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上的题外话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ranr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15-01
  一、意义与重要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绝大部分是围绕主题展开的,然而,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掺杂一些看似脱离主题,或离题较远但实际上却与主题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的话题。这些话题是否重要甚或必不可少呢?回答当然是肯定的,它的存在有着多方面的意义,有时它是讲课中的过渡或起兴;有时是对主题与课本的必要的补充;是教材的开发式的利用,是联系实际,丰富课程的手段;有时可以说甚至是课堂的华彩,是点睛之笔。
  首先,题外话可以提高兴趣,交流感情,引发共鸣,活跃气氛。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因素,是促使学生深入钻研,并在未来继续该学科学习的原动力。卢梭说过:“教育的艺术是让学生喜欢你的教学。”让课堂富有生气应该是每一位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现行英语教材话题广泛,适当的话题扩展可以引发学生对某一中心话题的兴趣;提供背景知识;同时用题外话导入正题也是外语课堂开始的一种常用手段。
  其次,题外话可以让学生扩展知识面、促成知识联络及跨学科知识的形成。同时可达到启发思维,引导研究,拓展课堂的目的。英语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必要性也决定了它的可实施性,作为语言学科,话题广泛,因此,教学接触面要宽,知识面要广,《中学英语新课标》强调文化意识,指明: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实现这些仅仅靠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是不够的,课本上所提供的材料需要我们去补充、拓展、点拨,学生才能真正的领悟与掌握。如在Unit7,The Spirit of Explorers 第一课,Viking Voyage to America时布置任务让学生去查阅Viking 人的历史,同时,去研究为什么Viking人擅长航海。接下来的课上就可以和学生讨论这些话题了,这样,既做到了丰富课文,使话题完整,又达到了引导研究,了解世界历史,提高兴趣的目的。
  再次,课堂上的题外话能达到深入主题,寓德于教的目的。新课标强调: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外国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材既要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同时也应该引导学生提高鉴别能力。而教材中所承载的观念需要我们教师去挖掘、去启发学生领悟。其中课本中有许多话题:如:环保,社交公德,个人修养等许多话题,本身就隐喻着重要的德育意义,课堂教学中应因势利导,,适时点破,适时扩展,这就需要适时的加入一些题外话,如Unit2,Hero的第一课,引导学生由杨利伟想到为科学献身的哥白尼,诺贝尔为研制炸药多次被炸伤,牛痘的发明者爱德华·琴纳以身试药,勇敢的中国医务工作者不惧危险与非典做斗争,从而启发学生树立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无畏的精神。
  二、题外话的使用技巧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第一,要控制量——宜精不宜滥,多启发引导。
  题外话毕竟是题外话,如果题外话过多就难免有主次不分,脱离主题之嫌了,因而题外话要适度,要控制数量,点到为止,或三五分钟,或一带而过,当然,重要的值得说长点的可以因“话”制宜,有的话可以作为一个问题或课题,由教师提出来,学生课后去思考与研究。
  第二,时机的把握要适当
  多数宜在主干内容之前或之后,作为导入或结束时的补充与擴展。如若在主题内容中间过多或过长的插入题外话,就会使整个课堂脱节,学生的思维难以达到衔接。当然,必要时,在涉及到某个特定部分的题外话还是得及时的补充。
  第三,使用题外话的“宜”与“忌”
  宜风趣幽默,忌生硬呆板。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流工具,而幽默的语言,则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最快方法。在教学中讲题外话,一定要尽量使自己的语言诙谐、生动、活泼、有趣,在轻松愉快中给人以启迪,通过美好的、风趣的语言来牵动学生的心。
  宜以情动人,忌平铺直叙。要善于用激情去感染和调动学生的情绪,唤起他们对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当教师讲课充满了激情,用“心”去讲课,那么学生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你的热情所感动,被她带进知识王国中,同你一起追寻真理,求索人生,同她一起享受知识学习过程中给人带来的开智启蒙的喜悦和快乐。反之,就难以吸引人,打动人。
  宜感恩,忌触及敏感话题,内容应适合中学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政治热点,体育新闻,娱乐,明星生活。
  宜随机应变,忌无边无际。
  宜有控制,忌离题太远。
  宜有计划,有的放矢,忌漫无目的。
  宜联系实际,忌大话空话。
  课不宜照本宣科,讲题外话同样也不能照搬照套。没有人喜欢听“官话”。真正善于讲题外话的教师,总是结合现实,融入教学。当教师将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时尚元素等与课堂讲授的内容结合起来,自然就能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当教师坚持以摆事实讲道理的态度来做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就能让学生更愿意接受。
  三、题外话的使用对教师的要求
  是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适时地在课堂教学中穿插题外话,或用好讲好题外话呢?答案是:不尽然。首先,教师要知道适时灵活的用题外话,需要对主题内容非常熟悉,驾轻就熟,才能有精力顾及其他,才能做到广泛联系,旁征博引;其次,教师必须是一个学习型的教师,有着广阔的知识面,博古通今;并且关注时事,关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兴趣,善于利用互联网来寻找需要的信息,利用多媒体来设计如何传达信息。再次,教师本人应富有人格魅力,道德高尚,举止文雅,富有修养;再次,教师要语言流畅,表达自如,并且幽默风趣。教师要在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的同时,努力培养幽默感。要多阅读一些使用幽默语言的故事经典,要多跟学生交流去了解学生中流行的幽默方式,尽量让自己轻松、洒脱、活泼些,最终使自己具有简明流畅、声情并茂、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并富有幽默感和感染力的语言能力。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而且能启发学生加深对事物的理解,直接强化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新课程标准》
  [2]《语文课堂上的穿插艺术》作者:佚名
  [3]《课堂上的题外话》作者:杨春燕
  [4]北师大: Senior High English
其他文献
TC1钛合金的名义化学成分为Ti-2Al-1.5Mn,强度略高于工业纯钛,并具有良好的工艺塑性、热稳定性及焊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及民用等各个领域,多用来制备飞机机身蒙皮、
【摘要】把素质教育的观点方法运用于体育教学之中,有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体育教学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 教育学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18-02  在新课程实施中,构建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怎样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成为教师所面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084-02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选拔中,写作是评价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写作教学也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可见这种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