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血管性痴呆(VaD)是由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缺血缺氧或血管病变引起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老年人多发。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使VaD成为最常见的痴呆病因之一,约占15%[1]。VaD患者脑细胞中脂质和蛋白质斑块异常沉积。生理条件下,自噬降解异常物质,参与维持神经元稳态[2]。自噬还能通过维护血脑屏障,改善VaD症状[3]。已发现,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60413); 柳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BJ10611); 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YCXJ20211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血管性痴呆(VaD)是由脑血流灌注不足所致缺血缺氧或血管病变引起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老年人多发。近年来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使VaD成为最常见的痴呆病因之一,约占15%[1]。VaD患者脑细胞中脂质和蛋白质斑块异常沉积。生理条件下,自噬降解异常物质,参与维持神经元稳态[2]。自噬还能通过维护血脑屏障,改善VaD症状[3]。已发现,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大鼠海马神元自噬进而防治VaD[4-5]。
其他文献
教育的三要素是受教育者,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而这三者大都是在班级内发生的。班级是我们在校每天停留最长的地方。那么管理好班级可以说就是重中之中了。
后疫情时代高校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学复课,学生社区作为在校学生的集散地,既是高校防控疫情的重点场所,也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疫情防控的实践战场。结合疫情期间学生社区发挥的基础性保障作用,通过推动体系建设、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内涵发展等途径,可以切实发挥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工作实效,为高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教育强国,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宗旨,在这样的背景和趋势下,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树立典范,走在前端,充分响应和践行国家的提倡及号召,将教育成效显著提升起来。现阶段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地方,承担着整体性培养、系统性提高学生的重任,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更是需要切实关注到课程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改变教学策略和手段,优化教学
刊登稿件、广告范围1、化学纤维2、纺织3、染整4、服装5、非织造布6、设备及零配件等本刊人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源《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文献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文献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文献源进行技术交流树立企业形象宣传产品优势扩大品牌知名度广告价目表(单位:元/期,版面尺寸285mm×210mm)说明:1.广告刊户需自行设计。如需委托设计。设计效果由客户负责。2.要求
血管性痴呆属于中医“呆病”“善忘”等范畴,现代又有“中风痴呆病”的定义,将其与其他呆病区分开来。历代医家认为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肾、脾胃、肝、心、肺等虚损均可致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五脏亏虚及气血亏虚为主,邪实以痰、瘀为主。现代医家在此基础上提出“玄府郁阻致病”“络脉虚损致病”及“三焦气化失司致病”的病机理论,补充了血管性痴呆的病机理论,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由于血管性痴呆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证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了解国内社区治理研究进展可为现阶段的社区治理实践提供参照。运用CiteSpace工具对21世纪以来CSSCI期刊收录的1458篇社区治理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我国的社区治理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府政策的引导和驱动,且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点。"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体系"等突现词既显现了现阶段国内社区治理研究的主要偏好,又是未来一段时间
目的 探究丹参酮B对血管性痴呆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机制。方法 C57BL/6雄性小鼠,分Control组、模型组(VD组)、丹参酮B低、中、高剂量组(TSB 2、4、8 mg·kg-1)、盐酸多奈哌齐1 mg·kg-1,每组各10只。采用小鼠双侧颈总动脉缩窄法构建VD模型,造模成功10 d后分别给药,Control组和VD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共计20d。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为更好的实现多元主体参与下的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本文在深刻剖析社区、社区治理的基本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实践调查当下社区治理的现状及发展困境,同时深入挖掘具有典型性、特色性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实践案例的特点,并在对比中分析当下社区治理现存困境的原因,探寻社区治理参与主体"缺位"的原因,从而具有针对性的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