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程序探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wangxin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施程序上,要设法以开放的情景激发学生体验的内驱力,以良好的情景促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数学活动,活动结束后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体验成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实施程序
  谈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得先弄清两个概念:一是数学体验,二是数学体验式教学。所谓数学体验,是指学生亲身参与数学探究活动,在经历的过程中获得数学认知和情感的过程。所谓数学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驱力,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体验数学知识探究过程中的思考、分析、合作等,从中获得认知上的进步和情感上的愉悦。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教师的教学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主动学习并获得数学知识。
  通过以上概念解释,不难看出,高中数学采用体验式教学,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而且符合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高中阶段,学生心智几近成熟,基本上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判断力,有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情况下,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明显已不适合高中生,而强调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师生互动的体验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能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发挥他们已然成形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能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用体验式教学,按什么样的程序进行呢?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感受谈谈想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在体验式教学中,教与学的依存互动关系如下图:
  以上教学关系图同时显示了体摘 要: 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在实施程序上,要设法以开放的情景激发学生体验的内驱力,以良好的情景促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参与数学活动,活动结束后还要鼓励他们积极分享自己的体验成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 体验式教学 实施程序
  一、以开放的情景激发学生体验数学的驱动力
  这里所谓“开放”,主要是指师生关系上的开放和课堂氛围上的开放。师生关系上的开放主要指师生之间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对话关系,在这种关系背景下,学生才有可能放开手脚进行探究活动,才可能产生体验的内驱力。课堂氛围的开放是指课堂上学生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尊重,学生可以不受压抑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让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自由地按预定目标进行,甚至可以和教师的观点冲突。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创造性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体验效果才会有所保障。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景,使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
  体验式教学有赖于良好的数学情景,要用数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从情景中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索,实现有价值的数学体验。一般而言,在教学开始时,教师要注意借用多媒体、实物教具、图片、模拟表演等有目的地创设必要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获得感官刺激,引发认知冲突,促进思考,进而进入体验。
  比如在讲“均值不等式”时,某老师展示了这样一个应用题:
  某商店准备在节日期间搞两次降价促销活动,有三种降价方案:第一套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第二次打Q折;第二套方案则是第一次打Q折,第二次打P折;第三套方案是两次都打(P Q)/2折。请比较:哪种方案的打折较多?
  这是一个联系到实际应用的题目,很快能把学生引入相应的情景中。要解决此问题,如何着手呢?学生带着兴趣,自然会进入思考和分析,很快就能发现其中关键的问题因素,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良好情景的创设,要注意这样几个原则:(一)要有一定难度,即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没有难度的情景让学生没有探索的激情;难度过大的情景又会让学生失落。设定适当难度的情景才能让学生有激情体验,并能从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保持继续探究热情。(二)要面向大多数学生。一个班级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自然是不一样的,但总体上而言是大部分趋同,少部分有别。情景的创设必须以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为问题难度的设定基础,在具体应用中适当照顾少部分认知有别的学生。(三)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即设定的情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四)要注意把握时机,即情景的设定必须选择适当时机,抓住学生的最佳思维突破口。(五)情景问题力求少而精,要设法使学生的质疑多而深。
  三、鼓励学生大但进入情景,大胆体验数学活动
  受长期存在的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和传统的师尊生卑观念的影响,体验式教学中学生难免缩手缩脚,生怕出错或得罪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设法鼓励学生放开思想包袱,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大胆体验数学活动。要尽量用开放式的问题或直观的视觉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做数学活动,要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主体参与,即要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二)活动内容生活化,设置的数学活动尽量与生活相关或模拟生活,体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三)活动形式多样灵活,即数学活动的形式和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方式要多样化,活动评价上也要多元化。
  四、鼓励学生进行数学交流,分享体验的成果
  学生经历了数学体验式学习过程,必然有所得,也有所失。所得与所失对学生的进步成长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为了强化体验式教学效果,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相互交流分享,使各自获得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相互碰撞,形成更大范围的涟漪效应。
  以上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总结的高中数学体验式教学主要的几个程序,实际实施中可能比这个更复杂和具体,但按以上程序执行,已可以有效增强教学效果了。
  参考文献:
  [1]廖哲勋.课程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
  [2]徐斌艳.数学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
  [3]张奠宙.数学教育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4]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其他文献
摘 要: 所谓口算是指在借用纸笔、计算机等计算工具的情况下,学生依据思考能力计算出答案的一种方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非常重要的阶段,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数学学习。鉴于此,数学教师要重视口算教学,提高口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口算教学 问题 策略  在整个数学学习中,口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口算会影响到学生的笔算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考能力,增强学
摘 要: 本文主要探讨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策略,通过分析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现状,指出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策略的缺陷,从而给出合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问题 理解题意 解题思路 解题能力  引言  当前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仍旧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阶段,学生根据老师要求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答题的方法步骤千篇一律,具有统一标准。这种方式虽然有助于教师传达标准知识
摘 要: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关键。生活情境的引入能够让学生意识到知识无处不在,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继而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步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由于生活情境教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入生活情境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生活情境 引入方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合理地开展数学教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需要教师沉下心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断探索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方法 师生关系 教学质量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和爱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