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藤总碱缓释滴丸的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来源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钩藤总碱(RTA)缓释滴丸的长期毒性。方法将80只Wiste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RTA缓释滴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每天观察大鼠的一般状态、每2周记录一次体质量、日食量。连续灌胃12周后和停药2周后分别检测大鼠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EU)等血液学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等生化指标,计算心、脑、肝、肾脏体比值,观察心、脑、肝、肾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连续灌胃12周后, RTA 缓释滴丸高剂量组大鼠饮食减少,体质量增长缓慢;各组大鼠 WBC、RBC、Hb、PLT、LYM、NEU无明显变化;RTA缓释滴丸高剂量组大鼠的ALT、AST和ALP值升高[分别为(77.5±11.9)U/L、(210.4±21.7)U/L、(220.6±19.8)U/L],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5.2±12.1)U/L、(180.4±21.3)U/L、(190.3±22.6)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A 缓释滴丸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的脏体比值(3.86±0.29)较空白对照组(3.52±0.25)升高(P<0.05),肝脏部分出现变性、灶状坏死。结论 RTA缓释滴丸高剂量长期给药可产生肝毒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冰冻紫地合剂灌胃救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普内病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患者18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2例采用冰冻紫地合剂胃内灌注治疗;对照组91例采用冰盐水配合去甲肾上腺素胃内灌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慢性肝病长期不愈所致,是各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发生炎症及坏死,刺激肝组织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失调,导致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的病理过程[1]。HF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必经环节,中医药在治疗HF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具体综述如下。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于中老年人的神经变推行性疾病,临床上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障碍为主要特征。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及黑质残存的神经细胞质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即 Lewy小体。我国65岁人群的 PD患病率为1.67%,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1]。PD高发病率及高致残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一些药物
作为中国江苏第一批援尼日尔志愿服务队的中医师,笔者于2009年10月28日至2010年10月14日在尼日尔共和国的尼亚美国家医院工作近1年,运用传统中医疗法给当地居民及在尼华人诊治多种疾病疗效显著,现选取验案三则,以期同道指正。
本文从教学目的、内容、模式和考核形式等方面探索如何有效开展公共选修课《中医营养学》的教学,为该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教学经验。
肿瘤治疗过程中,消化道反应是化疗药引起的临床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化疗药的细胞毒性可影响消化道细胞的生理功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胃动力不足,出现恶心、呕吐、胃气上逆、胃胀、腹胀、便秘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在化疗结束以后也恢复较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后续治疗。笔者采用枳实消痞丸加味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48岁,2013年1月23日就诊。因“经阴子宫肌瘤切除术后1个月,发热20余天”以“发热原因待查;子宫肌瘤切除术后”入院。患者1月前因“子宫肌瘤”行经阴子宫肌瘤切除术+阴道后壁修补术。术后给予左氧氟沙星+奥硝唑静滴治疗,第3天出现发热,体温39.5℃。查体:咽部略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啰音,腹软无压痛;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基本正常,肺炎支原体阴性,B 超提示盆腔未见异常。考虑
水肿是肾小球肾炎(简称肾炎)的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主要靠肺、脾、肾功能的协调,如果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蒸化的功能,就会产生水肿,因此调整肺、脾、肾三脏功能乃治疗肾炎水肿的关键。根据古人治水肿“开鬼门,洁净府,去菀陈莝”以及“腰以上水肿当发其汗,腰以下水肿当利其小便”的原则,笔者治疗肾小球肾炎水肿以中医辨证为主,参考实验室检查,采用疏风宣肺利水法、益气健脾利水法、补肾温阳
作者从忍冬茎、叶中分离得到5种新的三萜苷,忍冬苦苷F—J(1—5)及5种已知化合物。取忍冬的干燥茎及叶(5.0kg),用热甲醇萃取,甲醇提取物经浓缩得到的粘稠状物(535亩,粘稠物经Diaion HP-20柱色谱分离,用30%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洗脱。甲醇洗脱物(FrB,130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三氯甲烷/甲醇梯度洗脱,最后经甲醇单独洗脱,得到9个部分(B-i-B-ix)。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ammatory disease,CPID)指发生于女性内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的感染性疾病,为妇科常见病,多发于育龄期妇女,主要表现为下腹部疼痛,痛连腰骶,可伴有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甚至不孕等。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1]。西医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中医治疗CPID具有一定的优势,本院采用盆炎利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