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方便,但是在计算机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系列的硬件问题,这给计算机的使用和寿命带来一定的影响,本文针对计算机的硬件问题做了一系列的探讨。
关键词:硬件;计算机;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4-0000-02
计算机故障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其中硬件的故障最为棘手,只有运用科学的办法,不断的学习、探索、总结,并且提高技术和水平,才能解决计算机的硬件问题。
1 计算机硬件的构成
(1)输出设备,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内部处理过的信息输出计算机,从而得到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显示器、声卡、显卡等。通过不同类型的输出设备,计算机将其内部的二进制信息转化为字符、图象、声音等。(2)输入设备,作用是将各类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3)运算设备,用于计算机运算过程,根据不同的算术、运算装置对算术进行处理,使数据得到处理。(4)控制设备,该设备发挥着指挥者的作用,职能是对计算机整个进行控制。(5)存储设备,这一设备经过计算机接收的数据并且通过二进制的转换,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今存储设备正在不断的发展,存储设备又叫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外存储器包括了软磁盘、硬磁盘、闪存等。
2 硬件的发展史
美国在1945年发明了第一台全自动的电子数字计算器,并取名叫“埃尼阿克”,它是美国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发明的。它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多吨,耗电量极高,是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1946年,人们又在这台庞然大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发明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等,特点是体积大、可靠性差、构造复杂。
到60年代的时候,人们发明了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缩小,耗电量减少。这种晶体管数字计算机在当时主要运用于工业控制。
7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开始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不但体积缩小了,运用的领域也日益扩大。
80年代以后,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在单片和硅片上集成1000——2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这时的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体积微型、耗电量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各式各样的兼容机也相继出现,军事、工业、科技等方面的领域都用到了此项技术。
3 常见的几种计算机硬件故障
(1)电脑频繁死机,即使进入bi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的现象,可初步判断是主板或CPU有问题,进入bi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只能更换CPU。(2)CMOS设置不能保存,此类故障大多数是因为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更换主板电池即可。如果还不能解决,就是主板的电路出了问题,或者主板CMOS出现了跳线,有时候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为外接电池,使CMOS数据无法保存。(3)开机不显示,此种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接触不良或者主板的插槽有问题而造成的,集成显卡的主板要注意显示内存条的位置,一般在第一个内存条插槽上插有内存条,由于显卡原因而造成开机无法显示的,开机时一般会发出一声轰鸣的声音。(4)电源发生故障,按下计算机的开关之后,电源的指示灯没有亮,可能是因为电源的插头接触不良,或者电源烧坏,导线短路等等。(5)声卡无声音,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也能正常识别的话,却仍然无任何声音,这就需要检查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有问题,或者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再或者,就是声卡损坏了。
4 如何维护计算机的硬件安全
(1)要有良好的使用习惯,正确的开关机,先打开外设再开主机,而关机的顺序则恰好相反,先关主机电源,再关外电源,避免在电脑进行操作时关机或者频繁的开关机,否则会对电脑的硬件造成一定的损害。(2)日常维护,显示器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平时要注意防灰尘、防电磁、防潮,避免阳光直射显示器。定时对内存及各种适配卡进行清洁,这种清洁就需要专业的人士来进行。键盘应保持清洁,禁止将液体洒入键盘缝内,操作鼠标与键盘时不可动作过猛。(3)清洁风道,清除灰尘之后,可以在风扇轴处点一点钟表油,加强润滑。(4)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计算机工作环境中的湿度应当是30%——80%,湿度如果太低容易产生静电,太高则容易影响计算机配件的性能发挥,严重的会产生短路的现象。(5)学会对待死机,很多人在遇到死机的时候直接按power键冷启动,长期这样对电脑的损伤很大,死机分很多种情况,有时候是系统运行冲突导致的死机,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处理器和内存运行饱和了,还持续发出指令所导致的死机,不要急着按power键,稍等片刻即可恢复正常。(6)电脑的放置,电脑如果长期不使用,应该切断电源,但需要定期开机运行一下,驱除内部的潮气。(7)显示屏的维护,如果你的显示器屏幕不属于触摸屏那种,请尽量不要用手触碰,因为你手上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会伤害到显示屏,比如静电,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元器表面会聚集大量的静电负荷,显示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手触摸了,会发生剧烈的静电放电现象,静电放电会严重的损害屏幕,尤其是LED的屏幕。(8)硬盘的维护,硬盘属于很脆弱的电脑硬件,震动很容易产生对硬盘的伤害,另外,硬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千万不能重启电脑或者直接切断电源,要卸下硬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握住硬盘的两侧,不要碰到后面的电路板,因为手上的静电容易伤害到电路板,或者戴上防静电手套也行。(9)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等引脚处的清洁,清洁时应该用小毛刷或者是吸尘器等除掉灰尘,同时要注意观察引脚处有没有潮湿和虚焊的现象,元器件是否有出现变色、变形、漏液的现象。 5 硬件故障的检测方法
(1)观察法,通过眼观、耳听、手摸、鼻闻等方法来检查电脑,用于比较明显的故障,观察电源环境、磁场状况、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现象以及变色甚至变味的异常现象,也要观察其它一切可能与电脑运行有关的硬件设施。(2)拔插法,将芯片或者板卡类的设备拔出,或插入这些设备来找故障原因,每拔一块,开机依次测试电脑的状态,如果拔出设备之后,电脑的故障消失了,就说明故障的原因出在设备上。(3)软件测试法,针对不稳定的故障,用专业的软件来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进行测试。(4)安全模式法,在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式下启动电脑,对电脑进行诊断,通常用来排除注册表故障、驱动程序损坏故障等。启动后再退出系统并且重新启动到正常模式。(5)对比法,此种方法是用好的配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配件进行外观或运行等方面的比较,然后找出故障的地方。(6)替换法,用好的配件去替换可能故障的配件,以判断配件是否有问题,首先应该观察可疑配件相连接的线是否有脱落,然后再用好的配件替换可疑配件,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开始对配件进行替换。(7)清洁法,电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之中会聚集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容易对电路产生腐蚀,并且导致电脑配件接触不良,工作时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常常对电脑的主板、显卡等硬件进行清洁,可以找到故障的原因。(8)程序测试法,利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路线状态或者某个芯片来判断故障部位,这种诊断法需要人掌握大量的编程知识,并且要熟悉各种诊断软件,和硬件知识。
6 结束语
如今计算机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成为当代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任何东西都有使用期限和寿命的,所以计算机与日常维修与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正确的使用计算机,规范操作,才能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更长。
参考文献:
[1]郭楠.论日常维护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30-31.
[2]谢进民,黎铭建.论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策略[J].科技风,2012(9):70-70.
[3]王洋,刘海涛.简析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全面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2(33):228-228.
[4]杨丹.计算机硬件产生故障的原因与维修方法分析[J].信息通信,2012(5):123-123.
[5]刘许周.计算机硬件维修措施[J].硅谷,2012(11):154-155.
[作者简介]郑道东(1969.11-),男,江苏淮安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学历本科,职称:技师。
关键词:硬件;计算机;问题
中图分类号:TP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4-0000-02
计算机故障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其中硬件的故障最为棘手,只有运用科学的办法,不断的学习、探索、总结,并且提高技术和水平,才能解决计算机的硬件问题。
1 计算机硬件的构成
(1)输出设备,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内部处理过的信息输出计算机,从而得到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输出设备包括打印机、显示器、声卡、显卡等。通过不同类型的输出设备,计算机将其内部的二进制信息转化为字符、图象、声音等。(2)输入设备,作用是将各类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进行处理,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3)运算设备,用于计算机运算过程,根据不同的算术、运算装置对算术进行处理,使数据得到处理。(4)控制设备,该设备发挥着指挥者的作用,职能是对计算机整个进行控制。(5)存储设备,这一设备经过计算机接收的数据并且通过二进制的转换,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今存储设备正在不断的发展,存储设备又叫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内存储器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外存储器包括了软磁盘、硬磁盘、闪存等。
2 硬件的发展史
美国在1945年发明了第一台全自动的电子数字计算器,并取名叫“埃尼阿克”,它是美国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发明的。它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多吨,耗电量极高,是个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
1946年,人们又在这台庞然大物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发明了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磁鼓、磁芯等,特点是体积大、可靠性差、构造复杂。
到60年代的时候,人们发明了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了晶体管以后,计算机的体积缩小,耗电量减少。这种晶体管数字计算机在当时主要运用于工业控制。
70年代,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开始采用中规模集成电路,不但体积缩小了,运用的领域也日益扩大。
80年代以后,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和主存储器都采用了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在单片和硅片上集成1000——2000个以上晶体管的集成电路,这时的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体积微型、耗电量极少、可靠性很高的阶段,各式各样的兼容机也相继出现,军事、工业、科技等方面的领域都用到了此项技术。
3 常见的几种计算机硬件故障
(1)电脑频繁死机,即使进入bios设置时也会出现死机的现象,可初步判断是主板或CPU有问题,进入bios设置,将cache禁止后即可解决问题,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就只能更换CPU。(2)CMOS设置不能保存,此类故障大多数是因为主板电池电压不足造成,更换主板电池即可。如果还不能解决,就是主板的电路出了问题,或者主板CMOS出现了跳线,有时候错误的将主板上的CMOS跳线设为清除选项,或者设置为外接电池,使CMOS数据无法保存。(3)开机不显示,此种故障一般是因为主板接触不良或者主板的插槽有问题而造成的,集成显卡的主板要注意显示内存条的位置,一般在第一个内存条插槽上插有内存条,由于显卡原因而造成开机无法显示的,开机时一般会发出一声轰鸣的声音。(4)电源发生故障,按下计算机的开关之后,电源的指示灯没有亮,可能是因为电源的插头接触不良,或者电源烧坏,导线短路等等。(5)声卡无声音,如果声卡安装过程一切正常,设备也能正常识别的话,却仍然无任何声音,这就需要检查音箱或者耳机是否有问题,或者音频连接线有无损坏。再或者,就是声卡损坏了。
4 如何维护计算机的硬件安全
(1)要有良好的使用习惯,正确的开关机,先打开外设再开主机,而关机的顺序则恰好相反,先关主机电源,再关外电源,避免在电脑进行操作时关机或者频繁的开关机,否则会对电脑的硬件造成一定的损害。(2)日常维护,显示器的维护是必不可少的,平时要注意防灰尘、防电磁、防潮,避免阳光直射显示器。定时对内存及各种适配卡进行清洁,这种清洁就需要专业的人士来进行。键盘应保持清洁,禁止将液体洒入键盘缝内,操作鼠标与键盘时不可动作过猛。(3)清洁风道,清除灰尘之后,可以在风扇轴处点一点钟表油,加强润滑。(4)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计算机工作环境中的湿度应当是30%——80%,湿度如果太低容易产生静电,太高则容易影响计算机配件的性能发挥,严重的会产生短路的现象。(5)学会对待死机,很多人在遇到死机的时候直接按power键冷启动,长期这样对电脑的损伤很大,死机分很多种情况,有时候是系统运行冲突导致的死机,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处理器和内存运行饱和了,还持续发出指令所导致的死机,不要急着按power键,稍等片刻即可恢复正常。(6)电脑的放置,电脑如果长期不使用,应该切断电源,但需要定期开机运行一下,驱除内部的潮气。(7)显示屏的维护,如果你的显示器屏幕不属于触摸屏那种,请尽量不要用手触碰,因为你手上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东西会伤害到显示屏,比如静电,计算机在使用的过程中,元器表面会聚集大量的静电负荷,显示器在使用的过程中被手触摸了,会发生剧烈的静电放电现象,静电放电会严重的损害屏幕,尤其是LED的屏幕。(8)硬盘的维护,硬盘属于很脆弱的电脑硬件,震动很容易产生对硬盘的伤害,另外,硬盘在高速运转的时候千万不能重启电脑或者直接切断电源,要卸下硬盘,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握住硬盘的两侧,不要碰到后面的电路板,因为手上的静电容易伤害到电路板,或者戴上防静电手套也行。(9)对大规模集成电路,元器件等引脚处的清洁,清洁时应该用小毛刷或者是吸尘器等除掉灰尘,同时要注意观察引脚处有没有潮湿和虚焊的现象,元器件是否有出现变色、变形、漏液的现象。 5 硬件故障的检测方法
(1)观察法,通过眼观、耳听、手摸、鼻闻等方法来检查电脑,用于比较明显的故障,观察电源环境、磁场状况、周边设备是否存在变形现象以及变色甚至变味的异常现象,也要观察其它一切可能与电脑运行有关的硬件设施。(2)拔插法,将芯片或者板卡类的设备拔出,或插入这些设备来找故障原因,每拔一块,开机依次测试电脑的状态,如果拔出设备之后,电脑的故障消失了,就说明故障的原因出在设备上。(3)软件测试法,针对不稳定的故障,用专业的软件来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进行测试。(4)安全模式法,在操作系统的安全模式下启动电脑,对电脑进行诊断,通常用来排除注册表故障、驱动程序损坏故障等。启动后再退出系统并且重新启动到正常模式。(5)对比法,此种方法是用好的配件与怀疑有故障的配件进行外观或运行等方面的比较,然后找出故障的地方。(6)替换法,用好的配件去替换可能故障的配件,以判断配件是否有问题,首先应该观察可疑配件相连接的线是否有脱落,然后再用好的配件替换可疑配件,应该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开始对配件进行替换。(7)清洁法,电脑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之中会聚集大量的灰尘,这些灰尘容易对电路产生腐蚀,并且导致电脑配件接触不良,工作时产生不稳定的现象,常常对电脑的主板、显卡等硬件进行清洁,可以找到故障的原因。(8)程序测试法,利用软件发送数据、命令,通过读路线状态或者某个芯片来判断故障部位,这种诊断法需要人掌握大量的编程知识,并且要熟悉各种诊断软件,和硬件知识。
6 结束语
如今计算机的使用频率已经越来越高,涉及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成为当代不可缺少的工具,无论任何东西都有使用期限和寿命的,所以计算机与日常维修与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正确的使用计算机,规范操作,才能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更长。
参考文献:
[1]郭楠.论日常维护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30-31.
[2]谢进民,黎铭建.论计算机硬件的维护策略[J].科技风,2012(9):70-70.
[3]王洋,刘海涛.简析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全面维护[J].中国科技博览,2012(33):228-228.
[4]杨丹.计算机硬件产生故障的原因与维修方法分析[J].信息通信,2012(5):123-123.
[5]刘许周.计算机硬件维修措施[J].硅谷,2012(11):154-155.
[作者简介]郑道东(1969.11-),男,江苏淮安人,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学历本科,职称: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