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的艺术处理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c123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首歌曲在创作时赵季平在本土特色基础上结合了流畅、圆润、曲调优美的山西晋剧旋律,不仅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山西本土民间音乐的风格,并且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歌曲的主题在一开始就出来了,旋律一响起,眼前就有了这样的画面:很长的骆驼队、大红色的灯笼、啪啪的算盘珠子声…浅唱低吟给人一种空寂静谧的感觉,仿佛身临其境在一个充满沧桑历史的故事里。
  《远情》的艺术处理
  作品的演唱处理
  a.第一乐段诉说:
  歌曲一开篇的主旋律,是由小提琴合奏出的,好像在诉说着说不清道不尽的苦难,也预示着将对你讲述诉说电视剧中这段沧桑的故事。接着演唱者清唱出旋律:
  在这一段中,要求的是以表达的方式述说,我在演唱中是以说话的方式,自然的说出每一个字,吐字清晰,呼吸均匀,融入歌曲所需要的情感。每一句歌词的开头都是以一个四度跳进开始,演唱作品的时候,使用“民通”相融合的这样一種新的演唱方法,“尘缘苦短”、“繁华瞬间”、“细思量”中的“缘”、“华”、“量”字从力度上来讲是比较偏弱的,使用气时重点是在用“气”去托出自己的声音,更好更容易的进入高位置的头腔共鸣,在气息的支持下,声音自然的过度。演唱时,还要注意咬字方面,在演唱第一句的时候,应该咬住字头“ch”的部分,将清晰的字头唱出来,这是歌唱中字正腔圆很重要的一部分。其次“叹人间路长”的“长”,轻声咬字,自然均匀的吸气,用气流去托住这个字,时值要拖够,非常顺畅的连接下句。演唱中要运用到老师平时所说的“声断气不断、气断情不断,”的方法,给听众听觉上轻声诉说的感觉,让声音听起来饱满圆润。在两句结尾处的“量”和“忙”字的拖腔上都要做弱处理,拖腔要带着传统唱法中的颤音,用气息去控制声音,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想象,也紧紧把握住了人们的心。
  第一段演唱之后由一段十分特别,男声模拟打击乐器的合唱作为间奏引出第二段的诉说:
  间奏完后进入第二段诉说,对比第一段的轻声诉说显得要稍微豪迈一些。最后一句“情通天下一路奔放”的“放”字将气息拖住,声音情感一瞬间一泄而出。紧接着,乐曲出现相同的男声合唱间奏,就像在前进的脚步声中,引出下面高潮部分。
  b.第二乐段高潮:
  这段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在演唱时,运用的音色不同于前一段音色轻柔,借鉴一些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声音的强度、力度都需要去加强,声音要富有张力,结合气息,逐渐加强。在歌曲的演唱中,对呼吸的要求非常高,在声乐中气息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一段尤其是“转眼间鬓已成霜”这一句歌词,有一个“成”字是八度音程的跳进,是整个歌曲最高的音,演唱时声音挂在眉心上,气息沉下去,衬托出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并且在“霜”字后面我们加入一个小小的气口,让声音在一声叹气中将情感表达到极致,使声音和情感完美融合到一起。每一次演唱这一段的时候,老师都要求用最饱满的情绪和气息,表现出痛苦的情感,情绪转为最高点。同时咬字清楚的程度也要进一步提升,更加精确的将撕心裂肺的情绪表现到极致。演唱者这个时候的状态应该最兴奋,将情感爆发推向全曲的最高点。真假声要过渡的很自然,声音位置要统一,加入一点气声的运用,就能把岁月流逝的情感完美的融入其中。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相对的延长,做到气断情不断,运用这种延长的方式能够更好的表现。
  《远情》这首歌建立在山西民歌的曲调中。在气息的控制、声音控制和情绪的处理上,都要尽量的去表达,将故事呈现出来。语言是歌唱的灵魂,在产生旋律的同时,更注重的是准确、生动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其次风格特点的把握是对歌曲情绪的渲染,根据我对歌曲故事内容的理解,以及感情的需要,才能将这首歌曲的情感表达的准确、细腻。
  2、对作品中感情的处理
  一首歌曲要有渲染力,想要拨动听众的心弦,美丽的声音,动人的情绪,是歌唱的基本准则。在演唱该作品时要声情并茂,情感与声音完美的交织在一起。一首歌曲的情绪由缓慢、深远转向悲伤、激烈,是由音色和音量的细节变化改变的。较突出的是第一乐段,演唱过程中音色比较暗,音量比较弱。这是一段故事的陈述,演唱需结合剧情发展。所以给人的遐想就是一位故人向世人讲述自己经历过往的一幕幕历程。这个地方,演唱者总是会用比较弱的声音来表现的。如“留住所爱,留住所想”,发声恰好停止。然而第二段副歌的地方则是音色渐渐转变为明亮,情绪则变的激昂,逐渐表达更加高层次的情感。八度的音程跳跃将高潮堆积到情绪的最高点。把整个歌曲要讲明的情感全部爆发出来。这就是音乐无与伦比的魅力。前后乐段速度力度有着十分强烈对比:第一乐段是放松舒缓的,力度也比较平稳。而第二乐段相比之下就更加紧凑,力度变强,情绪的抒发也增加了不少,这种比较是在演唱中感情处理的特点。演唱中情感处理的表达我认为还有一点就是演唱者对故事的深层了解,对故事剧情充分了解后,再加上自己的想像能力,更能帮助作品情与声的交融。
其他文献
摘要:王玫是80年代进行舞蹈创作的舞蹈家,其舞蹈思想已经培育了一代新的舞蹈演员,其经过二十余年的创作,完成了中国现代舞的创作,王玫的舞蹈创作中具有很强的角色意识,其创作代表着中国现代舞的前进方向。本文通过分析王玫舞蹈创作对我国舞蹈编创的推动力,通过分析王玫的舞蹈创作风格,从而分析其作品中高雅与通俗的结合,分析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将中国的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的编排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促进我国舞蹈编创
期刊
摘要:泥咕咕是河南省浚县民间泥塑的一种形式,它是浚县特有的民间艺术样式的称谓,是构成河南民间艺术样式的称谓,是构成河南民间美术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悠久的历史,是当地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对生命和美的追求的体现,渗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旨在试图分析浚县泥咕咕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底蕴。  关键词:泥咕咕 中原民间艺术 文化特征  中原民间手工艺品,泥咕咕,是河南浚县民间泥塑的一种形式,历史悠久,辉煌
期刊
众所周知,朗诵艺术教学关乎很多演员的说话能力与表演能力,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挖掘朗诵艺术教学的潜力,值得我们深究。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对朗诵艺术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给大家带来一点参考和借鉴。  首先,在朗诵艺术教学中,要强调声音的训练。朗诵是一门听觉艺术,声音的好听与否,在朗诵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音量的高低,音质的好坏,以及气息的大小,都关系到朗诵的质量。所以,老师在
期刊
摘要:近年来,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网络自制娱乐节目不断涌现,其中视频网站爱奇艺自制的《奇葩说》是近两年来网络中广受欢迎的娱乐节目之一,本文我们将对传统电视综艺的优劣来进行对比和总结,并具体分析网络综艺节目《奇葩说》三季节目的主持风格,从中概括出网络娱乐节目主持风格的特点与优势,以此对传统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传统电视综艺;网络电视综艺;《奇葩说》;独特性;差异性
期刊
摘要:联邦宪法法院是联邦范围内最高的司法机构,有权宣布其他法院的判决无效,联邦宪法法院在1958年的“吕特案”中,对基本权利进行了一种新的理解与运用,即第三人效力理论,突破了传统的基本权利效力理论,对理解基本权利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联邦宪法法院;吕特案;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  联邦宪法法院对“吕特案”的裁决  (一)案情介绍  1950年9月20日时任汉堡媒体俱乐部主席吕特在德国电影周的开幕
期刊
摘要:一定时期以来,文化生态观的理念深入发展,文化生态观的设计系统主要是基于城市、生态,在城市所具备的自然条件与建设条件下,以城市和谐社会、经济稳步增长、环境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的对城市的建设体系进行设计。本文主要对基于文化生态观的设计系统与设计实践进行研究,主要解决当前的人口、经济、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保障城市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文化生态观;设计系统;设计实践  一、基于文化生态观的设计系
期刊
摘要:风筝,又名纸鸢,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潍坊风筝作为民间风筝的典型代表,其造型、题材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本文以历史悠久的山东潍坊风筝为例,从风筝的起源、题材、造型和工艺上进行阐述,展示了风筝作为独特形式的工艺美术所蕴涵的艺术魅力,发掘潍坊风筝的艺术生命力之所在,有利于更好的拓展当地的民间艺术文脉。  关键词:潍坊风筝;题材;制作工艺;传承与发展  风筝被视为一种文化艺术,是集“扎、绘、糊
期刊
摘要: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制作水平也是随之不断提高。过去传统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主持方式也从单一播报,变为现在的“语言、副语言+多人互动+多媒体”的新型主持模态,也称为多模态播音手法。  关键词: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多模态播音手法;基本能力;发展方向  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培养是電视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的基本能力,未来的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主持
期刊
声乐教学关乎声乐人才的培养和锻炼,要想培养出一流的声乐人才,离不开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一定要格外重视声乐教学,从总体脉络上和细节上对声乐教学进行规划,让声乐教学沿着正轨前进。根据笔者的经验,在声乐艺术教学中,以下几个问题是必须要注意的。  第一,在声乐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当我们发现具有潜力的音乐苗子之后,要仔细观察他在声乐方面的才能,判定他在声乐方面的长项,看他是属于高音、中音还是
期刊
Edith Wharton was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American female writers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and the early 20th century. Her unique insights into women’s lives and dilemmas that they encounter in the 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