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与玩》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杂志,还记得每到月初,我都会像盼过年那样盼着妈妈回家时能把她在单位为我订的《学与玩》带回家。这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月刊杂志,主要是以游戏或故事的形式,教会读者一些科学知识、生活常识。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就是“寓学与乐”。长大成人后,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当初自己会如此喜欢这本杂志呢?甚至每一期至少要看上十几遍,直到新的一次发行呢?教了两轮低年级之后,我渐渐明白了,就是这种“学与玩”的学习方式,满足了我年幼无知时期的求知欲与贪玩心。
事实上,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学与玩几乎是与之一生相伴的事情。当然,所说的学与玩都是指广义上的。可以说,我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吃饭、说话、走路,甚至是步入社会后的与人交往等等,都是在玩的环境中学会的。
学与玩对人们来说,是同样重要也是同样必不可少的两件事情,可为什么人们对学与玩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呢?没有人不喜欢玩,或不会玩;与之相比却很少有人喜欢学习,或者说会学习。我相信,我们心中早有了自己的答案。对我而言,学习是苦的,而玩确实乐的,这就是我的答案。无论是苦是乐,人们终归是要学习的,尤其对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习,还要通过学习取得好成绩,从而升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对于大一些的学生而言,他们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可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和他们讲理想、讲目标,似乎不太现实,他们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课外书、玩具、游戏、动画片。让这些不“不懂事”的孩子们去主动学习,像喜欢玩那样喜欢学习,成为了我从教后经常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教学是不可置疑的重点、难点。简单来说,语文课就是教学生认字,并在认字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在自己没成为教师的时候,我觉得没有比教孩子识字再简单的工作了,中国人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这似乎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领,还要教吗?如今,自己成为了一名教师,还是专教小学生识字的教师,我才发现,我们中国话不容易说好,我们的中国字更不容易写好。为了使学生把所教的字记准、记牢,我把识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进行《动物乐园》的识字教学时,我把教材中的场景(野外的大森林)变成了动物园,动物园是学生去过并印象深刻的地方,相对教材中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便于想象。再下来的识字教学,是随机的,学生想去看哪个动物,就学哪个动物,我则当起了动物讲解员,在学习每一个动物的时候,我都要向学生教授动物名字中的生字、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等简单的常识。最后一个环节,是给动物发名片,还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以及动物名称。这堂课在导入——识字——练习的环节中,始终贯穿了“逛动物园”这一情境。一堂课下来,学生不觉得是在上语文课,而觉得像是去了一次动物园,而课堂上所识的字、教的知识,他们比哪节课记得都扎实。这种在玩中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轻松。
二、作业批改——奖励诱人。
由于教学环节是最重要的识字环节,所以研究它的教师多,方法也就多。与之相比的作业环节,就几乎没有教师系统地进行研究。对于低年级来说,语文的书面作业就是一项——在作业本上每个生字写一行。学生的作业形式单一,再加上教师的批改单一,评价单一(得“优”或印上卡通图章),学生对写作业来说,就是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学生的作业总是糊弄完成的,从来都不能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去写。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可以套用游戏的形式,那是因为师生互动有这个条件;可作业完成大多是在课外,是学生独自一人完成的,而且写作业时就要求稳稳当当、安安静静地去写,怎么可以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呢?如何把学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似乎变得很难了,可不用玩来吸引学生,也没什么能刺激到他们的了。为了能让学生自觉地把作业写好,我在开学前辗转反侧、思前想后。终于,机会来了。
本学期,我们班有幸换进了全校最特别的教室——样板房。样板房就是学校设计的几个试点教室,在这几个教室中,各有一处像包房一样的活动空间。里面比教室地面高出一个台阶,地面铺的是地毯,墙面是软包的,还镶有大镜子,四周是一圈沙发凳。为了能让这个开放空间更具功能性,我偷偷地把学校走廊里闲置的几何图形的小桌子和五颜六色的小椅子摆放进了这里,还在桌子上摆放了几个魔方、各种棋类、还有几样玩具。就这样,这个我们班独有的活动空间就布置好了。开学的第一天,我问学生们新学期的变化时,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新教室里的活动空间了。我点了几名学生去空间里玩一会儿,他们都把鞋子脱掉,光脚上去,在里边不断传出欢乐的笑声。我看了一下其他学生的表情,各个脸上简直都写满了“羡慕”。当我让里面的学生出来时,他们都自觉地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下来穿好鞋回到座位上。看到这些,我心里有了数,孩子们太喜欢这个活动空间了,甚至不用老师去强调,他们也知道爱护和整理,看来我的这个计划成功了一半。其实,我的这个计划很简单,就是把去活动空间里玩,作为对认真写作业的学生的奖励。这一招即出,效果立竿见影,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再糊弄作业了,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作业写好。当然,随着作业质量的提高,“入门槛儿”的条件也升高了。这样,学生的作业越写越好,孩子们高兴,老师轻松,家长满意,这一切都是“玩”的功劳。
三、考试形式——变被为主。
可能是社会发展过快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学生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把上考场当成了上刑场。我发现,每当考试临近的时候,班里总有几个孩子的嘴角出现“大泡”,家长也反应,有些孩子一到考试前,就吃不下、睡不着。作为教师的我,看到这些,真是打心底里心疼现在的孩子,可不能因为心疼,就不让学生参加考试呀,更何况我是老师,我不仅要让学生参加考试,还要让他们考出成绩和水平来。怎么办?我开始翻阅大量的书籍,可关于“快乐考试”的主题,还真没有人研究过。于是,我决定套用自己的“学与玩”方法,把考试也和游戏结合起来。因此,不管是在休息日,还是在偏远学校,只要有出去学习的机会,我都主动申请。这次,我果然没有白去。张陆惠老师是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师中最出色的代表之一,在这次小语会上,她的报告深入浅出、朴实精彩,我从中受益匪浅。其中,她的“如何提高学生朗读准确性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简单说,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师生之间的朗读比赛,从而激发学生下功夫练习朗读的方法,游戏的名字就叫做“我向老师来挑战”。回到家以后,我的脑子里就全是“考试”、“我向老师来挑战”这两件事。
第二天,我就向全班学生下了战书,我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也从现在开始,我们全班师生一起玩一个‘我向老师来挑战’的游戏。”刚听到考试,学生们的眼神立刻暗了下来,可又听到是游戏,他们的眼神马上放出了光。我接着说:“游戏的规则是,由老师来出题考大家,在每一次的复习考试中,如果哪一道大题,全班同学都答对了,就算老师输,我得发给你们每人一块糖作为惩罚;如果这道大题有同学打错,那算你们输,我赢,我不发糖,打错的同学还要给我一块糖。这样,你们输才一人拿一块糖,我输要一人拿49块糖。怎么样,谁愿意参加这个游戏,向我发出挑战?”49名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游戏开始后,复习工作和以前的没有什么不一样,每天我复习一项内容,第二天进行考试。可不一样的是,学生的尽头明显足了许多,而且他们主动成立了合作小组,因为是全班同学一起挑战,所以有一个掉队的都不行。在本学期的期末复习及最终的考试中,我损失了300块糖(怕增加成绩差的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错题后没有要他们的糖),但我收获了全年级平均分第一的成绩。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们有了面对考试的勇气和信心,他们也渐渐发现并相信,好成绩是用努力和刻苦换来的。
之所以能有这么多教学机智,源于自己也是一个喜欢玩、爱玩的人。特别是小时候的那本《学与玩》,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想想自己小时候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们也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快乐、怡情健体、体会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主动学习、开发潜力。玩是素质教育的摇篮,玩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样式。以前,教师常常在“学”上下功夫,以后,我们也可以尝试在“玩”上做文章,让玩不再是学习的障碍,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机智。
事实上,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终结的那一刻,学与玩几乎是与之一生相伴的事情。当然,所说的学与玩都是指广义上的。可以说,我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如吃饭、说话、走路,甚至是步入社会后的与人交往等等,都是在玩的环境中学会的。
学与玩对人们来说,是同样重要也是同样必不可少的两件事情,可为什么人们对学与玩的态度却大相径庭呢?没有人不喜欢玩,或不会玩;与之相比却很少有人喜欢学习,或者说会学习。我相信,我们心中早有了自己的答案。对我而言,学习是苦的,而玩确实乐的,这就是我的答案。无论是苦是乐,人们终归是要学习的,尤其对学生而言,他们不仅要学习,还要通过学习取得好成绩,从而升入更高一级的学府。对于大一些的学生而言,他们有学习的目标和动力,可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和他们讲理想、讲目标,似乎不太现实,他们满脑子里想的都是课外书、玩具、游戏、动画片。让这些不“不懂事”的孩子们去主动学习,像喜欢玩那样喜欢学习,成为了我从教后经常思考和尝试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寓教于乐。
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教学是不可置疑的重点、难点。简单来说,语文课就是教学生认字,并在认字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在自己没成为教师的时候,我觉得没有比教孩子识字再简单的工作了,中国人说中国话、写中国字,这似乎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本领,还要教吗?如今,自己成为了一名教师,还是专教小学生识字的教师,我才发现,我们中国话不容易说好,我们的中国字更不容易写好。为了使学生把所教的字记准、记牢,我把识字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进行《动物乐园》的识字教学时,我把教材中的场景(野外的大森林)变成了动物园,动物园是学生去过并印象深刻的地方,相对教材中的场景,学生比较熟悉,便于想象。再下来的识字教学,是随机的,学生想去看哪个动物,就学哪个动物,我则当起了动物讲解员,在学习每一个动物的时候,我都要向学生教授动物名字中的生字、这种动物的特点、习性等简单的常识。最后一个环节,是给动物发名片,还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生字以及动物名称。这堂课在导入——识字——练习的环节中,始终贯穿了“逛动物园”这一情境。一堂课下来,学生不觉得是在上语文课,而觉得像是去了一次动物园,而课堂上所识的字、教的知识,他们比哪节课记得都扎实。这种在玩中学的教学方式,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轻松。
二、作业批改——奖励诱人。
由于教学环节是最重要的识字环节,所以研究它的教师多,方法也就多。与之相比的作业环节,就几乎没有教师系统地进行研究。对于低年级来说,语文的书面作业就是一项——在作业本上每个生字写一行。学生的作业形式单一,再加上教师的批改单一,评价单一(得“优”或印上卡通图章),学生对写作业来说,就是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学生的作业总是糊弄完成的,从来都不能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地去写。课堂上的教学环节可以套用游戏的形式,那是因为师生互动有这个条件;可作业完成大多是在课外,是学生独自一人完成的,而且写作业时就要求稳稳当当、安安静静地去写,怎么可以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呢?如何把学与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似乎变得很难了,可不用玩来吸引学生,也没什么能刺激到他们的了。为了能让学生自觉地把作业写好,我在开学前辗转反侧、思前想后。终于,机会来了。
本学期,我们班有幸换进了全校最特别的教室——样板房。样板房就是学校设计的几个试点教室,在这几个教室中,各有一处像包房一样的活动空间。里面比教室地面高出一个台阶,地面铺的是地毯,墙面是软包的,还镶有大镜子,四周是一圈沙发凳。为了能让这个开放空间更具功能性,我偷偷地把学校走廊里闲置的几何图形的小桌子和五颜六色的小椅子摆放进了这里,还在桌子上摆放了几个魔方、各种棋类、还有几样玩具。就这样,这个我们班独有的活动空间就布置好了。开学的第一天,我问学生们新学期的变化时,他们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新教室里的活动空间了。我点了几名学生去空间里玩一会儿,他们都把鞋子脱掉,光脚上去,在里边不断传出欢乐的笑声。我看了一下其他学生的表情,各个脸上简直都写满了“羡慕”。当我让里面的学生出来时,他们都自觉地把玩过的玩具整理好,下来穿好鞋回到座位上。看到这些,我心里有了数,孩子们太喜欢这个活动空间了,甚至不用老师去强调,他们也知道爱护和整理,看来我的这个计划成功了一半。其实,我的这个计划很简单,就是把去活动空间里玩,作为对认真写作业的学生的奖励。这一招即出,效果立竿见影,全班没有一个学生再糊弄作业了,他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作业写好。当然,随着作业质量的提高,“入门槛儿”的条件也升高了。这样,学生的作业越写越好,孩子们高兴,老师轻松,家长满意,这一切都是“玩”的功劳。
三、考试形式——变被为主。
可能是社会发展过快的一个缩影,现在的学生压力越来越大,有的学生甚至把上考场当成了上刑场。我发现,每当考试临近的时候,班里总有几个孩子的嘴角出现“大泡”,家长也反应,有些孩子一到考试前,就吃不下、睡不着。作为教师的我,看到这些,真是打心底里心疼现在的孩子,可不能因为心疼,就不让学生参加考试呀,更何况我是老师,我不仅要让学生参加考试,还要让他们考出成绩和水平来。怎么办?我开始翻阅大量的书籍,可关于“快乐考试”的主题,还真没有人研究过。于是,我决定套用自己的“学与玩”方法,把考试也和游戏结合起来。因此,不管是在休息日,还是在偏远学校,只要有出去学习的机会,我都主动申请。这次,我果然没有白去。张陆惠老师是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师中最出色的代表之一,在这次小语会上,她的报告深入浅出、朴实精彩,我从中受益匪浅。其中,她的“如何提高学生朗读准确性的方法”对我启发很大。简单说,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师生之间的朗读比赛,从而激发学生下功夫练习朗读的方法,游戏的名字就叫做“我向老师来挑战”。回到家以后,我的脑子里就全是“考试”、“我向老师来挑战”这两件事。
第二天,我就向全班学生下了战书,我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总复习阶段,也从现在开始,我们全班师生一起玩一个‘我向老师来挑战’的游戏。”刚听到考试,学生们的眼神立刻暗了下来,可又听到是游戏,他们的眼神马上放出了光。我接着说:“游戏的规则是,由老师来出题考大家,在每一次的复习考试中,如果哪一道大题,全班同学都答对了,就算老师输,我得发给你们每人一块糖作为惩罚;如果这道大题有同学打错,那算你们输,我赢,我不发糖,打错的同学还要给我一块糖。这样,你们输才一人拿一块糖,我输要一人拿49块糖。怎么样,谁愿意参加这个游戏,向我发出挑战?”49名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手。游戏开始后,复习工作和以前的没有什么不一样,每天我复习一项内容,第二天进行考试。可不一样的是,学生的尽头明显足了许多,而且他们主动成立了合作小组,因为是全班同学一起挑战,所以有一个掉队的都不行。在本学期的期末复习及最终的考试中,我损失了300块糖(怕增加成绩差的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错题后没有要他们的糖),但我收获了全年级平均分第一的成绩。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我的学生们有了面对考试的勇气和信心,他们也渐渐发现并相信,好成绩是用努力和刻苦换来的。
之所以能有这么多教学机智,源于自己也是一个喜欢玩、爱玩的人。特别是小时候的那本《学与玩》,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想想自己小时候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处在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们也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我们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快乐、怡情健体、体会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主动学习、开发潜力。玩是素质教育的摇篮,玩是儿童的基本生活样式。以前,教师常常在“学”上下功夫,以后,我们也可以尝试在“玩”上做文章,让玩不再是学习的障碍,而成为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不断提升我们的教学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