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学课程改革的进行,小学语文课程也出现了各种各样新的变化。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都在摸索探讨之中,在新课改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就小学语文课改的新思路阐述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改革思路;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中,本人认为,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跟风,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不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就更需要寻求适合学生自身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模式,但不能照抄照搬,可以把各种优秀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在适当的环节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改革更加深入。
二、正确处理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把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带动起来,使学生真正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对语文的实践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识字、写认、读书思考时间。在教学中,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参与到讨论交流当中,使学生全员参考,把“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这一思想真正体现出来。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引导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语文课程的有趣之处,并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加强读书的领悟能力,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学习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正确处理语文学习的课内与课外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中,这种以“课堂为中心”的做法,使学生学习语文与现实生活脱离,这并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发展。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把学生从死板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建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把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进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读书、写字、答与问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形式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要向自然、社会开放。同时,在小学语文教改中,要重视对课外阅读与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的知识转移到课外学习中,把课内学习的知识与课外的知识融合到一起。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者的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由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受到设定的目标、自我归因、技能、行为结果以及其他的影响,因此,在制订学习任务与目标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制订可以完成的、近期的学习目标。比如,可以让学生掌握近期的语言知识,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需要达到的水平,而且要逐步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通过奖惩实施自我强化,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榜样学习的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老师要对其适当降低学习目标,不能一刀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老师要对他们表现出信任与鼓励,这样及时的鼓励,可以增强这些学生学习的动机。
五、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把课本奉为教学之首。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自主地增加或减少教学知识,教学顺序也有严格的规定。这种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封闭,知识面的狭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的见解,要把教科书用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与调整,对于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教学要紧密联系现实,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感觉语文学习与自己息息相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学习过程应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之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还要继续深入,不断地把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小学语文课改当中,真正把语文课程改革做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娟.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2]何文燕.让语文学科中综合性学习有“语文味”[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
关键词:小学语文;改革思路;教学模式
一、教学模式要多样化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中,本人认为,对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教学模式,不能一味地跟风,一味地照搬别人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上要多样化,要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制订不同的学习方式。而不同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也会有不同的风格,这就更需要寻求适合学生自身和教师自身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中,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好的教学模式,但不能照抄照搬,可以把各种优秀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在适当的环节使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使课程改革更加深入。
二、正确处理教学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把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充分带动起来,使学生真正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小学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必须依靠对语文的实践来完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足的识字、写认、读书思考时间。在教学中,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参与到讨论交流当中,使学生全员参考,把“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这一思想真正体现出来。
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这时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引导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当好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充满自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语文课程的有趣之处,并发现新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加强读书的领悟能力,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对于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在小组学习中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正确处理语文学习的课内与课外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中,这种以“课堂为中心”的做法,使学生学习语文与现实生活脱离,这并不利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发展。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念,把学生从死板的课堂中解放出来,建设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语文学习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把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融入进来,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读书、写字、答与问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学形式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要向自然、社会开放。同时,在小学语文教改中,要重视对课外阅读与课外习作的指导,使学生把课内学习的知识转移到课外学习中,把课内学习的知识与课外的知识融合到一起。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学习者的内部或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由于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受到设定的目标、自我归因、技能、行为结果以及其他的影响,因此,在制订学习任务与目标时,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生制订可以完成的、近期的学习目标。比如,可以让学生掌握近期的语言知识,对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需要达到的水平,而且要逐步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对自己的学习通过奖惩实施自我强化,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榜样学习的示范,让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自己的进步。对于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老师要对其适当降低学习目标,不能一刀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鼓励。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老师要对他们表现出信任与鼓励,这样及时的鼓励,可以增强这些学生学习的动机。
五、正确处理“用教材”和引进其他课程资源的关系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照本宣科,把课本奉为教学之首。在教学内容上不能自主地增加或减少教学知识,教学顺序也有严格的规定。这种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封闭,知识面的狭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有自己的见解,要把教科书用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删减与调整,对于不理想的课文可以删去,教学要紧密联系现实,课堂上要让学生感受到亲切、和谐,感觉语文学习与自己息息相关,而不是遥不可及。学习过程应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比如,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之中,小学语文课程改革还要继续深入,不断地把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小学语文课改当中,真正把语文课程改革做好,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娟.向更广阔的空间延伸:浅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12(25).
[2]何文燕.让语文学科中综合性学习有“语文味”[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