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线损是在供电企业输送电能的过程中,因分配不当或管理疏忽造成的损耗之一。线损率越高,意味着线损电量占供电量比例越大。为有效提高供电企业生产效益,提高线损管理质量,最大化降低线损很有必要。降低线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在本文中,笔者对影响线损管理的主要因素进行综述,提出降低线损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给业内同行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线损管理;有效举措;供电系统
理论线损是通过电量法或其他公式金酸得出的理论值,据可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供电企业的线损率均严重超出理论线损值。如何提高线损管理质量,降低线损是所有供电管理人员均需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许多供电企业依然没有发现自身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一味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导致线损管理工作始终未见半点起色。为此,笔者在本文中,专门对如何降低线损管理的举措展开系列研究。
一、影响线损管理的主要原因
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运行模式、网络结构、电能配置、维护质量、抄表一声怒以及人为管理等。接下来笔者将对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单介绍:
(一)架空线路因素
架空线路、迂回供电等设备布局不合理,相关构建选择不恰当,负载分配不均,线路接头、搭头电阻设置不合理,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均会加大线损程度。
(二)变电站因素
大多数供电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主变压器均已超过使用期限,变压器损耗值早已超过国家标准,在此情况下,主变压器无法正常運行,无功补偿容量始终无法达标。在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受到变压器的不良影响,电流极度不稳定,最终导致线损加剧。
(三)用户用电因素
部分用户设备配套不合理,负载不均现象屡见不止,大大降低了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用户无功补偿不符标准,电量表计量值不够准确,均会导致电网运行环境极度不稳定,线损无法获得有效控制。
(四)网络连接因素
网络接线选用不当同样会引起线损管理成效不佳,当导线选择不当,没有对经济电流密度进行充分考量,主变压器并联或串联方式不恰当,低压配电网络供电半径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均会导致系统电压结构不合理,引起串级供电等现象,增加线损风险。
(五)运行管理因素
运行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检修维护不当,导致运行线路与主变压器负荷超载,未定期进行检测,泄露部位未及时补救,低压三相负荷未调整至平衡状态,长期缺乏倒负荷工作等。
(六)人为破坏因素
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引起电网运行异常,不法分子毁坏电设,进行窃电,同样会引起电量损失。尤其是不法分子为达目的,盗窃电能的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窃电方式均会给电网造成极大损害,导致局部线损率长期居高不下。
二、加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
线损率是用于评价供电企业综合技术经济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结构复杂,需要协调诸多部门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专业特长,进行综合性管理才能有效提高线损管理质量。在此,笔者总结了几点增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
第一,供电企业很有必要设立一个完善的线损管理机制,严格界定各部门职能,合理分配各项工作,委派专人负责线损统计、线损分析以及制度考核等工作。要求各部门定期举办例会,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养成同步抄表的习惯,定位对电能表进行维护,尽量使用多级电能表平衡法,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以确保电网能够顺利进行,有效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第二,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增强表计管理力度。供电企业应设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根据企业现阶段运营情况,对线损管理加以分析,绘制阻抗图,为降低企业线损提供参考依据。而且,供电企业的决策层应给予线理论计算工作足够重视,增强表计管理,在装设计量装置的基础上,增加校表频率,以确保表计结果的可靠性。在进行电能抄表、核对、验收等工作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尽量较少误差的发生,及时发现用电漏洞并予以补救。第三,积极落实抄表工作,认真记录每一次抄表数据,并定期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线损变化规律。在进行抄表工作时,要记录好抄表日期,以便日后核对,尽量避免估抄、漏抄现象。另外,对高压用户实施加收线损维护费的制度,定期对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用电量差异大的原因。偶尔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营业用户存在违规用电的行为则一律严惩不贷。
三、降损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
1、技术性措施
大多数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的方式主要为加大对线损管理的投资,提高线损管理力度。在技术方面,他们会定期对高耗能变压器进行更换或维修,对运行负载低或运行负载高的变压器进行重新配置。同时,会结合实际需求,对线路结构进行调整,更换大截面导线。新设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素,对电网进行无功优化配置,并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改良。在运行方面,首先要确保引入线路电压承受范围要满足电网需求,电压层次尽量简化,减轻电网运行负担,电路一运行方式要具备一定经济性,杜绝出现迂回供电、浪费电能的现象。在选择导线和变压器容量时,要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维持配变三相负荷平衡,按照技术要求连接导线。大规模使用无功补偿装置,以确保功率因数能够达到要求。
2、组织性措施
设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线损分析座谈会,会议时间、地点、参与部门、与会人员、主持人、会议内容均需做好详细记录。供电企业的决策层应给予线理论计算工作足够重视,设立电力负荷测量机制,要求部门员工定期对电力负荷进行测量。收集电网基础资料,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为降低线损提供可靠依据。及时对电能情况进行测量与统计,根据目前线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成果,对管理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加强计量管理。要求检修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各项操作,一经出现线路异常的情况要及时疏通。在进行电能抄表、核对、验收等工作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尽量较少误差的发生,及时发现用电漏洞并予以补救。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可制定线损指标考核制度。为避免电能失窃情况的发生,应尽快在敏感地区安装好防窃设备,做好防护措施,将用电设备失窃的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企业损失,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线损管理是大多数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本文研究发现,完善线损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理念与高新技术,坚持理论基础结合实际需求,认真落实每一个工作环节,均有利于提高线损管理质量,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降低线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企业只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管理力度,定期举办培训与工作交流座谈会,对管理工作的漏洞进行反思并及时弥补,才能确保供电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控制线损,将线损降低到合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北京市海淀供电公司线损分析及管理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曹元春.加强供电所线损分析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06):94-96.
[3]宋洁.如何降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J].科技资讯,2013,(04):154.
【关键词】线损管理;有效举措;供电系统
理论线损是通过电量法或其他公式金酸得出的理论值,据可靠数据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大多数供电企业的线损率均严重超出理论线损值。如何提高线损管理质量,降低线损是所有供电管理人员均需思考的一个问题。目前,许多供电企业依然没有发现自身线损管理工作存在的漏洞,一味沿用传统方式进行管理,导致线损管理工作始终未见半点起色。为此,笔者在本文中,专门对如何降低线损管理的举措展开系列研究。
一、影响线损管理的主要原因
线损管理工作的质量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运行模式、网络结构、电能配置、维护质量、抄表一声怒以及人为管理等。接下来笔者将对几种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简单介绍:
(一)架空线路因素
架空线路、迂回供电等设备布局不合理,相关构建选择不恰当,负载分配不均,线路接头、搭头电阻设置不合理,低压线路三相负荷不平衡,均会加大线损程度。
(二)变电站因素
大多数供电企业目前所使用的主变压器均已超过使用期限,变压器损耗值早已超过国家标准,在此情况下,主变压器无法正常運行,无功补偿容量始终无法达标。在电力系统运转过程中,受到变压器的不良影响,电流极度不稳定,最终导致线损加剧。
(三)用户用电因素
部分用户设备配套不合理,负载不均现象屡见不止,大大降低了相关设备的使用寿命。用户无功补偿不符标准,电量表计量值不够准确,均会导致电网运行环境极度不稳定,线损无法获得有效控制。
(四)网络连接因素
网络接线选用不当同样会引起线损管理成效不佳,当导线选择不当,没有对经济电流密度进行充分考量,主变压器并联或串联方式不恰当,低压配电网络供电半径超出允许偏差范围,均会导致系统电压结构不合理,引起串级供电等现象,增加线损风险。
(五)运行管理因素
运行管理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指检修维护不当,导致运行线路与主变压器负荷超载,未定期进行检测,泄露部位未及时补救,低压三相负荷未调整至平衡状态,长期缺乏倒负荷工作等。
(六)人为破坏因素
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引起电网运行异常,不法分子毁坏电设,进行窃电,同样会引起电量损失。尤其是不法分子为达目的,盗窃电能的手段层出不穷,这些窃电方式均会给电网造成极大损害,导致局部线损率长期居高不下。
二、加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
线损率是用于评价供电企业综合技术经济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供电企业的线损管理工作结构复杂,需要协调诸多部门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出各部门的专业特长,进行综合性管理才能有效提高线损管理质量。在此,笔者总结了几点增强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
第一,供电企业很有必要设立一个完善的线损管理机制,严格界定各部门职能,合理分配各项工作,委派专人负责线损统计、线损分析以及制度考核等工作。要求各部门定期举办例会,反馈工作进展情况,养成同步抄表的习惯,定位对电能表进行维护,尽量使用多级电能表平衡法,引进新技术与新设备,以确保电网能够顺利进行,有效提高电能计量的准确性。第二,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增强表计管理力度。供电企业应设立一个部门,专门负责根据企业现阶段运营情况,对线损管理加以分析,绘制阻抗图,为降低企业线损提供参考依据。而且,供电企业的决策层应给予线理论计算工作足够重视,增强表计管理,在装设计量装置的基础上,增加校表频率,以确保表计结果的可靠性。在进行电能抄表、核对、验收等工作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尽量较少误差的发生,及时发现用电漏洞并予以补救。第三,积极落实抄表工作,认真记录每一次抄表数据,并定期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线损变化规律。在进行抄表工作时,要记录好抄表日期,以便日后核对,尽量避免估抄、漏抄现象。另外,对高压用户实施加收线损维护费的制度,定期对电力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用户用电量差异大的原因。偶尔进行突击检查,发现营业用户存在违规用电的行为则一律严惩不贷。
三、降损的技术措施与组织措施
1、技术性措施
大多数供电企业降低线损的方式主要为加大对线损管理的投资,提高线损管理力度。在技术方面,他们会定期对高耗能变压器进行更换或维修,对运行负载低或运行负载高的变压器进行重新配置。同时,会结合实际需求,对线路结构进行调整,更换大截面导线。新设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素,对电网进行无功优化配置,并对电能计量装置进行改良。在运行方面,首先要确保引入线路电压承受范围要满足电网需求,电压层次尽量简化,减轻电网运行负担,电路一运行方式要具备一定经济性,杜绝出现迂回供电、浪费电能的现象。在选择导线和变压器容量时,要在满足用电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成本。维持配变三相负荷平衡,按照技术要求连接导线。大规模使用无功补偿装置,以确保功率因数能够达到要求。
2、组织性措施
设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定期开展线损分析座谈会,会议时间、地点、参与部门、与会人员、主持人、会议内容均需做好详细记录。供电企业的决策层应给予线理论计算工作足够重视,设立电力负荷测量机制,要求部门员工定期对电力负荷进行测量。收集电网基础资料,开展培训活动,提高员工专业技能,为降低线损提供可靠依据。及时对电能情况进行测量与统计,根据目前线损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工作成果,对管理工作进行适当调整,加强计量管理。要求检修工作落实到位,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各项操作,一经出现线路异常的情况要及时疏通。在进行电能抄表、核对、验收等工作时,务必要认真仔细,尽量较少误差的发生,及时发现用电漏洞并予以补救。为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可制定线损指标考核制度。为避免电能失窃情况的发生,应尽快在敏感地区安装好防窃设备,做好防护措施,将用电设备失窃的风险降到最低,减少企业损失,提高企业生产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线损管理是大多数供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经本文研究发现,完善线损管理制度,积极引进先进理念与高新技术,坚持理论基础结合实际需求,认真落实每一个工作环节,均有利于提高线损管理质量,达到降低线损的目的。降低线损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关键,企业只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管理力度,定期举办培训与工作交流座谈会,对管理工作的漏洞进行反思并及时弥补,才能确保供电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有效控制线损,将线损降低到合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李国强.北京市海淀供电公司线损分析及管理措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
[2]曹元春.加强供电所线损分析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3,(06):94-96.
[3]宋洁.如何降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J].科技资讯,2013,(04):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