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资源利用谈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baodong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品行业的可持续性问题涉及到整个食品生产与供应链,从食品生产和加工到包装、流通和最终消费,其中每个步骤都涉及资源投入和废物与排放物的产生。笔者分析了我国大豆资源应该如何利用,并对实现大豆的生产和消费的可持续性提高大豆资源利用率提出了建议。
   今后20年中,世界需要生产足够的食品来供养每年新增的7000万人,同时它也需要满足与增加收入和改变与生活方式有关的、日益增加和不断改变的食品需求。这些需求必须通过更高效率的土地资源利用,农产品资源增加等来满足。现在到2020年期间的核心挑战是要提高全球可持续生产足够食品的能力,同时提高较贫困国家生产食品的能力——不仅要求提高其食品供应,而且也要通过农业增长来增加收入和就业。我国“十一五”规划把粮油加工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其中特别强传统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我国目前大豆资源的利用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充分提高大豆资源利用率的对策及建议,对提高我国大豆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农业的发展,拉动农民增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大豆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经济效益差。相当一部分大豆食品加工企业的规模较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原料、能源浪费严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同时自立开发和技术改造能力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严重,造成环境污染。我国油脂加工企业榨油所得副产品如豆粕和油脚通常作为饲料出售,制取蛋白的如豆腐、腐竹等企业将所得副产品豆腐渣和黄浆水同样做为饲料或废水排放。而实际上豆粕、油脚、豆渣、黄浆水等分别是生产大豆蛋白、磷脂、膳食纤维和大豆低聚糖的丰富资源。可以通过采用高新技术进行分离精制生产高附加值的大豆产品,如分离蛋白、卵磷脂和低聚糖等。
  产品加工深度、精度不够,难以抵挡国外产品的冲击。我国大豆食品尤其是新兴大豆食品加工深度与精度不够,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美国通过采用各种蛋白分子改性、修饰技术,如物理改性技术、化学改性技术和生物改性技术等对大豆蛋白分子进行改性、修饰处理,生产出各种专用功能性大豆蛋白粉和活性大豆寡肽,其技术水平和附加值都相当高。通过一系列高新技术,利用豆渣生产出可添加到各种食品中的精制膳食纤维粉,在国外已经普遍,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目前还处于实验室和中试研制阶段。
  产品技术含量低,制约我国产品向高档化、系列化发展。 我国大豆生产及大豆加工高科技含量较低。如美国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大豆的品质生产出油脂专用大豆和蛋白专用大豆,将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蛋白分子生物、化学改性、修饰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大豆食品加工中,生产出高技术含量的产品,而我国在这些方面则刚刚开始起步。
  所有这些都表明:我国的传统豆制品生产和消费尚处于地域性、小规模、半机械化与小作坊竞争的初级阶段,对大豆资源的利用比较低。如何提高大豆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国家不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则很难注入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将导致我国在国际大豆产业竞争中越来越处于不利的地位。
  
  提高大豆资源加工利用率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加以引导和扶持。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大豆资源利用的重视,加大大豆科研投资力度,在政策方面加强引导和扶持。要积极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
  科研单位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提高大豆产品品质。要建立健全大豆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时在改善大豆品质,提高大豆质量时要适应国内外需求形势,及时调整方向,向专一品种即高蛋白率、低油率或高油率、低蛋白率品种发展,满足不同加工企业的不同需要。
  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产品的成本。要借鉴和学习国外和国内先进企业的现代化管理经验和方法,根据有关法规,健全企业的约束激励机制,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加强资金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物耗和流通管理,提高产品的价格优势,并逐渐实现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
  从人与自然的角度考虑大豆资源的科学利用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人是自然界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又生活在巨大的自然界系中,是这个自然体系中的最重要部分,同时人类的活动也给自然界以巨大的影响。人离不开自然界,因为正是自然界的土壤、水分、空气、微生物、植物、动物在相互作用下为人类提供了所需要的食品来源和生存环境。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人类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自然资源是可以开发利用的,当代人理应通过合理开发,获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高生活质量和再生产能力. 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不改变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就是在于改变不合理的制度。
   “十一五”期间, 我国农业将全面快速发展。国务院颁布的一系列支农惠农重大决策的实施,强化新农村建设,将大大加速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进程。食品工业作为农业产品面向市场的主要后续产业,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明确指出,食品工业要在全行业各领域持续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与调整产业结构、提高食品资源利用率、提高人民膳食质量、发展与人民健康密切相关的行业及产品。其中特别强调要高度重视大豆产业科学、理性的发展,加大开发力度,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质量;提高豆腐及各种传统豆制品工业化、标准化生产水平,深入开发新型多样高质量营养食品,把豆制品加工产业做大、做强。
  我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科技的进步,人与自然会更加协调,农业会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从而使得我国大豆产业产生质的飞跃,迎来全面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其他文献
汽车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汽车的行驶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从汽车发动机维修与保养的重要性入手,分析了汽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并对其日常维修与保养提
期刊
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是企业保卫部门工作的重头戏。当前形势下,保卫工作的对象、范围,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手段,侵害rn的目标及作案方式、时间规律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种情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的基础土,论述了农村土地流转的现实必然性,土地流转是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为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供了契
旅游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突破口,能够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这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增长rn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农村建设,提升地方知名度和影响力等都
课程是在市场营销一般原理的基础上,结合会展项目的特点,总结会展营销的规律,并能为会展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本文试就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新闻播报”的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我国从发现到利用茶树大约有一万年的历史了.茶叶的发展,能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茶叶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还是我国传统的重要出口产品.现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