他们在脸谱网上大肆调侃自己的老板,却完全忘记了老板也是他们的“好友”之一。如此一来,他们的老板很快就会成为他们的前雇主了。我曾经跟一个高级管理人员合作过,他决定尝试在推特网上创建自己的空间。然后他漫不经心地邀请了手机通讯录上的所有联系人,直到所有人都关注了他,他还没弄明白为什么忽然冒出这么多关注者。
  考虑创建博客。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專家,我们拥有的信息可能是其他人感兴趣的,或者是对他们有帮助的。我最喜欢的博客空间之一是莉莲·克劳德在Bluefeet网上开辟的,她本人是一位针对高管的个人品牌推广专家,她的日志行文简洁,富有创造性,其中总会包含一条我能够用得上的实际情况。通过其他的社交媒体平台来扩大一下博客文章的影响,这也是一个好主意。
  分享公司新闻。了解一下公司目前正在宣传什么,这样你就可以在你发的帖子中尝试用上那些宣传材料。调查结果以及有关新趋势、新产品及其用户的文章,会使你“好友”当中的专业人士感兴趣。然而,一定要注意,要平衡一下公司新闻跟你自己定期发布的内容,防止读者感觉厌烦或无聊。
  将公事和私事分开。在对公社交平台上发布私事,很多人会这样做。但我认为,最好还是公私分明。我个人就把领英职业社交网看作专业平台,把脸谱网看作个人平台。这样有助于确保不会把对家人和朋友更有意义的事情分享给工作上的同事。
  寻找一家适合自己个性的媒体。在我的办公室,我们发起了一个小组,大家定期地聚在一起,讨论我们要在社交媒体上做什么,如创建一个文章博客,或进行机构管理等等,什么话题都会涉及。一位较年轻的专家对领英职业社交网感到不满,她认为那里的用户都中规中矩太过严肃,她更喜欢像推特网和谷歌 (Google )这样的平台。你也一样,你需要去发现什么样的媒体最适合你。
  通过沟通创建公正的言论。在自己选择的领域内,留心同行、思想领袖和影响者社区的动态,在社交媒体上联系他们或关注他们。听听他们发起的对话,参与进去,然后分享到自己的工作关系网中。
  在选择的所有社交平台上始终保持活跃。即使为了保持知名度,你也不必每天发帖,这完全是一个质量胜过数量的问题。当然,为了保持在线状态,为了不失去关注者,还是要保持每周发帖或进行内容分享一两次。
  保持双向对话。把每个向你回复信息或发表意见的人当作优先处理的事项。其实,一个简单的“你好”外加“谢谢分享”或“这个建议很棒”就足够了。把其他同行或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人的帖子分享到你的工作群中,表明你在听取别人的意见,你对此投入了极大的关注。
  享受社交媒体带来的乐趣。跟踪查看和分析跟帖情况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为什么一个帖子比另一个帖子拥有更多的跟帖?你的帖子吸引了多少读者?有多少人分享过或评论过?社交媒体犹如其名,提供了一个极好的途径,一个进行社交、建立新联系的途径,一个最终向别人学习的途径。
  社交媒体既代表风险又代表机会,但是没有哪个行业或领导能够离得开社交媒体。一名参与社交媒体的企业领导表示:你时刻都在关注着跟任何人进行的双向对话,包括跟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双向对话,而且公开地参与其中。你在社交媒体中是如何沟通的,传达了哪些内容,这将决定你能否成为行业内一位值得他人信赖的人士。
  责编/张晓莉
  文章来源于美国《Training》杂志,由美国《Training》杂志中国唯一合作伙伴Leadin Group独家供稿。
其他文献
如今,聪明才辩与豪言壮语似乎成为新锐创业者的必备技能之一。90后的创业者余佳文豪言一年之内挣到一亿元给员工,结果无法做到,只能事后道歉;不久前发布坚果手机的罗永浩曾以情怀和理想的名义说了不少豪言壮语,但此刻却务实地做起当初自己嘲笑过的事情;甚至连叱咤风云的马云也喜欢“吹牛”,觉得一个人从默默无闻到功成名就的过程,就是不断“吹牛”的过程。  马云、罗永浩、余佳文这老中青三代企业家几乎可以代表整个中国
来信咨询:我单位有一名员工因历史原因一直是按社平工资的3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而实际收入却低于这个基数,现在本人要求按其实际工资收入缴费,可以吗?  专家解答: 《社会保险法》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职工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本人工资的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记入个人账户。”  根据沈阳市政府《沈阳市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规定》中的第十三条: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工资收入低于上年我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
如果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减库存、淘汰落后产能、淘汰落后产品,我觉得还是简单化了。其实不仅仅是这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的重点是要让更多的人把思想解放出来,要敢于担当、敢于挑战、敢于承担社会责任。  我一直说,供给侧的改革,还要有一个思想的转变。企业家不是简单的、单一的,政府给政策,我们企业就能活下去。我认为,政府要加大力度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用市场的杠杆来
其实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改变自己适应别人。其实供给侧的改变,不仅仅是对企业,还是对政府,政府如果改变自己的流程,改变自己的工作去真正适应社会发展,企业也一定。我们今天原来的模式是B2C,企业按自己的想象,我认为客户需要什么,我想象市场要什么,生产出东西去找市场;而未来的变革是消费需要什么,按需定制,但规模柔性化定制,必须要改革自己去适应未来,而不是改变别人适应自己
晓波和瑞华是这个城市最早的“打工妹”,30年前同住一家国有企业的集体宿舍,后来因各自换工作、结婚、搬家,便失去了联系,偶然的一次聚会让她们再次重逢。老友相见,彼此问候最多的话是,“你是不是老幸福了?”应该幸福吧!现在都住上了有窗户的房子,这是她们俩当年最大的幸福诉求。30年前住的集体宿舍是由废弃锅炉房改造的,没有窗户,潮湿阴暗不见光。那时她们还不到20岁,下班后时常靠在宿舍的大门口,望着对面亮起灯
你是否看过《狼图腾》这部影片?  狼藏匿在碎石洞窟中,驰骋在蓝天碧草间,咬着冷冷的牙,在日月星辰之下长啸。  狼冒着被马蹄踢死的危险,在马群中肆意扑咬。  狼在人的猎枪下从不放慢奔驰的速度。顽强的奔跑,是它们对外来文明的对抗。  茫茫草原,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拼抢和奔跑,没有协作与攻击,狼无处生存。  草原上的生物严格遵循食物链的逻辑——黄羊以草为生,但黄羊多成灾,草原就会变成沙漠。狼以黄羊为主食
冯仑的公众形象有点儿纷乱。  他是学者,西北大学经济学学士、中央党校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  他是国家干部,曾在中央党校、中宣部、国家体改委、海南省改革发展研究所任职。  他是企业家,自1991年开始,以“梁山模式”与他人结成“海南六兄弟”,共创了万通的神话。  他还有很多称谓,如大师级精神领袖、商界思想家、学者型开发商……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冯仑绝对是当下地产界的风云人物。他经常在业界
“仰巴脚”,就是不小心摔了个四脚朝天,又称出丑效应。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实验,把四段人物访谈录像分别放给观众看,让他们从中选出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受访者。第一位受访者事业有成,接受采访时态度自然,谈吐不俗;第二位受访者也是成功人士,但他有些羞涩,当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的成就时,他紧张得打翻了桌上的咖啡杯;第三位受访者极为普通,表现一般,没有什么出彩之处;第四位受访者同样普通,但他非
美国人一年制造出15000万吨垃圾,但垃圾分类回收情况却不理想。加州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肖恩·伯恩及其同事,在洛杉矶东部一个富庶的大学城克莱尔蒙特中五个不同的区域进行了暗中调查,结果发现约有两百个家庭并不回收垃圾。伯恩决定通过实验看看能否改变这种情况。首先,伯恩征得了当地童子军的支持,花三周时间对童子军进行相关培训,然后,实验人员将童子军分成三人一组带到克莱尔蒙特的不同地方,去敲开陌生人的门。开门后
“人,在生物学上是进化的,在社会学上是被发现的,在经济学上是资本化的,在文学上是审美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人有美之天性。当‘有用、效率、竞争’成为管理箴言时,我们也会时不时地记起海德格尔那句醒世名言,‘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刚刚从北戴河“中国作协创作之家”返乡的作家刘国强先生,在接受本刊专访时,称其很喜欢“做个什么样的职业人”这个选题,随口扔出一句:“职场人保鲜诗意,这个可以有。”问其何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