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为本,提升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的教学理念。每一种理念对于师生都产生了不可小觑的作用。高中师生从化学知识背诵及记忆逐渐转移到了理解,对于可以迁移的中心知识进行了深层次理解。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知识理解 教学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一)理解是化学的教学目标
  在《多元智能》一书中,加德纳提出这样的观点:“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真正理解能力并可以学以致用的人才。”他强调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教学的直接目标。在中国,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刘知新和王建成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水平,将教学目标分为知道、记忆、理解、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五个层次,可见,理解对于化学的知识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师对“理解”缺乏清晰认知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不完整、不灵活、惰性等缺点。学生只是在被动接受教师强加的结论,对于结论的形成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学生可以考出不错的分数,却很难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二、促进高中化学知识理解的教学策略
  (一)基于学生所学的知识作为设计教学的土壤
  高中化学的新课改要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要以“学生学会了什么”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当学生拥有了自己知识体系时,他们就会对所出现的概念与原理进行探索,有一种深入理解的需要。对那些已经学习的知识在一种新的环境下进行思考,从而有不同的观念,让那些看似十分简单的知识显现出强大的科学价值,从而可以快速被学生接受。
  (二)以学生需要理解的知识作为设计问题的核心
  1.设计合理问题。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动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尽一切方法提出具有实际意义和教学价值的基本问题,从而使得学生通过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经验对此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通过解答的过程产生最基本的理解。
  2.安排好问题的梯度。人类对于事物的认知过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对有实际价值、深度和难度的内容进行梯度式的发问。问题组的合理设计,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可以启发不同层次的切入点思考同一个问题,从而深刻理解问题。
  (三)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构建认知结构的基础
  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核心内容就是,在认知过程中,思维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认知中,而不是一味地、被动地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提高教学的整体概括化水平;要学会引导学生思考知识的内在关系;在运用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渐促进认知的结构完善。
  1.在课堂教学多进行自主实践,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实践出真知,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会积极进行思维,激发对知识深入探究的欲望,真正理解知识的本质。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计划,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并设计为以下步骤:①锌片插入稀硫酸中;②铜片插入稀硫酸中;③锌片和铜片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观察气泡出现在哪里;④再用一根导线连接锌片和铜片,继续观察;⑤在导线之间接入电流计,观察指针偏转方向;随后教师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自己体验探索,找出问题的关键,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2.创设“变式性”的问题链,使知识全面整合。“变式性”的问题链,指问题的形式和叙述可以不断变化,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变式性”的问题链能加深对相应问题群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发散思维,有利于把输入的信息按知识结构整合成一个整体,并由知识结构向认知结构转化。
  对于这一问题,首先组织学生讨论:Fe和Br都具有还原性,少量的Cl是先氧化Fe,还是先氧化Br?由题给反应方程式分析可知,Fe的还原性比Br强,所以通入少量的C1只能使Fe被氧化,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应选B答案。
  接着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两种离子都被氧化?且后被氧化的离子是部分还是全部被氧化,如何确定?此时,教师将原题作以下变化,从实例让学生分析、探究:
  变化一:把“通入少量的Cl”改为“通入足量(或过量)的Cl”,变化后的正确答案为D(Fe被氧化后,Br也将被全部氧化,则Fe、Br两种离子系数比应符合FeBr组成的配比)。
  变化二:把“在FeBr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l”改成“在80mL 2mol/L FeBr溶液中通入4.48L Cl(标况下)”(首先要根据FeBr和Cl物质的量,判断Fe是否被全部氧化;若Fe被全部氧化后,Cl是否有剩余,剩余的Cl又是否能将Br全部氧化。如果Fe没有或恰好全部被氧化,则应选B;如果Br也全部被氧化,则应该选D;如果Br仅部分被氧化,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随FeBr和Cl物质的量比不同而不同。该题FeBr和Cl物质的量比值为4∶5,则Fe与Cl的系数比确定为4∶5,Br仅部分被氧化,其系数只能根据电子得失总数而定。)。变化后正确答案应为
  总而言之,促进高中化学的理解教学,并不代表要求学生对所有知识都进行深入理解,而是对于有实际意义及科学价值的知识进行探索,值得深入理解的内容都是一些超越了散乱而独立存在的事实或是技能。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唐德海,马勇.理解性教学理论的发生根源与逻辑起点.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理论和专家领导的引领下,立足小学数学课堂,观察记录了本县黄克研老师执教一堂数学录像课中师生的全部活动过程,并对统计得到的数据进行了客观分析。  关键词: 弗兰德斯分析系统 理论引领 实践操作 反思提升  2014年笔者负责的课题——《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观察中的操作实践研究》在市级立项后,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在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理论和专家领导的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任务驱动学习法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起。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如何运用任务驱动学习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任务驱动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自学  那么,何谓“任务驱动学习法”呢?任务驱动学习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与引导下,全体学生以解决同一个教学任务为主要目
摘 要: 本文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资助育人体系四到位、三创新、二育人和一平台即“四三二一”模式为例,探讨地方本科院校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的模式,并介绍了“四三二一”模式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四三二一”模式 资助育人体系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保障型资助显然已经不适合当前人才培养,发展型资助是社会和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展型资助指高校根据教育规律和家庭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我们除了在课堂之外多了一些时髦的词汇“自主、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自主探究”等以外,在课堂上少有作为,仍然沿用着老方法“满堂灌”。这种低效的课堂也许有学生的责任,但老师的责任更大一些。消除传统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弊端,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将教學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从而帮助他们在自
摘 要: 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幼儿发展水平和兴趣,有目的地将活动室相对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图标是一种介于实物图像与抽象符号之间的标志性符号,它比图像抽象,比象形文字形象。教师可以运用图标,为幼儿架起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桥梁。本文从运用图标帮助幼儿区分区域活动场地,运用图标帮助幼儿明确区域活动规则,运用图标帮助幼儿丰富区域内涵,运用图标引导幼儿有序摆放材料四方面進行阐述。  关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旨在构建“学为中心,互动共享”的课堂教学特色。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确定位置》为例,谈谈对建构“学为中心,互动共享”中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初步实践与体会。  一、新旧联系,引导学生充分感受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
摘 要: 对中专护生的英语学习策略调查显示,学生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了解非常有限,仍然停留在学习策略使用的认知初级阶段。中专护生使用学习策略意识有待增强,通过SBI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策略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学习策略培训的重点是介绍和引进适合学生学情的策略,即直接策略中的记忆策略和认知策略。目标使学生意识到如何学习才最有效,并为自己的学习负责。  关键词: 学习策略 中专生 SBI教学法  对于学习
他是用轮椅承载着生命之躯的作家,在精神“上帝”——地坛的引领下,战胜了死神,超越了自我,因此,他虽然注定了不能像余秋雨那样进行“文化苦旅”,不能像周涛那样“旅牧长城”,更不能像马丽华那般“西行阿里”,但他可以“躺在轮椅上望着窗外的屋角,少一些流浪而多一些静思,少一些宣谕而多一些自语”。  在当今浮躁而功利的社會大背景下,需要史铁生这样的作家和作品做我们精神的引领者,需要他和他的作品为脆弱的学生疗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落实新课改理念,我认为“预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是通过日
摘 要: 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其作用不可忽视,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译学的影响下,译者一直处于“隐身”的地位。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当代翻译理论将译者从幕后推向了幕前。本文从阐释学的观点出发,探究其对译者地位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  关键词: 译者地位 阐释学 主体性  1.引言  翻译作为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是一项重要的交际活动,译者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