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为我们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我们必须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和谐幸福新同心的高度上,把“建诚信政府、构诚信社会、做诚信公民”作为2014年民风建设工作的新目标。把牢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以言必行、行必果、果必信的责任意识,以食不甘味、寝不安席的为民理念,抓铁留痕、踏石有印的务实作风,深入持久地抓民风促发展、铸诚信促和谐。
干部率先垂范,打造诚信政府。诚信是为政之本,立国之本,治国之本。诚信必须从政府做起,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在全社会作出榜样、树立标杆,才能引领新风正气,汇聚强大正能量,才能夯实诚信社会的基础。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要求领导干部工作上清正廉洁,生活中情趣健康,讲诚信之义、行诚信之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一言九鼎、恪守承诺,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夯实干部职工这个基础,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做诚实守信的好公民、为民办事的好干部、两袖清风的好公仆,做到按规定办事、按程序服务、按标准执行,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拿的坚决不拿,自觉维护政府诚信形象。用好制度建设这个载体,要求各级党政组织落实政策法规,执行规章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干部承诺制度,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不断完善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对出现严重失信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坚决问责。把握群众满意这个标准,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
健全体制机制,构建诚信社会。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同心县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服务行业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的问题;个别企业和个体户违法经营、无序竞争的问题……这些不良现象,已经成为加强民风建设的拦路虎,构建诚信社会体系的绊脚石,必须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全面建立信用体系。当前信用环境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必须要加快信用认证、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失信惩戒等制度建设步伐,以规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支撑诚信。工商、税务、质检等职能部门要把业务管理要求同诚信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用制度来规范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金融机构更应该建立相对完备的企业信用记录,以此作为开展信贷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各行各业都要探索建立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尝试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使守信者得到方便、得到实惠,失信者名誉扫地,受到惩罚,使诚信由外在要求转变为企业、个人的内在自律,促进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社会风气的逐渐形成。深化诚信创建活动。要把诚信作为提升素质、树立形象、促进工作、构建和谐、加快发展、造福群众的总抓手和新平台,学习借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方法原则、目标要求,深入开展诚信单位、诚信行业、诚信商店、诚信家庭系列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和明显成效提升民风建设水平。要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从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创建活动,使老百姓感受到诚信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县委宣传部要及时制订方案、细化标准,统筹指导各级各部门抓好诚信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监督体系。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既当评判员,又当运动员,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探索建立诚信促进会,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督促广大干部群众恪尽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信品牌,维护市场秩序。要全面开展诚信社会评价活动,对社会上各行各业诚信行为进行调查、评价和发布,促进守信激励机制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要善于发掘、培养、树立讲诚信的典型事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诚信建设。要设立诚信投诉电话,鼓励广大群众、投资者和社会各界投诉、举报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讲诚信、不守承诺的行为。
加强宣传教育,培育诚信公民。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必须要把诚信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精神追求,自觉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培育诚信公民,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国家干部和公务员中要以办事公道、勤政廉政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他们对上级、对下级、对百姓“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企事业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中要以诚信立身、自尊自强为重点,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要求他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在教育工作者中要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要求他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干部群众中要以明礼诚信、遵纪守法为重点,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他们传统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要以思想信念、信守诺言为重点,加强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培育诚信公民,要丰富形式、注重实效。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标语、宣传栏、宣传资料、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广泛推介诚信。要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信用守约的宣传教育活动,适时推出诚信建设的先进典型,积极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氛围。要开展诚信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店、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家庭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努力使诚信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自觉追求,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把诚信打造成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质。■
(作者系同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洪岩
干部率先垂范,打造诚信政府。诚信是为政之本,立国之本,治国之本。诚信必须从政府做起,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在全社会作出榜样、树立标杆,才能引领新风正气,汇聚强大正能量,才能夯实诚信社会的基础。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要求领导干部工作上清正廉洁,生活中情趣健康,讲诚信之义、行诚信之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一言九鼎、恪守承诺,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夯实干部职工这个基础,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做诚实守信的好公民、为民办事的好干部、两袖清风的好公仆,做到按规定办事、按程序服务、按标准执行,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拿的坚决不拿,自觉维护政府诚信形象。用好制度建设这个载体,要求各级党政组织落实政策法规,执行规章制度,严格考核要求,探索建立干部承诺制度,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不断完善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机制。对出现严重失信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和恶劣影响的,坚决问责。把握群众满意这个标准,始终以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支持不支持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真正让群众受益。
健全体制机制,构建诚信社会。加强诚信社会建设,对于进一步加强民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同心县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党政机关和执法部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服务行业服务不规范、收费不合理的问题;个别企业和个体户违法经营、无序竞争的问题……这些不良现象,已经成为加强民风建设的拦路虎,构建诚信社会体系的绊脚石,必须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全面建立信用体系。当前信用环境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信用制度建设滞后。必须要加快信用认证、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和失信惩戒等制度建设步伐,以规范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支撑诚信。工商、税务、质检等职能部门要把业务管理要求同诚信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用制度来规范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金融机构更应该建立相对完备的企业信用记录,以此作为开展信贷业务的重要参考依据。各行各业都要探索建立单位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尝试制定明确的奖罚措施,使守信者得到方便、得到实惠,失信者名誉扫地,受到惩罚,使诚信由外在要求转变为企业、个人的内在自律,促进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社会风气的逐渐形成。深化诚信创建活动。要把诚信作为提升素质、树立形象、促进工作、构建和谐、加快发展、造福群众的总抓手和新平台,学习借鉴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方法原则、目标要求,深入开展诚信单位、诚信行业、诚信商店、诚信家庭系列创建活动,以实际行动和明显成效提升民风建设水平。要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从群众最关注、反映最强烈、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创建活动,使老百姓感受到诚信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县委宣传部要及时制订方案、细化标准,统筹指导各级各部门抓好诚信创建活动。探索建立监督体系。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既当评判员,又当运动员,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要探索建立诚信促进会,充分发挥“五老”人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督促广大干部群众恪尽社会责任,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诚信品牌,维护市场秩序。要全面开展诚信社会评价活动,对社会上各行各业诚信行为进行调查、评价和发布,促进守信激励机制与失信惩戒机制的建立。要善于发掘、培养、树立讲诚信的典型事例,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诚信建设。要设立诚信投诉电话,鼓励广大群众、投资者和社会各界投诉、举报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讲诚信、不守承诺的行为。
加强宣传教育,培育诚信公民。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基本准则。必须要把诚信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精神追求,自觉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自己的品德素养和人格魅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培育诚信公民,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国家干部和公务员中要以办事公道、勤政廉政为重点,加强领导干部职业道德教育,要求他们对上级、对下级、对百姓“诚实守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在企事业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中要以诚信立身、自尊自强为重点,加强诚信道德教育,要求他们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在教育工作者中要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要求他们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干部群众中要以明礼诚信、遵纪守法为重点,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他们传统中华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中要以思想信念、信守诺言为重点,加强中小学行为规范教育,引导他们从小孝老爱亲,助人为乐。培育诚信公民,要丰富形式、注重实效。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标语、宣传栏、宣传资料、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广泛推介诚信。要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广泛开展信用守约的宣传教育活动,适时推出诚信建设的先进典型,积极稳妥地开展舆论监督,营造“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氛围。要开展诚信教育进社区、进企业、进商店、进机关、进学校、进部队、进家庭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努力使诚信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习惯、自觉追求,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把诚信打造成我县的主流文化和特质。■
(作者系同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陈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