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景观规划各预案对指示物种生境适宜性的影响

来源 :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n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景观生态决策与评价支持系统 ( LEDESS)对辽河三角洲的 3个景观规划预案 ,即湿地调整、生境管理和农业开发可能导致的地表覆盖物、自然生态单元等立地环境以及保护物种生境适宜性等区域生态后果进行了评估 ,并与现状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 ,预案 A通过湿地调整措施不仅补偿了芦苇湿地的损失 ,还将部分不适宜生境和边境生境转变核心生境 ,相当程度上优化了保护物种丹顶鹤和黑嘴鸥的生境质量。预案 B通过一系列生境管理措施 ,减轻了生境破碎化因素的影响 ,从而也显著改善了丹顶鹤生境质量 ,对黑嘴鸥生境质量也有一定改善。预案 C大规模农业开发如能控制一定规模 ( 80 0 0 hm2 )并采取一定合理模式 (滚动开发 ) ,能相当程度上减轻农业开发对物种生境的影响 ,即使不采取生境补偿措施 ,对丹顶鹤、黑嘴鸥核心生境也不会有破坏性的影响。模拟结果还表明 ,区域人类活动导致的生境破碎化是对丹顶鹤生境质量重要的干扰因子 ,而滩涂农业开发和水产养殖强烈地干扰了滩涂植被正常的演替过程 ,从而影响着黑嘴鸥等滩涂鸟类的生境适宜性。
其他文献
热带森林极高的物种多样性和结构复杂性给生态学研究带来了很多挑战。植物功能群是对特定环境响应相似或对主要的生态过程具有相似作用的物种组合。应用植物功能群的方法是有
以防治水土流失和维护景观整体生态优化为目标,选择我国滇西南地区亚热带山地为典型案例,利用遥感数据和GIS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采用适宜性评价与土地资源利用格局整体优化相
为了解交通要道重金属对路边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空间分布的影响,分季节分层次对104国道浙江上虞段周围农田5条样带及1条对照样带进行取样调查,共获得土壤动物4046个,计50
以15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测定了抽穗后水稻穗和叶的体温及冠层上部的气温,分析了穗和叶片的体温与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穗和叶的体温始终低于气温,其气温与体温的差值(气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平均碳密度方法,估算了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17类草地植被的碳贮量,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17类草地植被总面积为8205.194×104hm
崇明岛位于长江河口,是世界上最大的冲积岛。滨岸植物配置模式对防止侵蚀、坍塌等具有不同的作用。以崇明岛南岸4种不同的植物配置模式: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海三棱藨
视觉景观评价是指某一特定区域具有视觉价值的景观的量化评价。山地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区域,山地景观是山地资源价值和山地生态环境的重要体现之一。以广东南昆山为例,将视野总
在设施环境下,研究环境因子与番茄果实生长的关系,以期为设施番茄精准管理提供参考。以1h为步长,记录设施内温度、光照强度及空气湿度,每7d进行1次果径测定,将采集的环境数据
气象条件和营养盐浓度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蓝藻水华爆发的两个重要因素。通过滇池外海Chla浓度时空分异性分析,得出晖湾中测点最易爆发蓝藻水华且爆发时间集中在每年6—9月。同
基于环境卫星数据提取10种植被指数,辅以资源三号卫星数据提取的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结合实地野外采样数据,以北京军都山为试验区采用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拟合植被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