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餐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来源 :中华家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cy1239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餐方式会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可能许多父母对这个问题连想都没想过,因为孩子是否吃饱、吃好、吃得清洁卫生才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问题。殊不知,孩子就餐时外界环境和心理、食欲、消化等诸多方面都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就餐时,孩子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即使是美味佳肴也难以摄取足够的营养。
  那么有哪些不妥的进餐方式呢?
  
  单独就餐
  
  单独进餐可使孩子淡忘进餐礼节,并且会使孩子产生孤独感,这些有可能延续到今后的生活中,甚至影响其行为和性格的正常发展,于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餐桌教育
  
  有些家长整天忙于工作,抽不出时间来管教孩子,待到吃饭时在餐桌旁大加训斥、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就餐情绪,使孩子食不甘味,食欲锐减。久而久之,会使孩子形成对就餐的厌烦心理。
  
  桌前唠叨
  
  就餐时,家长唠叨、发牢骚,这也会给孩子造成一种心理压力或厌恶感。有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便会匆匆丢下饭碗,甚至躲避一旁哭泣着急,这样便难以保证进餐的质量。
  
  桌前嬉戏
  
  餐桌旁的玩笑嬉闹。就餐时家长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过分的玩笑嬉戏,也是不妥的。这样容易造成食物误入气管、食物梗喉等严重意外事故。
其他文献
前文中成成、乐乐和来来父母之间出现的小分歧实际上反映了他们在教养观念和方式上不一致的现象。日常生活中,父母教养不一致的现象很普遍,这些不一致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1 造就“两面派”的孩子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爸爸向左,妈妈偏偏向右,孩子则会无所适从。但孩子具有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他会进行选择,去寻找自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一方,谁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情况严重的就会造成孩子的双重人格,
放低要求,无为而治  作为一名资深的文艺工作者,冯巩热爱艺术,也希望儿子将来从事文艺工作,因此在诚诚五岁那年,冯巩便跟妻子艾慧商量让他学一门特长。本着“因材施教”的古训,冯巩开始开发儿子的兴趣,他先送诚诚去学钢琴,没想到他半个多月还没弄懂最基础的五线谱知识;他又送儿子去学绘画,可是即便请来名师指导,诚诚的图画本上依然是一片狼藉。半年多的时间里,诚诚转了七八个兴趣班,但却未在任何一个领域展现出天赋,
【正】很多档案信息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涉及经济技术秘密,涉及社会秩序和个人隐私等内容。所以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必然会涉及档案信息的保密问题。笔者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