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自然早产和干预性早产的病因与高危因素,干预性早产的最佳分娩时间和不同孕周分娩对于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早产儿120例作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0例早产儿中有86例为自然早产,34例为干预性早产。其中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胎膜早破、阴道炎、瘢痕子宫、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既往有流产史或早产史为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妊娠合并症及其并发症为干预性早产的高危因素。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明显较自然早产的剖宫产率高。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早产儿的预后无明显差异,但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较孕周大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明显更差。结论:及时发现并防治可能引发早产的高危因素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尽可能地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再终止妊娠可以有效地改善早产儿的预后。
【关键字】自然早产;干预性早产;分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23-01
早产为围生期儿死亡的第二顺位死因,亦为造成新生儿致残的重要原因。凡妊娠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分娩的均认定为早产,所产下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在1000-2499g之间。自然早产约20%至今原因不明[1];干预性早产又称医源性早产,是指因为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不得不提前终止妊娠所致的早产[2]。早产儿病死率较高,即使存活也常合并有严重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症、脑瘫、视力或者听力障碍等,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以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便临床上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尽量减少发生率和改善早产儿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有1438例孕妇进行分娩,其中早产例数为120例,早产发生率为8.34%。其中自然早产86例,干预性早产34例。孕妇年龄为21-41岁,平均为28.83岁,孕周为28+2周-34+2周,平均孕周32+2周。
1.2 方法 对我院120例早产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发生的主要病因以及两种分娩方式对于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孕周数对于早产儿预后的影响以及孕周对于早产儿并发症与病死率的影响。
1.3 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依次为胎膜早破、阴道炎、瘢痕子宫、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的工作中应该重视上述几类疾病对于胎儿的影响。
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明显较自然早产的剖宫产率高,但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早产儿的预后无明显差异。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较孕周大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明显更差,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应该适当才需一些措施来延长孕周,以此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对于合并多胎妊娠等可能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产妇应该采取提前住院观察保胎,孕期患有阴道炎的患者应该及时对其展开治疗,及时发现并防治可能引发早产的高危因素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对于干预性早产的患者,应该重视妊高症和前置胎盘的患者,并及时的给予患者干预措施,以延长孕周为早产儿的各个系统发育尤其是肺部的发育提供尽可能更长的宫内妊娠时间。临床上应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引产的情况[3]。若无法避免干预性早产,则应该明确干预性早产的最佳时机和方案,以确保新生儿存活率及往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卞晓阳.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危险因素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9):89-90.
[2] 麦炜碧,高云鹤,陈励和.自然早产与医源性早产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5):364-365.
[3] 薛淑媛.医源性早产109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4):988-989.
【关键字】自然早产;干预性早产;分娩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723-01
早产为围生期儿死亡的第二顺位死因,亦为造成新生儿致残的重要原因。凡妊娠满28孕周至37孕周之间分娩的均认定为早产,所产下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出生体重在1000-2499g之间。自然早产约20%至今原因不明[1];干预性早产又称医源性早产,是指因为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不得不提前终止妊娠所致的早产[2]。早产儿病死率较高,即使存活也常合并有严重疾病如:呼吸窘迫综合症、脑瘫、视力或者听力障碍等,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以我院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早产儿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以便临床上尽早发现、及时干预、尽量减少发生率和改善早产儿预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到2014年1月我院妇产科共有1438例孕妇进行分娩,其中早产例数为120例,早产发生率为8.34%。其中自然早产86例,干预性早产34例。孕妇年龄为21-41岁,平均为28.83岁,孕周为28+2周-34+2周,平均孕周32+2周。
1.2 方法 对我院120例早产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发生的主要病因以及两种分娩方式对于早产儿预后的影响,孕周数对于早产儿预后的影响以及孕周对于早产儿并发症与病死率的影响。
1.3 统计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本次研究表明,自然早产的主要病因依次为胎膜早破、阴道炎、瘢痕子宫、多胎妊娠、羊水过少;干预性早产的主要病因依次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羊水过少、胎儿窘迫。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在临床的工作中应该重视上述几类疾病对于胎儿的影响。
干预性早产的剖宫产率明显较自然早产的剖宫产率高,但不同的分娩方式对于早产儿的预后无明显差异。孕周小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较孕周大于34周的早产儿预后明显更差,提示我们在临床上应该适当才需一些措施来延长孕周,以此来改善早产儿的预后。对于合并多胎妊娠等可能导致胎膜早破的高危产妇应该采取提前住院观察保胎,孕期患有阴道炎的患者应该及时对其展开治疗,及时发现并防治可能引发早产的高危因素可以减少早产的发生。对于干预性早产的患者,应该重视妊高症和前置胎盘的患者,并及时的给予患者干预措施,以延长孕周为早产儿的各个系统发育尤其是肺部的发育提供尽可能更长的宫内妊娠时间。临床上应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引产的情况[3]。若无法避免干预性早产,则应该明确干预性早产的最佳时机和方案,以确保新生儿存活率及往后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卞晓阳.自然早产与干预性早产危险因素及对策[J].北方药学,2013,10(9):89-90.
[2] 麦炜碧,高云鹤,陈励和.自然早产与医源性早产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5):364-365.
[3] 薛淑媛.医源性早产109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4):98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