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群管理信息沟通机制研究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lm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高职专业群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在专业群内建立纵向信息沟通机制、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和跨层级信息沟通机制。专业群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建设,应侧重于沟通媒介的选择、沟通对象的确定及一些重要沟通活动的频率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专业群;信息沟通;纵向;横向;跨层级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11-0049-04
  高职专业群管理与传统专业管理有一定的区别,要保持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协同发展,须重视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使信息流不仅在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保持畅通,更要使信息流在不同专业之间保持畅通。
  一、专业群信息沟通机制构建
  高职专业群是一种组织形态,课程是专业群内部组织的基础。[2]基于专业群建设的高职课程体系,适合采用“平台+模块”的模式。[3]因此,高职专业群的组织形态可以采用“专业群负责人+平台或模块课程组负责人”的组织形式。
  高职专业群负责人是专业群建设的决策层,起着把握专业群发展方向、协调专业(方向)设置的作用。平台或模块课程组是群内最活跃的教学组织单位, 以此为基础的课程团队是专业群建设的执行层,其职责是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持续更新课程内涵,引导学生进入发展方向,并将其带入更高的职业发展阶段。[2]专业群内部之间的资源并非完全独立,以资源联系为纽带的教学管理组织单位需要协调群间资源的共享,并为学生选择专业学习方向提供服务,为专业群内生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当前,打破以二级学院(系)、教研室等为组织形式的传统层级关系,创新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在专业群内建立纵向信息沟通机制、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和跨层级信息沟通机制等。根据高职专业群 “专业群负责人+平台或模块课程组负责人”的组织形式,高职二级院(系)专业群内部的信息沟通关系,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形式。
  图1中,实线部分代表着专业群内模块或平台课程负责人与教师之间的直接上下级关系,即纵向的沟通关系(包括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虚线部分代表着专业群内的共事关系,虚线连接的人员之间发生的沟通就是横向沟通。横向沟通包括同一层次上的负责人,或教师进行的跨模块,或课程组的沟通和不同模块,或课程组间不同层次上的负责人,或教师之间的斜向沟通。[4]横向沟通与纵向沟通的实质性差别是,在横向沟通中不存在直接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专业群管理的跨层级信息沟通,主要是指专业群内的课程团队或教师通过一定的渠道与专业群决策层——专业群负责人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它有两种表达形式:(1)层层传递。即依据专业群—平台或模块—课程团队—教师之间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逐级向上反映;(2)越级反映。指的是减少中间层次,让决策者和组织内的成员直接对话。
  二 、专业群信息沟通的内涵
  (一)纵向信息沟通
  专业群管理的纵向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纵向沟通的方式传送各种指令及政策给组织的下层。传递的信息一般包括:(1)有关专业群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指示;(2)相关工作内容的描述;(3)应该遵循的政策、规章、程序等;(4)有关教师工作绩效的反馈;(5)希望教师参加的各种教研活动等。
  纵向沟通采用的媒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书面类,如文件、报告、指南和备忘录等;(2)面谈类,如各种会议(例会、院系大会)、谈话、口头指示和电话指示等;(3)电子类,如电子邮件、办公系统等。
  (二)横向信息沟通
  专业群管理的横向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横向沟通的方式传递专业群建设与管理的信息,为不同模块和课程团队之间提供合作的基础,使教师在一起工作变得更有效率。不同模块和课程团队之间可以互相启发、互提建议,必要时互相帮助。研究表明,与同伴进行沟通和互相鼓励,可以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横向沟通的功能可以概括为:(1)可以使办事程序、手续简化,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可以使各个模块和课程团队之间相互了解,有助于培养整体观念和合作精神,克服本位主义倾向;(3)可以增加教师之间的协作,培养教师之间的友谊,满足教师的社会需要,使教师提高工作兴趣,改善工作态度。
  根据沟通的主体不同,可以把专业群横向信息沟通分为两种类型:(1)同一模块课程组内的横向溝通;(2)不同模块课程组间的横向沟通,包括课程组负责人间的沟通、课程组负责人和其他课程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同课程组教师间的沟通。
  根据沟通的内容不同,横向沟通采用的媒介形式也不尽相同。跨课程组的横向沟通通常采用研讨会、面谈、电话和电子邮件等形式,比较重要的内容通常会借用研讨会形式。课程组内部教师间的横向沟通多以面谈为主;不同课程组负责人之间或教师沟通时,面谈、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被较多采用。
  (三)跨层级信息沟通
  专业群管理的跨层级信息沟通,主要是通过有效的上行沟通可以使教师直接把意见反映给专业群负责人,获得一定程度的心理满足;同时,专业群负责人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了解专业群的教师工作状况,与教师形成良好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跨层级沟通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作用:(1)提供了群内教师参与管理的机会;(2)减少教师因不能理解下达信息而造成的失误;(3)营造民主式管理文化,提高组织创新能力;(4)缓解工作压力。
  跨层级沟通的媒介形式主要有三个类型:(1)意见反馈系统。这是最常见的保障上行沟通的途径之一;(2)教师座谈会。可以由每个课程组选派若干名教师与专业群负责人、院系领导一起举行教师座谈会等;(3)听课制度。由专业群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听课,主动了解专业群建设情况,掌握教师教学动态。
  专业群管理的跨层级信息沟通特别强调,各类人员都必须为专业群建设提供各种各样的建议,不管这种建议合理与否,都可以提出来,并组织相关人员集中讨论,实际上就是“业务讨论”。通过“业务讨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集思广益,以达到完善工作业务的目的。   三、专业群信息沟通的主要方法
  (一)例会制度
  工作例会制度是专业群内信息沟通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主要优点有五个方面:(1)充分发扬民主。对于专业群建设、管理事项能够集中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让大家在会上充分讨论和酝酿,避免决策的主观、意断;(2)及时解决问题。做到一周的事一周内解决,不让问题久拖不决;(3)信息公开、透明。把一周内所做的主要议题都放到会上讨论,避免信息阻塞,沟通不畅,经集体讨论决定,形成共识,避免扯皮;(4)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把一周主要工作及下周的工作重点放在会上一起讨论、安排和布置;(5)提升了专业群管理者责任意识。每个议题的主要汇报人就是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这就要求与会人员必须要在会前进行认真总结、分析问题并提出意见,大大增强了与会人员的责任意识。
  工作例会制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例会内容:①传达贯彻学校有关会议、文件精神;②了解各课程组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③提出对全局工作的建议和意见;(2)例会时间:定于每周举行一次;(3)参会人员: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等。
  (二)研讨会制度
  与工作例会制度相比,研讨会具有筹备时间长、讨论内容深、参与主体宽、开放式讨论等特点。一次研讨会的筹备时间少则两周,多则数月甚至更长。建立研讨会制度,让模块课程组负责人、课程建设团队教师等对专业群的现状、问题、建议和各种想法作深度而充分的交流,从各自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可达到提高专业群的整体建设水平,促进彼此交流协作的目的,使参与专业群建设的每一位教师更加认识到专业群是一个整体,单凭一个模块或个人是不能完成的。(1)成立专业群建设研讨组,主持专业群建设研讨会议,为专业群研讨會准备研讨素材及推荐发言人;(2)研讨会由各模块课程组负责人轮流主持,模块课程组负责人可根据专业群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研讨时间、地点、议程内容与研讨方式等;(3)专业群研讨会采用定期举行模式,每学期至少2~3次;(4)每位交流人员应预先准备书面材料,研讨会后材料上交并存档。
  (三)听课制度
  为使专业群领导小组成员主动了解专业群建设情况,掌握教师教学动态,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听课制度。(1)安排定期听课。专业群领导小组成员每学期应定期听课,以保证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查、评议;(2)做好听课记录。听课应采用学校提供的专用听课记录本,及时做记录和听课评语;(3)做到信息反馈。听课应尽量增加与学生的接触,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
  (四)现代信息沟通机制
  现代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指利用IT技术、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建立多元顺畅的现代信息交流制度、邮件回复制度、专业群网络论坛制度等。常见现代信息沟通媒介包括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网络论坛和液晶显示屏等,它们在信息沟通中的优劣势分析(见表1)。[4]通过教师信息沟通问卷调查发现,网络等新型沟通媒介已经成为专业群内部沟通的主流。
  1.建立多元顺畅的现代信息交流制度。专业群管理人员应通过电子邮件、QQ群、微信群和网络论坛等方式,及时将专业群建设、管理信息传递给相关教师,并将收到的意见、建议及时效地传递给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
  2.建立邮件回复制度。专业群内重要事项,必须采用邮件回复。专业群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必须定期查看电子邮箱,及时接收邮件。专业群管理人员及教师以电子邮件联络及对外联系时,应尽可能使用学校提供的、以学校域名为后缀的邮箱。
  3.建立专业群网络论坛制度。为保证专业群建设工作有效开展,可在二级学院网站上建立专业群工作问题研讨论坛,针对热点、难点问题,重点开展专题讨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
  综上,创新高职专业群管理信息沟通机制,主要是在专业群内建立纵向信息沟通机制、横向信息沟通机制和跨层级信息沟通机制。专业群管理的信息沟通制度建设,应侧重于沟通媒介的选择、沟通对象的确定及一些重要沟通活动的频率等方面的问题。要进行多角度、双向互动的、通畅的专业群内部沟通制度建设,不仅要使专业群内的信息沟通在决策层、执行层、操作层之间保持畅通,更要使信息流在不同專业之间保持畅通。
  参考文献:
  [1] 吴书安,王欣,王鹏.高职院校工科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扬州职业大学土建类专业群建设为例[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3(3):51-55.
  [2] 沈建根,石伟平.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概念、内涵与机制[J].中国高教研究,2011(11):78-80.
  [3] 袁洪志.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4):52-54.
  [4] 唐承秀.图书馆内部管理沟通实证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2008.
其他文献
摘 要:劳作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更是随时督导与修正学生的技能行为与创造意志的一种理性力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劳作教育的内容和比例相对较少,而且效果也不甚理想。高职学生蔑视劳作、刻意耍滑,对劳作的技术和技巧产生狭隘的偏见。教育工作者只重外表形式,进行启蒙教育,却对学生的生活、命运、境遇缺乏必要的关注与了解。整体性的缺失使得劳作教育严重偏离了真正的发展方向,造成了其后续发展无力。势之
A型:身体较灵巧,忍耐力较强,平时不常生病,但与脑血管疾病较有缘,尤其是脑梗塞病人,为各血型之首。这是因为A型血对血液黏稠度升高有较大的易感染性,而血液黏稠度升高则是脑梗
摘 要:教学工作对于一所高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民办高职院校依然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生源质量差及师资队伍單一等问题。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的教育现状,研究了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路径。以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促进民办高职院校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  作者简介:吴方,女,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