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加强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意义
  高中数学的学习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考的需要。近年,应用题在高考试题中又出现加大考查的力度,重在考查能力的趋势,应用题的教学更加成为数学教学中的热点。
  二、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差的原因
  1.对数学的价值认识不足
  数学作为从量的方面处理现实世界中各种关系的科学,当然也要处理有关生产关系的问题,这就是数学的价值。数学的价值、数学结论的形成与发现过程、数学对科学进步所起的作用等,许多学生认识不到。往往对数学的认识片面化、狭隘化,比如许多学生认为“数学不过是一些逻辑证明和计算”,甚至认为“数学只是一个考试科目”。
  2.用数学的意识差
  用数学意识,简言之就是用数学的眼光,从数学的角度观察事物、阐述现象、分析问题。显而易见,学生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缺乏用数学的自觉性,又从何谈用数学解决问题。
  三、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方法
  拓宽对数学的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都有好处,而且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知识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能否对数学产生兴趣,主要依赖于我们的教学实践,与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密切相关。首先,教师必须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多下工夫,狠下工夫,从数学应用的角度处理数学、阐述数学、呈现数学,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和操作水平。其次,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功能。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科学排比,把抽象的概念、深奥的原理拓展为生动、有趣的典故、发现史,或恰当地运用图片、模型、多媒体教学的手段,促进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知识应用素质的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应用型问题有着丰富的社会信息,多视角的横向联系,多层次的能力要求,其多功能的教育价值早已是众所公认的事实,它已成为学生观察了解社会、认识评价社会的一个窗口。
  (作者单位 河南省濮阳清丰一中)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六年要达到:“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信息社会,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是阅读。要想
在党员干部中如何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
<正> 中国经学史中的“学派”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作为封建文化主体的“经学”,有着各种不同的学派。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董仲舒等用阴阳五行说和《公羊
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容忽视。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掌握朗读的规律,并且对他们进行严格的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逐步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技巧;培养;阅读能力  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用一些朗读的理论去具体指导学生的朗读实践,教给他们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掌握朗读的规律,使他们真正具有独立的朗读能力。  教师应该对朗读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对朗读予以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