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13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结束对中国的访问,从浙江杭州乘美国空军专机离境。马伦称其对此次访华非常满意,但是从访问内容上看,在其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不知其是否会有当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时的黯然神伤?
当年司徒雷登在全面调研了国共两党两军形势后,对美国干预中国内政的前景不再抱有希望,而被美国政府召回国内,不得不黯然离开中国,毛泽东同志为其写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来号召国内爱好和平的人们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独立自由。
马伦在此次访问中享受到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军事透明待遇,可以说是西方军人与中国军队的最近距离亲密接触。其首先访问了中国最神秘的军种第二炮兵司令部,这自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之后已经成为美军高层访华的保留节目,此后盖茨也将其作为主要行程,但作为国防部长,这两位均为文职人员,这使马伦成为美军访问这一战略力量的首位现役军人。之后其不但坐到了国产苏-27座舱内,还参观了东海舰队的新型潜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的接待讲话中,也实际表明了中国DF-21D反舰弹道导弹和歼-20隐身飞机的存在,这种透明在中国军队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透明交流让马伦在中国人民大学作的“亚洲的合作安全与地区稳定”演讲中,由衷地将中国是“崛起大国”的正在进行时态更换为了完成时态。这一心路历程的转变也许同当年的司徒雷登有几许相似。
只是不知美国政府是否会从上个世纪中叶司徒雷登的黯然神伤中吸取教训,从马伦的转变中正确认识中国当前的形势。但事实似乎再次警醒人们,美国并未改变其半个世纪前“纸老虎”的本性。在马伦访华前,美国纠集南海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再次企图向中国发起挑衅,甚至在马伦访华期间,策动海军最新型“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德克萨斯”号高调抵达韩国釜山,这似乎与几个月前盖茨访华时有“好事者”认为中国变相公布歼-20有威慑盖茨之意如出一辙。而“德克萨斯”号在釜山驻训期间向媒体大肆炫耀武备。韩国媒体宣称,美军过去甚至连潜艇的行踪都要隐藏,现在突然连核潜艇的内部都毫无隐藏地公开,这其中有着特别的意图。可见,威慑“已经崛起的大国”的意图无疑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当初我们别了司徒雷登后,美国政府仍然坚持大肆军援国民党军队,支持反人民的一方,这一幕在美国前任国防部长身上一再重演,美国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盖茨都在访华余温未消之时,突然以某种形式宣布对台新的军售案,使中国与美国军事交往中一再出现不和谐之音,只是不知道此次经历“透明之旅”的马伦是否能说服美国政府,使其避免像前两任国防部长一样面临司徒雷登式的尴尬?
当年司徒雷登在全面调研了国共两党两军形势后,对美国干预中国内政的前景不再抱有希望,而被美国政府召回国内,不得不黯然离开中国,毛泽东同志为其写了《别了!司徒雷登》一文,来号召国内爱好和平的人们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国家独立自由。
马伦在此次访问中享受到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军事透明待遇,可以说是西方军人与中国军队的最近距离亲密接触。其首先访问了中国最神秘的军种第二炮兵司令部,这自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问之后已经成为美军高层访华的保留节目,此后盖茨也将其作为主要行程,但作为国防部长,这两位均为文职人员,这使马伦成为美军访问这一战略力量的首位现役军人。之后其不但坐到了国产苏-27座舱内,还参观了东海舰队的新型潜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的接待讲话中,也实际表明了中国DF-21D反舰弹道导弹和歼-20隐身飞机的存在,这种透明在中国军队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种透明交流让马伦在中国人民大学作的“亚洲的合作安全与地区稳定”演讲中,由衷地将中国是“崛起大国”的正在进行时态更换为了完成时态。这一心路历程的转变也许同当年的司徒雷登有几许相似。
只是不知美国政府是否会从上个世纪中叶司徒雷登的黯然神伤中吸取教训,从马伦的转变中正确认识中国当前的形势。但事实似乎再次警醒人们,美国并未改变其半个世纪前“纸老虎”的本性。在马伦访华前,美国纠集南海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再次企图向中国发起挑衅,甚至在马伦访华期间,策动海军最新型“弗吉尼亚”级攻击型核潜艇“德克萨斯”号高调抵达韩国釜山,这似乎与几个月前盖茨访华时有“好事者”认为中国变相公布歼-20有威慑盖茨之意如出一辙。而“德克萨斯”号在釜山驻训期间向媒体大肆炫耀武备。韩国媒体宣称,美军过去甚至连潜艇的行踪都要隐藏,现在突然连核潜艇的内部都毫无隐藏地公开,这其中有着特别的意图。可见,威慑“已经崛起的大国”的意图无疑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当初我们别了司徒雷登后,美国政府仍然坚持大肆军援国民党军队,支持反人民的一方,这一幕在美国前任国防部长身上一再重演,美国前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盖茨都在访华余温未消之时,突然以某种形式宣布对台新的军售案,使中国与美国军事交往中一再出现不和谐之音,只是不知道此次经历“透明之旅”的马伦是否能说服美国政府,使其避免像前两任国防部长一样面临司徒雷登式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