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调查、分析和对策

来源 :体育师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lerm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对本校中小学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为推进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2.06.029
  1、前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课的延续和补充,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然而,许多学校由于对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意义缺乏认识,重视程度不高;再加上一些客观因素,一些学校甚至把活动课安排上其他课程;一些学校虽然活动课有安排,但内容没落实,走放羊式,致使很多学生在活动课时间里都无所事事,宝贵的时间白白浪费掉。针对这些现象,本文通过对本校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从中找出存在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为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平安学校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随机抽选我校小学部3 —5年级各一个班,中学部7—9年级各一个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为指标设计调查问卷。 共发放311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2份(小学男生87人,女生68人,中学男生84人,女生63人),回收率是97.1%。
  2.2.2 文献资料研究法
  查阅网络资料,相关论文、期刊等,并对其进行检索、分析和利用。
  2.2.3数据统计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比较与实证研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
  从表1调查结果看,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小学生有不少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用来应付考试的,女生占有较大比例。
  3.2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项目情况
  从表2看出,在活动项目上,中小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男女生之间也存在着差异,男生喜欢参加竞争性较强,活动量较大的项目,女生主要选择趣味性强、活动量小的项目。“游戏”较受女生、小学男生的欢迎。
  3.3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时间段
  从表3看出,中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在下午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有部分学生选择在早上或节假日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3.4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的持续时间
  在表4中可以看出,男生的锻炼时间明显多于女生,男生选择锻炼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比例较多,而女生多数选择在30分钟以下。统计表明,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每天1小时的人数不多,尤其是中学女生。
  3.5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组织形式
  从表5中可以看到,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自由组合的竞赛形式,小学生则是以教师指导和活动小组为主。表明中学生有较强自我参与活动的能力和较强竞争意识,喜欢和自己兴趣、爱好相同、水平相当的同学一起活动。小学生则需要学校和教师进行组织活动。
  3.6学生参加课外体育的场所
  调查发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场所,主要是学校,其次是社区,而收费的场馆所占的比例较少。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学生功课多,时间紧,采用就近的原则,首选学校;其次,社区体育设施相对滞后,学生只能在学校运动;再次,学生无经济来源,去体育场馆消费的较少。
  4 影响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因素
  4.1 对体育的认识不足
  一般学校都把升学率放在第一位,教育部门也以升学率的多少来评价教育质量高低,个别学校开设也是形式,应付上级检查。
  4.2 中小学生个体内在的因素
  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都因为感兴趣,因此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否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他们参与的频率。
  此外,男生喜欢活动量较大、竞争性较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则主要选择强度与竞争性较小,富有娱乐性的活动。
  4.3 家庭的因素
  家长对中小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是否支持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家长很反对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认为这样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从而限制了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
  4.4 学校的有关因素
  4.4.1学校领导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视程度
  领导的关心与鼓励、重视的程度会直接影响着教师、学生的参与力度,影响到各项工作的开展。
  4.2.2体育场地、器材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完善情况,影响到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影响到参加活动的次数,体育经费、场地、器材的缺乏影响到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4.2.3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太过单调乏味,降低了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如游戏、体育竞赛等。
  5 结论
  目前课外体育活动可以让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进来,但是活动的时间、强度和次数明显不足。跑、跳、投等一些列入教学大纲,体育教学课时数较多的项目不为大多数学生所青睐,然而又由于身体素质的测试,中考加分等原因,部分学生又不得不选择此类项目加以练习。
  6 对策与建议
  6.1使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提高体育的兴趣爱好,就能激发他们参加体育运动的自觉性。
  6.2各级领导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的管理。学校应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策划、组织、指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实施、领导和管理,对不按规定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管领导进行查处,对随意乱占体育活动课的教师进行批评。
  6.3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要不断更新。①学校每学期要有课外体育活动计划,除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外, 并根据季节特点安排一些运动项目,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②以班为单位,根据性别、技术水平和爱好,安排小型比赛活动,如趣味运动会、球赛、拔河等。③学校应形成自己的体育传统和风气,改变单纯以班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开展本校的体育传统项目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体育节、运动会,真正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健身功能。
  6.4改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学校应增加经费投入,购置器材。大力挖掘现有体育设施的潜力。一些财力有限的学校,应激励学生合作改进,设置一些学生喜爱的快乐体育设施。
  6.5体育教师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教师应适时参与到活动中,和学生一起跑跑步、打打球、做做操,教师的潜移默化作用,无形中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这既强健了身体,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友谊。
  6.6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学校应当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保证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不得在课程标准以外擅自提高教学要求。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中,孩子们才能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锻炼。
  6.7建立课外体育活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课外体育活动的评价是促进体育活动质量的关键。通过检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加活动的人数、次数、比赛、校运动会的成绩等,作为评价班级和个人课外体育活动依据,把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列为评选优秀学生、先进班主任、先进班级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秋荣.广州市部分学校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2003.
  [2] 余海涛,薛俊.广东肇庆市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 查与分析[J].惠州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3).
  [3] 杨坛.深圳市高中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09.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平安学校)
其他文献
Burton Dreben认为:《正义论》的主题是正义,《政治自由主义》的主题则是合法性问题.合法性问题即指在哪种条件下,某人会完全接受某种法律是合法的,即使他与这一法律并不一致
期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社会公正是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的经济伦理原则,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关键;环境公正是构建人与自
邓小平理论中虽然没有出现过人力资本字样,但却包涵了极为丰富的人力资本思想,并在人力资本使用、激励理论和实践中有所创新.
通过介绍各种疑难地下管线探测的方法,解决在城市地下管线探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