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骨髓坏死一例

来源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19890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 ALL)是一种恶性疾病,占成人急性白血病的20%~30%. 目前,对于ALL国际上已有了较统一的诊断标准,不同研究组也报道了系统的 ALL 治疗方案,其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率可达70%~90%,3~5年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率达30%~60%[1]. ALL的诊断应采用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诊断模式[2-3],其中细胞遗传学可根据染色体核型预测患者的预后. 骨髓坏死(bone marrow necrosis,BMN)是指涉及多种病因和疾病导致的骨髓造血组织和基质细胞大片坏死,细胞溶解破坏,骨髓涂片形态结构不完整, 组织病理可见骨髓细胞坏死及大片嗜酸性结构不清的无定形物[4-6].BMN多见于各种实体性肿瘤,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等,也可见于重症感染、败血症等,其中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尤以急性白血病最常见[7-8].近期我科收治了1例Ph(+) ALL 伴BMN 的患者,诊断明确,治疗有效,现报告如下.
其他文献
近年来,保存多年的肿瘤DNA样本、新鲜冷冻组织和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组织,已经能够广泛用于肿瘤相关突变基因筛选、基因诊疗、恶性肿瘤流行特征及动态分析等工作,因而逐渐
组织包埋是否规范对组织切片具有重要意义.组织摆放和方向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切片的质量及诊断的准确性.本文就组织包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与讨论,以提高组织包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