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先”探究 感悟文明——《我们共同的祖先》教学策略谈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pooh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生发展的综合课程。”这就告诉我们,品德与社会课回归生活,不是简单地照搬生活,不是停留在儿童现有道德和社会水准之上,而是在实施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感受和理解、习得和掌握道德和社会规范的内容,养成道德习惯。在具体教学《我们共同的祖先》一课时,我们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品德课提升儿童生活是指教师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积极面对课堂生活,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发展生活的能力,开发潜在的改变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提高一个“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综合素养。    一、在教师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儿童生活    在品德课中,教师是作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的角色存在的,他应该把自己当作儿童中的一员,一起参与活动。教师参与活动是提升儿童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日本经济大起大落,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已为世人所关注.在影响日本经济的众多因素中,会计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对日本会计的研究没给予足够的重视.因
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是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关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学研究的新问题.本文以马克思历史整体观和利益分析方法论为基础,对国际经济关系政
近几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长,畜禽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规模,从点到面的突破,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畜禽产业的管理方式和农业以及养殖业的发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可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总是把四十分钟超负荷使用,而不管这样一味追求效果的最大化是不是会得不偿失。事实上,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慎重地把握这个限度。    一、关于“教学限度”    “教学限度”一词可理解为在以特定文化为载体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中,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最高限度。    二、如
1970年,日本政府出台了农业者年金法,旨在提高农业就业者的年金水平,同时实现农业经营的年轻化.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一度陷入破产的窘境.2000年日
新课程的实施,给目前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注入了新鲜的活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为此,我们要理性地面对课改,注重课堂实效。    一、积极发言与学会倾听    课堂上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开放、自主的“群言堂”使得课堂有了“动”感。有些教师误以为对学生提出要求会束缚学生的个性张扬,
经济政策行为及其效应是政策制定者和政策调节对象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理性决策--博弈的结果.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理性预期将会对博弈过程的动态不一致进而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形成阅读期待,使学生乐于阅读,勤于阅读呢?    一、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示范,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小学生对名人都有崇拜的心理。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