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翰 我太难了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tx0012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开年大戏,反特悬疑剧《破局1950》在CCTV-8播出后,获得了悬疑剧迷们的首肯并引发强烈反响,首播第一集CSM全国网实时收视突破15,雄踞酷云、CSM双网第一!它也成为当晚同时殴最热的节目内容,可谓是不负央八开年大剧称号。该剧讲述了1950年抗美援朝时期,公安人员刘玉娥(苗圃饰)、韩立冬(何明翰饰)等人为保护通往朝鲜前线的唯一一条铁路大动脉沈安铁路,与特务展开殊死较量的故事。何明翰在剧中饰演细致入微、侦察力超群的侦察员韩立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自己是“全剧最忙”的。
  笑称自己是全剧“最忙”的
  《破局1950》聚焦抗美援朝,着力刻画了烽火时代反特公安的热血群像。该剧带给观众的不仅是历史,更是信仰的传承。为了还原历史,导演何涛及主创人员下足了功夫,“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包括当时的社会氛围都做了细致的调查,力求所有服化道细节都有历史出处。”编剧苏霆从2015年便开始剧本创作,到2018年才算真正完成,谈及剧本创作,他感慨万千,“因为他们值得写,这段历史值得写,真实的故事永远最精彩,我有义务展现给大家。这些英雄用鲜血和生命筑起了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向这些英雄们致敬。”
  谈及自己饰演的韩立冬,何明翰坦言:“他是一个从草根走出来的人民公安。他从小混迹于火车站附近,起初性格是活泼调皮的。后来在和苗圃饰演的刘玉娥认识并合作后,他才慢慢走向了成熟。他是很聪明灵活的,既善于伪装自己,又掌握很多技能,比如会画画、会算命、会射击,能够让自己很好地潜伏在敌人中。我觉得韩立东是一个非常饱满多变的角色。作为演员来说,他的表演空间非常大,戏量也很大。”他笑称自己是全剧最忙的角色。“他忙着抓特务、忙着哄小妹妹、忙着和刘玉娥破案。所有的事情都有他的参与。”
  何明翰告诉记者,出演了这部剧,才让他明白人民公安是时刻处于危险的一群了不起的人。“抗美援朝时期,有很多普通人看不到的斗争,人民公安一直在和敌人进行着斗争,时刻有生命危险。另外,我也了解到,我们国家在1950年抗美援朝时也经历着很多的困难和危险。比如敌人预谋要切断我们的运输线,要用炸药炸掉整个沈阳铁路,要把大桥炸断,在这种危急时刻,是人民公安粉碎了一个又一个敌人的阴谋诡计,跟他们做着殊死斗争。”他表示,希望年轻观众也能多看看这部剧,了解一下先烈们是如何拼命才能保住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寒冬被摁进水缸致眼睛发炎
  《破局1950》的总制片人梁仁红更是透露该剧从酷暑拍摄到严冬,工作人员们都经历了零下二十几摄氏度严寒的考验。谈及出演这部戏的感受,何明翰认为与以往相比真是“太难了”。难点主要有,男主角韩立冬有1100多场戏,戏量差不多是之前演男一号的两倍多,开拍90多天,从早拍到晚,没有休息过—天。全剧基本在东北各地拍摄,最冷时零下20多摄氏度,冻得台词都讲不出来了。何明翰说,这次是自己第一次演一位侦察员,是新中国刚成立时的公安干警。剧中的打戏很多,演员都是亲自上阵。何明翰感觉用替身的话效果会差很多,也逃不过观众的眼睛。
  何明翰回忆,有一场被摁在水缸里的戏至今让自己心有余悸。说:“我们这部戏是在东北拍的。这场戏是我因为计划失败,被敌人抓住。他们把我摁在一个大酒缸里。当时气温大概有零下十摄氏度左右,特别冷。东北的水更是冰冰凉。我就被他们摁在水缸里来来回回拍了十多条,各种角度,各种姿势。那场戏拍完,我感觉自己的头都在冒烟儿。回到酒店,我的两只眼睛都红了,发炎了。”
  夸苗圃是个“硬汉”
  剧中,何明翰饰演的韩立冬和苗圃饰演的刘玉娥组成了一对“不打不相识”的搭档,两人饱经磨难,最终一起成功破案。苗圃评价何明翰:“他很风趣,每天都活力四射的,好像一点都不累。特別能被他的活力感染。”苗圃还赞剧中两人是“一老一少、一文一武、一柔一刚,绝配!”
  不过,何明翰却表示自己和苗圃的年龄差距并不悬殊,他说:“其实没差多少岁,但她气场强,上来就感觉比我大很多岁。”而回忆起两人的首度合作,何明翰表示,她才是个“硬汉”。“我们冬天拍戏的时候,室外温度都是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很多女孩子都受不了寒冷的。但是苗圃一点不怕,经常会和我一起苦中作乐。比如我们对词的时候,她在那边做扭腰运动,我在这边做俯卧撑。她骨子里有点男孩子气,说话也很直接,蛮调皮可爱的。”
  不看到最后,观众不会知道谜底
  《破局1950》以铁路公安与敌特的对弈作为切入点,通过一桩桩扑朔迷离的案件,一次次敌特的破坏,直观地反映出当时局势的紧迫感。剧情发展高能反转不断,适时又有韩立冬轻松诙谐的幽默加以凋剂。张弛有度的剧集节奏,让观众们在切身体会烽火时代的同时又能得到身心放松。
  何明翰告诉记者,该剧是悬念十足的谍战剧。“它有很多看点,情节非常紧张,一环套一环,每个人物的真实身份都没有曝光,观众不看到最后是不可能知道谜底的。连我当时看完剧本都根本不知道老刘到底是谁。我相信观众在看剧的时候,会被剧情带着层层深入,就像玩狼人杀游戏一样,永远不知道谁是真正的杀手,谁是真正的警察。”
  何明翰透露,自己参演的另—部大制作《孤城闭》将于春节前后播出。导演是曾导过《知否知否》的张开宙。何明翰在剧中扮演的是北宋状元王拱辰,虽说戏份不多,但台词很考验功夫,因为所有台词几乎都是文言文,就像在背古辞典一样。
其他文献
新旧年交接,各个电视台都在播出跨年晚会。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也让每一场晚会精彩纷呈,可谓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  不过,还是有一点小想法。像这样的联欢晚会,少不了经典的老歌来引发大家的共鸣,触动大家的回忆,其實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甚至可以和演唱者在荧屏内外互动合唱,这样,联欢的效果也自然会非常之好。比如,歌手孙燕姿演唱《遇见》,就引得全场歌迷一起大合唱,让歌者的演唱以及歌曲的内涵再一次拨动了人
期刊
日月跳丸,光阴脱兔。回忆我与北京广播电视的缘分,要从1991年说起。  是年1月15日,偶阅《北京广播电视报》,一则《征联启事》跃入眼帘:为活跃老年生活,增加新春气氛,北京电视台《金色时光》(原《老年之家》)栏目将于春节期间举办征联竞赛活动。  儿时只读过一本毛边纸、红竖格、线装、手抄本《常用对联》的我,对此活动产生了兴趣。初稿写成后经多次修改,我选出3副寄往报社。没想到,3月中旬,我收到了北京电
期刊
某日整理旧物,竟意外地翻出了30多年前市献血办发给我的献血证,当年献血的情景重新浮现在眼前。  我们国家现在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而从我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上世纪80年代,到1998年10月1日我国献血法正式实施之前,献血的形式是义务献血和无偿献血并存。当年在我们北京市,还看不到现在街头常有的采血车,献血主要靠单位组织。每年由市献血办向各单位下达献血指标,单位再给各个部门分派指标。由于各部门人数不
期刊
本报独家策划  每一个画面都是现场  每一个案件都是警钟  每一位记者都是战士  还记得20年前的自己什么模样吗?  蹒跚学步、意气风发,还是早已功成名就?呵呵,别拽了。比你对这20年记录更清晰的是它——诞生于1999年12月27日的BTV科教《法治进行时》。从那一天起,这档节目就成为了时代最忠实的记录者,将你我他生活定格于荧屏的同时,更守望着北京老百姓的一方平安。  爱看电视的北京观众都有个习惯
期刊
2019年完成18个街道级共商共治项目、28个社区级共商共治项目,百姓生活“舒心了”。  “现在楼顶做了防水之后,也不漏水了,蚂蚁也没了,屋里干干净净的,我们生活舒心了。”说起亲眼见证实施的“林萃西里一期楼顶绿化用土清理项目”,奥运村林萃西里小区居民汪胜清满意地说道。  2020年1月2日,奥运村街道召开党政群共商共治2019年工程总结评议会和2020年共商共治工程立项会。街道百余名议事代表对20
期刊
“品读经典”:文学经典里的中国年  1月18日17:30城市广播FM107.3/AM1026《教育面对面》播出  年年过春节,但春节有什么讲究?古人、文人又是如何过节的?春节除了是一种传统节日之外,在中国社会还承载着哪些文化传承?本期节目,从《四大名著》中的过节场景说起,看“贾府如何过除夕”;再到林语堂的《京华烟云》、梁实秋的《过年》、老舍的《北京的春节》,将名人经典中的“年味儿”收集成篇,邀您品
期刊
1962年,我在承德師专工作,我未婚妻在滦平师范学校教书。那时我已28岁,我的婚姻问题成了母亲的心病。当母亲得知我已有了对象,就让哥哥写信催我们回家完婚。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我们想:现在怎么结婚?要什么没什么,别说没钱,就是有钱也买不到东西啊。可是转念又想,恭敬不如从命。所以一放寒假,我们就各自背着行李,回我的老家北京平谷鲁各庄了。  父母、哥嫂已将我家的老房子腾出来,哥嫂要搬进去住,让我们住他
期刊
北广朗诵艺术团(简称:北广朗诵团)隶属于北京广播电视报社,于2017年成立,是一支由民间朗诵爱好者组成的艺术团队。北广朗诵团培训班每周四、周六上午组织学员在报社总部进行学习,为学员请来了资深的朗诵老师给大家授课,参加过3期培训班的学员将成为朗诵团的正式队员,并有机会代表團队参加各种性质的演出和比赛。团队已经邀请了现代著名诗人、朗诵家阿紫作为形象代言人,欢迎热爱朗诵的朋友加入到我们的团队中来。  联
期刊
1月6日上午,新年伊始,一场诵读会拉开帷幕,“书香缕缕润新年”经典诗文诵读会在东城区第一图书馆三层报告厅举办,诗友们用优美悦耳的诵读声,迎接全新的一年,80多名读者到场聆听。  活动由颁奖仪式与朗诵会两部分组成。去年10月,由首都图书馆联合北京市各区馆共同举办的2019年阅读北京“我和我的祖国”全市诵读大赛决赛,东城区第一图书馆选派的个人组选手侯志刚(参赛节目:《老水手的歌》)和集体组参赛节目:《
期刊
本报讯(记者 常江)日前,“2019北京榜样”颁奖典礼在北京广播电视台隆重举行,年度“北京榜样”年榜、月榜人物齐聚一堂。201 9年度“北京榜样”年榜人物揭晓,张卫东、赵鑫、田刚印、李建华、喻中升、张琳、伊然、闫永杰、刘玉坤、潘和永当选,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61位科学家群体、国庆70周年阅兵女民兵方队获得年度特别奖,马小卫等51人和北京协和医院救助团体获得“北京榜样”提名奖。  2019年2月,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