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6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操作时间。方法:选择武义县口腔医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和对照组(手工),每组52例。记录临床操作时间,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等牙周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 (298.3±68.9)s/牙,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07.5±79.8)s/牙,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项牙周指标在治疗后2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不同方法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龈下刮治与手工龈下刮治均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超声龈下洁治术的效率高于手工龈下刮治术。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刮治术;疗效
到目前为止,机械方法治疗牙周炎仍是最有效的方法[1]。但传统的手工刮治术存在临床操作时间长、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以及对多根牙根分叉处和邻面及深牙周袋疗效不佳的等问题[2,3]。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操作时间,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间来武义县口腔医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4例。纳入标准:1)广泛型中重度CP患者,口内余留牙≥16个;2)无全身系统性疾病;3)6个月内未接受牙周治疗;4)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和非甾体类药物;5)女性患者未妊娠或哺乳。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和对照组(手工龈下刮治),每组52例。实验组(M 22,F 30),平均年龄36.6岁(35~43岁);对照组(M 24,F 28),平均年龄37.1岁(35~42岁)。
1.2 方法
记录超声及手工刮治全口牙完成的时间及患者就诊次数。检查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等牙周指标。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两种治疗方法操作时间的比较
超声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 (298.3±68.9)s/牙,明显小于手工组的(407.5±79.8)s/牙,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就诊次数,超声组平均为1.24次(1-2)次;手工组为3.24次(2-4次),差异有显著项(P<0.01)。
2.2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后,无论是超声龈下刮治术还是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状况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的各项指标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比较超声龈下刮治术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无论是超声还是手工龈下刮治,均能使牙周状况显著改善。表明机械方法治疗牙周炎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1]。
与此前的报道[2,3]一致,虽然超声龈下刮治术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超声治疗组的临床操作时间显著短于手工治疗组,患者的就诊次数也明显减少。而且由于超声刮治工作尖更适合于后牙多变的牙周袋情况,其工作尖能够进入细窄牙周袋深部和根分叉区,配合使用抗菌药物行龈下超声冲洗,患者不适感较轻,术者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孟焕新. 牙周病学. 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宋文学,谢晓华. 超声洁治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1):61-62.
[3] 管增娥,段银忠.2种方法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 (4):312–313.
作者简介:朱郎(1982.02-),女,汉族,籍贯:浙江武义,浙江省武义口腔医院,执业医师,专科学历,研究方向:牙周病学。
摘要:目的:比较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操作时间。方法:选择武义县口腔医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和对照组(手工),每组52例。记录临床操作时间,检查并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等牙周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 (298.3±68.9)s/牙,明显小于对照组的(407.5±79.8)s/牙,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项牙周指标在治疗后2个月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不同方法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超声龈下刮治与手工龈下刮治均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有效方法,但超声龈下洁治术的效率高于手工龈下刮治术。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刮治术;疗效
到目前为止,机械方法治疗牙周炎仍是最有效的方法[1]。但传统的手工刮治术存在临床操作时间长、对操作技术要求高、以及对多根牙根分叉处和邻面及深牙周袋疗效不佳的等问题[2,3]。本研究目的在于比较超声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操作时间,以供临床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9月-2015年5月间来武义县口腔医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104例。纳入标准:1)广泛型中重度CP患者,口内余留牙≥16个;2)无全身系统性疾病;3)6个月内未接受牙周治疗;4)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和非甾体类药物;5)女性患者未妊娠或哺乳。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龈下刮治)和对照组(手工龈下刮治),每组52例。实验组(M 22,F 30),平均年龄36.6岁(35~43岁);对照组(M 24,F 28),平均年龄37.1岁(35~42岁)。
1.2 方法
记录超声及手工刮治全口牙完成的时间及患者就诊次数。检查并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的菌斑指数(PL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等牙周指标。所有操作均由同一医生完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两种治疗方法操作时间的比较
超声组的临床操作时间为 (298.3±68.9)s/牙,明显小于手工组的(407.5±79.8)s/牙,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的就诊次数,超声组平均为1.24次(1-2)次;手工组为3.24次(2-4次),差异有显著项(P<0.01)。
2.2两种治疗方法疗效的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后,无论是超声龈下刮治术还是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牙周状况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间的各项指标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比较超声龈下刮治术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无论是超声还是手工龈下刮治,均能使牙周状况显著改善。表明机械方法治疗牙周炎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1]。
与此前的报道[2,3]一致,虽然超声龈下刮治术与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但超声治疗组的临床操作时间显著短于手工治疗组,患者的就诊次数也明显减少。而且由于超声刮治工作尖更适合于后牙多变的牙周袋情况,其工作尖能够进入细窄牙周袋深部和根分叉区,配合使用抗菌药物行龈下超声冲洗,患者不适感较轻,术者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孟焕新. 牙周病学. 3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宋文学,谢晓华. 超声洁治结合手工龈下刮治术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1,20(1):61-62.
[3] 管增娥,段银忠.2种方法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7,21 (4):312–313.
作者简介:朱郎(1982.02-),女,汉族,籍贯:浙江武义,浙江省武义口腔医院,执业医师,专科学历,研究方向:牙周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