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实验中提高学生能力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taoxia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在操作中的动眼动手和动脑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又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总之,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在生物实验中让学生熟悉基本功,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必须让每个学生亲自去做每一个实验,确保每个学生都动手,如显微镜的使用,装片的制作等是生物实验的基本功,尤其是显微镜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例如: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得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这几个复杂过程,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如果显微镜不能正确熟练使用,装片做的再好,也观察不到应有的现象,使实验前功尽弃,所以实验前,单独拿出两节课进行基本功训练,使每位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达到熟练程度,从镜头的安装,视野的调节,装片的安放到观察方法都能熟练准确进行。通过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很快,在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能很快在低倍镜下看到植物细胞中紫色大液泡,换用高倍物镜调节也较清楚。装片制作基本功也很重要,如在实验中训练学生怎样盖盖玻片,才能使装片不出现气泡等。
  二、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实验前教师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提出这样几个问题:①此实验为什么要用紫色的洋葱?②实验中30%蔗糖溶液改成10%或50%的浓度实验结果会怎样?③质壁分离的条件是什么?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中,可提出这样问题1?。为什么要选用刚培养出来的新鲜根尖?2。为什么要设计去浮色这一步骤,并选用蒸馏水冲洗?3。为什么要设计对比实验?如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样教师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三、在实验中重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的改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实验完成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好的装片,让全班学生对比看,对实验效果差的同学,不急于指出毛病出在哪,而帮助他们分析没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各种可能情况,让他们自己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每个细胞的形态,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一步骤出现错误,通过分析,学生得出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解离时间短,二是制片过程压片没压好。在同一实验中细胞有时会出现颜色过浅,学生会分析出可能是漂洗和染色时间短所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今后的实验中,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步骤,主动提出问题,如某一步骤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不这样会怎样,对实验的某一部进行改革,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兴趣,也培养了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划滤液细线是难题,用书本说的毛细吸管划,往往一次很难成功,但学生有的用废油笔去划,有的用盖玻片边缘去划,得到的效果更好。在植物细胞壁分离和原实验中,用1摩尔KNO3溶液代替30%蔗糖溶液,质量分离速度较快,而且便于实验后的清洗,还有的同学在实验中加入红墨水,通过染色,效果更好。所以我鼓励学生敢于对实验进行改革,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能力。
  通过对学生实验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以及注重实验结果,分析和改进,确实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生物实验,也培养了学生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认真求实的良好实验习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化学教学要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动力  新课标中指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
期刊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辅助课堂教学的媒体,只要能说明问题,越简单越好。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是一种不能被代替的教学媒体。采用录像实验教学,效果显着,真实可信。计算机软件模拟化学反应原理,可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投影机既可投影片,还可投影实验,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合理、科学地选择媒体辅助教学,对学生化学概念的形成、化学原理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有帮助。  随着
期刊
有人这样形容数学:“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作为一个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的佼佼者,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惧怕”数学的现象目前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引起重视,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仅就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方面浅谈如下: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对他
期刊
【摘要】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力学部分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先隔离再整体,也可以先整体再部分隔离。这就是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综合应用时,系统的运动情况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第二,系统处于不平衡状态且无相对运动;第三,系统内部分平衡部分不平衡。  【关键词】 整体法;隔离法;力学    在力学中,解决力学问题时,往往遇到这样一类情况:题中被研究的对象不是单一的
期刊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化学教学中不能机械地用一成不变的具有程式的教学方法,应灵活地变换和改进教学方法,但始终不变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处处围绕这个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和学协同发挥最佳作用。怎样从实际出发,运用好教学原理、教学规律来选择好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方式,将合作探究引进课堂  新课程理
期刊
所谓的素质教育从字面上看可以被简单理解为“以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具体而言,素质教育是指利用环境因素和教育的积极影响,在对人们已有发展水平和可能发展潜力作出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人都在其已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其可能发展的范围内充分发展,从而促进社会意识向人们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使全体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体
期刊
教学语言艺术正如一位著名教育专家说的:它是专业语言,它集哲学语言的深刻,逻辑语言的严谨,语言学的规范,数学语言的精确,文学语言的生动,相声语言的幽默,群众语言的通俗于一身,是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它向我们揭示了作为课堂教学这一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的教学。课堂教学由于其语言环境的特殊性更需要科学的艺术性,就要求教师是一个集演员,编剧,导演于一身的全才,不仅要对“文学编著”(教材)有深刻的体验
期刊
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所谓 “ 单元自学 ”教学法,是以单元教学为基本结构,围绕教学目标组织安排课堂教学,辅之以经常的、及时的反馈、矫正措施,和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时间、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行之有效的学习帮助,使绝大数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为下一单元的教学和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便继续学习。 “ 单元自学
期刊
【摘要】 近年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行,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等方方面面都提出全新的挑战,全文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主要倡导教学理念、内容和方式应更加流行、生活化。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文字,运用中国文字,享受中国文字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流行化;生活化    一、前言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
期刊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