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影响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lian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培养和帮助,其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我们中职思想品德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教学的目标,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提高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中职思想;品德;教学;社会责任感
  思想品德教学在中职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一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课程。通过思想品德的教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识都能得到较大的提高。在中职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身为一个学生身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而更努力的学习,为祖国的未来而出力。
  一、中职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1.思想品德课程是中职教学中的重要课程
  通过思想品德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其自身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想要通过中职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就要提高学生中职思想品德教学的关注。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是制约思想品德教学在中职院校中发展的主要原因。枯燥的理论知识的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中职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寓教于乐,让学生从趣味性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另外,虽然思想品德教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内容同样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进行实践。因此,思想品德的教学不仅提高学生对于书面知识的理解,还要督促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知识,感悟思想品德对于其人生发展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感悟到思想品德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更努力的学习知识。
  2.思想品德教学是培养学生端正的认知和思想的重要课程
  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系统的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的理解。同时,思想品德的教学还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优秀的品质和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社会责任感是良好的思想品质之一,可以说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良好思想素质的提高性质是相同的,因此在中职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养是有效的。
  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具体方法
  在中职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效果是十分明显的。但我们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何让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和思想品德的提高联系在一起呢?
  1.新闻阅读
  新闻的阅读是提高学生社会关注度的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于新闻时事的关注程度,将学生培养为关心时事的有心人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德教学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但同时,思想品德的教学也要求学生关注时事,关心国家,做一个爱国、爱人民的有心人。因此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中,督促学生进行新闻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阅读大量的新闻,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国策,知道新政策的出台,对我们的外交政策和态度有基本理解等等。新闻是传递正确信息和正能量的渠道,通过阅读和了解新闻,有助于学生正确认知的形成。
  通过阅读和了解新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学教育,学生能够理解到其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同时更明确努力的方向。
  2.时评
  督促学生写时评同样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好办法之一。时评是学生对所看的新闻时事进行评论的一个形式。通过写时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时事的看法,从而透过学生所写的时评,对学生的思想和认识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端正思想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写时评,让学生对时事进行评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学生在看到时事时,客观的对时事进行分析,并思想解决和促进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写时评和关注时事的习惯,需要教师的不断督促,并对学生所上交的时事评论进行修改和点评,督促学生持续的完成时事评论的这项工作。
  3.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参与社会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尽一己之力回报社会等。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交友圈,扩宽自己的视野,同时更清楚的认识社会。
  社会活动的反问比较广,如赈灾筹款活动,宣传推广活动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接触义工组织,并跟随义工们去做些能够回报社会、贡献社会的有意义的事,并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自我的社会责任感。参与社区活动,同样是培养学生社会活动感的重要方法。参与社会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社会中实践在课本中所学到的知识,同时,贡献社会、回报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三、“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一些班里尝试地实施该教学模式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新模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学生获得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激发了教师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在“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模式中,学生的活动任务完成。语言交流与沟通的功能得到重视,对学生而言,上课不再是被動地听老师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在与小组成员的合作中,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在互评各小组的成果展示中,互相碰撞智慧的花朵。
  “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模式.促进师生角色转换.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备“(教案、教参)”而来.教师中心是教师占有教学资料的必然结果。但在“互助合作式”体验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完成教学活动任务中来;在自评和互评环节,每个小组的代表是争先恐后地言。课堂上再也看不到睡觉、看小说、玩手机的学生。这对于中职生而言.实属不易。
  综上所述,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等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的知识传授,转而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教师的创造力得到激发,教学中所体现出的教师智慧、创新能力提升了教师工作的价值.增强了教师对教学意义认同教师乐于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新知识、设计教学任务。
其他文献
摘 要:好的课堂导入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设计好“课堂导入”也是一种教学艺术。虽然导入的方法很多,但一定要巧,要精,要有趣味性,且不能喧宾夺主。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形式  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好的开头,犹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这是教育家董政枢先生在《春觉斋论文》中评价美文
摘 要:学习兴趣是指小学生通过自我调节,将小学数学课堂的学习愿望转化为心理动因,使小学生个体自身内在学习课堂的要求与外在因素相协调,从而形成激发、维持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行为的动力因素。激发和培养小学生课堂的学习兴趣,意义主要在于有利于实现小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帮助小学生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兴趣;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策略  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普
课外阅读是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小学语文必须高度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 写进了教学目的, 并对学生的阅读量做了明确的规定: 高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即每学期应达到25万字, 相当于高年级的语文课本5本书左右。 因此, 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 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育过程之外的 “点缀” , 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是中学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把教材与现实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孩子整体的写作水平,是每个语文教师应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问题;习惯;创造性  作文是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我们表达情感的需要,也是一项最富于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作文,可当我们在写作的后面加上“教学”二字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