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医学生使用的医学教材《外科学》为例,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医学教材修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外科学》教材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未能体现“总是采用最佳证据”的原则;同时,教材中对于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未给出参考文献的标注,存在着对他人著作权的保护不够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医学教材的修订有所帮助。
【机 构】
:
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43007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五年制医学生使用的医学教材《外科学》为例,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对医学教材修订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外科学》教材中某些观点值得商榷,未能体现“总是采用最佳证据”的原则;同时,教材中对于引用他人的观点和研究未给出参考文献的标注,存在着对他人著作权的保护不够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为医学教材的修订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卓越医师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培养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而提出的改革举措.本文从“卓越医师”的内涵出发,阐述了合校后的中山大学着力构建“卓越医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改革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优化医学课程体系,渗透全程的人文素养教育,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拓展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等等,有效提升了医学生培养质量.学校医科生代表队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蝉联教育部医学教育临床教学研究中心举
全科医生是我国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核心组成部分,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是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我国全科医生的培养进行分析,依据设定的培养目标对现有培养方式中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改进建议,希望能够为构建长效稳定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
基于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以及中医药教育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分析,本文提出高层次应用型中医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主要思路与具体举措: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贯通硕博学制,深化临床实践教学改革,采用全新的管理体制与考核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创新思维,能够熟练掌握较为扎实的中医学理论、主要诊疗技能与传统特色疗法,独立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层次创新型临床医师。
目的 通过对我国灾害医学教育现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构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引导的灾害医学课程,为提高医护人员的灾害医学救援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了1995年1月至2013年1月PubMed和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关于灾害医学教育的研究文章.结果 PubMed中共检索到灾害医学教育的文章89篇,中国知识资源总库42篇.事实表明,目前,我国灾害医学教育发展较为缓慢,仍然存在明显的问题与不足.结论
中职和高职教育的衔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课程的体系构建是核心所在.在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重构课程体系时,需要以理论知识学习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对接进行整体设计.本文从分析口腔修复工艺专业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着手,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和培养规格,构建了基于岗位能力的模块化中职和高职教育贯通课程体系。
实施医学信息素质教育是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要求.本文通过对信息素质教育及建模的论述,分析了目前医学教育中与信息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阐明医学信息素质教育的建模方式和观点,提出信息素质教育必须以教师为主导,融人医学教学中,并贯穿于医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信息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与发展,有助于学习并适应未来工作中学习与提升的要求。
目的 探索新的医学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以弥补传统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为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方法 详细介绍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全球健康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卫生国情教育的模式和方法、应用步骤和效果等内容.结果 卫生国情教育十年来收效显著,培养出了一批批复合型人才,受到教育部门、学校的认可.结论 卫生国情教育的开展利于培养符合新世纪要求的医学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可选途径。
在分析所选取的4种国外关于药理学经典教材的内容、图表、编者分布、版次、篇章结构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当代我国药理学教材编写应当与教学改革相适应,适当增加前沿性知识,鼓励再版求新,充分发挥图表功能,大力加强多媒体辅助教学光盘的建设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