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对美术学科的意义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一堂好的美术课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智慧,拓宽知识面,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呢?
  笔者对所在临近的小学、初中以及高中的部分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出的数据是:入学前的孩子喜欢画画的占调查人数的99%;小学一年级到小学三年级只有91%;到小学六年级仅有74%;初中阶段对美术感兴趣的只达到65%;高中阶段,谈不上兴趣,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积极性消失殆尽。为什么呢?
  经过走访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有下面一些因素:①家庭因素:在孩子入学前,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入学后则以学生的文化成绩来衡量孩子,家长们拿孩子的成绩相互攀比,片面地要求孩子成绩优异,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于是孩子们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画画是玩,学习成绩是第一位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成绩好,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强制其学习尚不感兴趣的文化知识,这样就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②学校因素:在农村学校有的还未配备专业美术教师,在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学校更多地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为了应付检查而开课设节,素质教育的出现,虽然现在有所转变,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仍然未转变,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上美术课时,因缺乏资料,或图省事,只教学生临摹作品,只要完成习作就草草了事,课堂气氛沉闷,讲课呆板,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些都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兴趣培养。在大力提出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呢?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专业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老师应该多接近学生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与思维表现的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保留其兴趣。比如在线造型的人物头像美术课上,老师应该要求学生画自己最熟悉或最喜欢的对象,比如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同学等,因为这样他们更有信心画象;如果教师一味地固定好对象,同学可能因为不自信,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正确的引导,才能培养其兴趣,提高创新能力。
  由于各校教学条件的不平衡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美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由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才有可能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创新。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应该从学生的作品中看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创新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和表扬,少一些指责。教师观念要转变,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高考不参评,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其实美术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美术无处不在。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把握好课堂,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传授美育的目的。
  21世纪的美术教师绝不能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必须改革。要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获取知识,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课堂才是培养孩子兴趣的乐园,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应该是以兴趣为前提,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思路活跃、方法新颖,熟练运用教学手段与设备,学生才会感到有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投影效果不好,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多想办法,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像、音乐来刺激学生,将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解脱出来。学生只有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只有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新的思想政治课改革标准强调:新课改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倡导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活动者、思考者、探究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一名现代政治教师只要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运用好兴趣、激励两大法宝,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教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就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学生主体;兴趣
期刊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知识不断更新,新问题不断出现,它需要人们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思考,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因此,素质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初中数学课实施素质教育,关键要面向全体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思维,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一、更新观念,树立数学教学的素质观  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转变人才观念、质量观念是实施素质教
期刊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期刊
摘 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经过近两年多的不懈努力,实验初见成效: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与同伴交流敢于表达、善于倾听;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收”、“放”有度,小组合作学习主动、高效,真正实现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关键词:新型授课模式;合作学习;主动高效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活动化。可当学生真的动起来,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期刊
一、课题的由来  在我们洛阳市地理期中期末考试中,最后一题是以课本知识为蓝本的一个实践探究题,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虽然题目不难,但是学生得分却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生的课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脱节,不能灵活的应用已学知识。于是我想到了让学生亲自做一次社会实践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
期刊
初中物理教材经过这几年的修改,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成为物理学习尖子;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为高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初中物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和感受作如下总结。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
期刊
摘 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问是艺术的体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具有集中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表达能力、提供反馈信息等多种教育功能。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提问艺术,以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  关键词:英语教学;提问;作用;方法;艺术  英语是用来交际的工具,学习英语目的在于学会如何使用英语进行交际。我们的英语教学离不开真实的对话,要成功地上好一节英
期刊
基础教育新课程方案强调我们,改变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各种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因此,在小学语文中实施新课程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极为重要。所谓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对发展、发明、革新、开拓、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在培养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实施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发展。因此,如何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的新课题。本文就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教学;自主学习;新课程标准;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宇教授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投其所好,以“趣”为径,化“乐”为本,以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兴趣”——快乐音乐的原动力。  关键词: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