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开展、参与的过程中,务必牢固把握所创设活动具备综合性、过程性、开放性原则,推动教学范围从课内拓展到课外,并促使二者实现有机结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小学生做到针对“综合与实践”教学目标的有效完成,从而在帮助学生实践所学小学数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推动学生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课,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方便学生熟悉和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让学生得到比较好的数学体验。开设综合实践课,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也能掌握一些技巧。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规范学生的操作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有五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去引导学生:第一是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虽然很多活动都有明确的活动主题,但是部分学生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地带领学生进入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悉活动目标。第二是给活动制定任务以及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完成任务。第三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确定小组成员角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可以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探究效率。第四是教师进行指导。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去,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缓和小组关系,让他们更好地合作。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让他们做好记录。第五是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只有认真地总结和评价才能够更好地反思,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
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讲“量一量”和“比一比”时,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对象,目的是利用测量让小学生对于长和短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字的感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让他们测量和对比,也可以让小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家居品来测量,然后把数据传送回来,在课堂当中展示。利用大家的数据作对比,选择最长的数据和最短的数据,通过综合分析数据,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测量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小学生对数字具备敏感性,帮助小学生扩宽视野范围。
二、整合数学素材,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对抽象事物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生动形象的事物或画面。也就是说,学生会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如故事、儿歌、社会实践经验等,将这些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不断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教学素材,能夠将教材中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小猪、小狗、小熊等分别骑着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形状的自行车参加比赛。这时,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谁能取得冠军?”学生根据经验猜测小狗最先到达终点。教师继续播放运动会比赛情况,小猪骑着车子顺利前行,小狗的车子晃晃悠悠地前行,小熊则骑得很艰难,最终小猪取得了第一名,这与学生的预测结果不一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小猪为什么是冠军?”“车轮为什么是圆形才跑得更快?”“为什么椭圆形和三角形不能做车轮?”“长方形和梯形等可以做车轮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圆的探究不再是教材中的图形,而是生动活泼的画面,从而积极投入到圆的相关知识学习中。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多媒体、动画片和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为课堂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活动要突出孩子们主体作用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首先,活动课必须注重全员参与。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体,整个自主探索活动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始终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要求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做’‘玩’‘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要激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实践,促进全体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参与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在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至关重要的是确保全体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主体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并内化成为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沟通。孩子们才能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积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经验,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其次,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促使全体孩子参与探索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这也是上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关键所在,只有孩子们全程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才能获得众多的数学信息,从中感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悉心考虑活动细节,用心准备活动器材,并提醒孩子们做好相关学具准备和思想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活动进程,实时调整活动方案,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并依据活动情况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指导,甚至参与到活动中;活动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对自身和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小结和互评,并引导孩子们积极畅谈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不断反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要寻找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肇文,殷世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旨趣与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7):57-60.
[2]陈连花.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案例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文汇,2019(07):28-29.
[3]罗建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内容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CJYC210415075]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课,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使用新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更好地让学生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方便学生熟悉和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让学生得到比较好的数学体验。开设综合实践课,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另外,学生在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这样也能掌握一些技巧。
一、重视对学生进行引导,规范学生的操作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给予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规范操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有五个环节,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去引导学生:第一是确定活动的目标和主题。虽然很多活动都有明确的活动主题,但是部分学生仍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实践活动,不知道活动的目的。因此教师要认真地带领学生进入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熟悉活动目标。第二是给活动制定任务以及规则。只有这样才能够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完成任务。第三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任务,确定小组成员角色。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可以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提升探究效率。第四是教师进行指导。教师深入到学生小组中去,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指导,缓和小组关系,让他们更好地合作。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提醒学生,让他们做好记录。第五是对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只有认真地总结和评价才能够更好地反思,让学生明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进而激励自己更加努力,有效地参与实践活动。
比如说教师在给学生讲“量一量”和“比一比”时,可以选择多种多样的对象,目的是利用测量让小学生对于长和短的概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字的感知。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熟悉的事物,让他们测量和对比,也可以让小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家居品来测量,然后把数据传送回来,在课堂当中展示。利用大家的数据作对比,选择最长的数据和最短的数据,通过综合分析数据,能够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测量的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小学生对数字具备敏感性,帮助小学生扩宽视野范围。
二、整合数学素材,降低学习难度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对抽象事物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生动形象的事物或画面。也就是说,学生会对直观、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广泛收集教学素材,如故事、儿歌、社会实践经验等,将这些素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补充,不断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合理运用这些教学素材,能夠将教材中枯燥单调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活泼的教学案例,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小猪、小狗、小熊等分别骑着圆形、椭圆形和三角形形状的自行车参加比赛。这时,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谁能取得冠军?”学生根据经验猜测小狗最先到达终点。教师继续播放运动会比赛情况,小猪骑着车子顺利前行,小狗的车子晃晃悠悠地前行,小熊则骑得很艰难,最终小猪取得了第一名,这与学生的预测结果不一致。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小猪为什么是冠军?”“车轮为什么是圆形才跑得更快?”“为什么椭圆形和三角形不能做车轮?”“长方形和梯形等可以做车轮吗?”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圆的探究不再是教材中的图形,而是生动活泼的画面,从而积极投入到圆的相关知识学习中。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将多媒体、动画片和数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为课堂增添了活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降低了知识理解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活动要突出孩子们主体作用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首先,活动课必须注重全员参与。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孩子们是活动的主体,整个自主探索活动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始终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主体地位,“要求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通过‘做’‘玩’‘观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要激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实践,促进全体学生乐意并主动地参与活动,发展创新思维。在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至关重要的是确保全体共同参与。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主体性,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并内化成为自身的数学素养。才能让孩子们深切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索,学会沟通。孩子们才能在丰富的数学活动中积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经验,并体验到活动的乐趣与成功的喜悦。其次,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要千方百计促使全体孩子参与探索实践活动的全过程。这也是上好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关键所在,只有孩子们全程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才能获得众多的数学信息,从中感悟到数学思想和方法,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悟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动前,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悉心考虑活动细节,用心准备活动器材,并提醒孩子们做好相关学具准备和思想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根据活动进程,实时调整活动方案,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并依据活动情况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和指导,甚至参与到活动中;活动后,教师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对自身和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小结和互评,并引导孩子们积极畅谈活动的收获和体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实践活动的重要价值,不断反思,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培养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同时还要寻找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肇文,殷世东.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模块的旨趣与实施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7):57-60.
[2]陈连花.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案例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文汇,2019(07):28-29.
[3]罗建红.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实施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七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4.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内容的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CJYC210415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