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o样激酶1和鼠双微体基因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IANYU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Polo样激酶1(PLK1)以及鼠双微体基因2(MDM2)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和长治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21年3月病理确诊的99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组织中PLK1蛋白以及MDM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χ2检验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PLK1蛋白和MDM2蛋白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胃癌组织PLK1蛋白表达率为79.80%(79/99)、对应癌旁组织PLK1蛋白表达率为12.12%(12/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283,P<0.01),胃癌组织MDM2蛋白表达率为66.67%(66/99)、对应癌旁组织MDM2蛋白表达率为26.26%(26/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486,P<0.01)。PLK1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602、6.550,P<0.05);MDM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5.263、9.949、4.583,P<0.05)。

结论

PLK1蛋白和MDM2蛋白过度表达可能促进胃癌恶性增殖及转移,联合检测上述两项指标有助于判断胃癌恶性程度、转移潜能和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腹膜后脂肪肉瘤(RLS)术前外周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手术的207例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最大约登指数将NLR划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并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在本组研究中,低NLR共95例,高NL
目的对比弹性棒非融合术及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4/5椎间盘突出(LDH)的临床疗效、椎间隙高度及腰椎-骨盆矢状位参数等数据的变化,评估弹性棒系统在临床中长期应用的价值。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57例单节段腰4/5 LDH患者,分为融合组31例,非融合组26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OA)和腰
目的测试体外肺灌注(ex-vivo lung perfusion,EVLP)联合体外抗生素治疗移植前肺炎链球菌急性感染大鼠供肺的疗效,定量分析供肺感染后细菌载量的变化,评估体外肺功能。方法大鼠经气管注入或0.5 ml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或0.5 ml含105肺炎链球菌的PBS溶液(感染组、感染治疗组)后获取心肺供体。对照组和感染组不接受抗生素治疗,感染治疗组在常温EVLP灌注液中加入
目的探讨诺雷德联合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对早期乳腺癌雌激素(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E-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0年2月至2016年1月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85例Ⅰ~Ⅲ期HR+乳腺癌患者按均衡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除常规手术和化疗外,对照组140例给予他莫昔芬(TAM) 5年内分泌治疗,研究组145例给予卵巢功能
目的评价组织灌注实时探测仪(O2C)术后监测游离皮瓣灌注状态的效果及其预警并发症发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整形外科完成的20台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收集术后使用O2C监测皮瓣获取的氧饱和度、血红蛋白含量、血流量和流速等数据,并记录术后2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O2C预判并发症发生的准确性进行归纳分析。结果O2C监测发现共4例游离皮瓣存在灌
期刊
期刊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小鼠生殖细胞发育中的功能。方法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SIRT1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小鼠模型,所有小鼠均为C57BL/6背景。提取对照组(Con)小鼠和SIRT1雄性生殖细胞特异性敲除(cKO)小鼠睾丸总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cKO小鼠睾丸组织SIRT1信使RNA水平(0.14±0.04)低于Con组(1.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