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剑突肋缘下与纵劈胸骨手术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对比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并评价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前纵隔病变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同一诊疗组接受手术治疗的528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分为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前纵隔病变切除术组(胸腔镜组,402例)和纵劈胸骨前纵隔病变切除术组(纵劈胸骨组,126例)。经倾向评分匹配,胸腔镜组获得与纵劈胸骨组相同的126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肌无力缓解情况、患者满意情况、疼痛情况及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无术中转开胸。纵劈胸骨组、腔镜组在手术时间[(106.3±32.7)min对(53.2±37.3)min]、术中出血量[(138.2±26.7)ml对(38.2±10.3)ml]、胸腔引流时间[(3.3±1.6)天对0天]、术后住院时间[(5.0±2.5)天对(2.5±1.8)天]、患者满意度评分(6.1±2.3对8.9±1.2)、疼痛评分、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4.8%对0.8%)和肌无力危象发生率(7.1%对1.6%)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肌无力缓解、总体并发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胸腔镜剑突肋缘下前纵隔病变切除术治疗合并前纵隔病变的重症肌无力,手术彻底性不劣于纵劈胸骨术式,但其更加微创化,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限制性裸支架应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支架象鼻远端的疗效。方法2016年11月至2018年2月,我院大血管中心对20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需做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的患者同时行限制性裸支架置入。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34~68岁,平均(50.85±8.49)岁。在胸降主动脉内释放裸支架,再将支架象鼻置于裸支架内,出院前复查主动脉CTA,观察支架位置及
目的研究接受大动脉调转术(ASO)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心室流出道狭窄(TGA/LVOTO)患儿的病例特征,分析患儿术后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TGA/LVOTO患儿接受ASO手术后的不良预后事件,包括术后死亡、再次手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VI)、二尖瓣关闭不全(MVI)、左心室流出道再狭窄(re-LVOTO)和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及其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39例TGA/LV
目的研究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早期给予左旋精氨酸雾化吸入对肺换气功能的保护作用,以及对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4例行肺叶切除术且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精氨酸组术后4 h之内给予左旋精氨酸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雾化吸入,术后其他治疗用药与精氨酸组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氧合指数、肺泡-动脉氧分压差,一氧化氮浓度及超声心动图、机械通气、滞留ICU、血流动
目的探讨以大隐静脉和乳内动脉为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方案对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患者生存率、心绞痛复发率和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17年6月64例弥漫性右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行冠状静脉动脉化旁路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移植血管不同分为大隐静脉组(40例)和乳内动脉组(24例),比较两组随访生存率、旁路移植血管/心中静脉通畅率、心绞痛复发率、手术前后NYHA分
主动脉窦瘤破裂(ruptured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RSVA)少见,起病急,进展快,可迅速对心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故一旦确诊应尽早进行治疗。应用导管法对RSVA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严格掌握介入手术适应证及规范操作,选择封堵器以固定盘能够尽量将窦瘤入口周边薄弱部分完全封闭,且不影响主动脉瓣及右冠状动脉开口为原则,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
期刊
目的评估基于心脏CT数据的3D建模,以及应用国产3D打印机进行打印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者心脏模型的精确性。方法2018年4月至2018年6月,我院应用国产3D打印机对50例复杂先心病患者的心脏进行3D打印。患者中位年龄24个月(1个月~61岁),病种包括肺动脉闭锁、右心室双出口和大动脉转位等。每例患者选择3个测量位点(共150个),行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配对t检验及Bland-A
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40例心房黏液瘤患者采用股动、静脉插管,行体外循环下黏液瘤切除术。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全胸腔镜组(23例)和小切口组(17例)。两组手术均顺利,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与小切口组比较,全胸腔镜组在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和切-缝皮时间方面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后伤口疼痛程度较轻,72 h内吗啡累积用量较小,ICU观察时间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
期刊
目的对比研究全腔镜Ivor-Lewis食管癌切除及空肠造瘘术与腔镜联合上腹部小切口同类手术的近期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科同一治疗组完成食管中下段癌根治术160例临床资料,其中79例在无腹部小切口全腔镜下完成Ivor-Lewis食管癌切除及空肠造瘘术(全腹腔镜组),81例在腔镜联合上腹部小切口下完成Ivor-Lewis食管癌切除术并同期置入鼻肠管(腹部小切口
目的总结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DCAD)临床特点,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联合选择性心中静脉动脉化(SCVBG)治疗DCA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61例行OPCABG+SCVBG治疗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倾向性评分原则,与同期行常规OP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进行匹配对比研究。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SCVBG
为了加强西藏自治区卫生人才建设,中共中央组织部牵头启动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工作。其目的是打造一支能力强、信得过、留得住的医疗人才队伍,实现"大病不出藏"的基本目标,完善西藏自治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的自我培养能力。自从2015年8月开始,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对口援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先后采取递进式教学、分层定向培养和梯队规划等多种方式,为西藏自治区重症医学人才队伍的建设,进行了积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