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腓骨长短肌的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在复杂肢体创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应用带腓骨长短肌的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治疗复杂肢体创伤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8月至2017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采用带腓骨长短肌的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治疗的5例复杂肢体损伤患者资料。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3~52岁,平均35.1岁;桡骨缺损1例,尺骨缺损1例,胫骨缺损3例;骨缺损长度7~18 cm,软组织缺损面积10 cm×5 cm~18 cm×8 cm。彻底清创后根据损伤区域软组织条件及缺损面积,设计复合组织瓣修复骨缺损并固定,覆盖创面,功能重建。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受区相应肌腱功能恢复情况、腓骨愈合时间。观察供区伤口愈合情况,供区踝关节活动功能,是否存在供区并发症。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为18~38个月(平均25.2个月)。所有皮瓣均存活,未出现血管危象,且均未出现感染。移植腓骨愈合时间为4~16个月(平均8.4个月)。3例胫骨缺损患者背伸最大角度为0~10°,未出现足下垂;前臂骨缺损患者均重建屈拇及屈指功能,仅能对示指,不能握拳。5例皮瓣供区均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后二期缝合伤口,伤口愈合良好,其中1例瘢痕增生明显。供侧未见明显足内翻,患者踝关节活动功能满意。随访过程中未出现腓骨瓣再骨折。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

结论

带腓骨长短肌的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瓣治疗存在肌肉肌腱缺损的复杂肢体创伤可行,可以作为治疗的备选方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评价采用微创"八"字切口入路常规跟骨解剖钢板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12月1日上海浦东医院骨科收治的40例跟骨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年龄23~55岁,平均39.5岁;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27例,Ⅲ型13例。患者均采用微创"八"字切口入路常规跟骨解剖钢板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Böhler角、Gissan
胫骨后倾角(PTS)用以描述膝关节胫骨平台矢状位形态,其数据的大小代表胫骨平台的陡峭或平缓程度,是膝关节手术如全膝关节置换、前交叉韧带和(或)后交叉韧带重建术、胫骨高位截骨术的重要依据,影响膝关节手术的适应证与疗效。目前,在国内临床上关于PTS尚无统一的概述,本文拟对PTS做一论述,从流行病学、PTS的测量、PTS对膝关节活动的影响、PTS与软骨下骨和膝关节韧带的关系、PTS在各类膝关节手术中的意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关节创伤外科收治的19例(19足)伤后6周至8月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资料。患者男16例,女3例;年龄22~57岁,平均36.2岁。畸形按Stephens-Sanders分型:Ⅰ型10例,Ⅱ型6例,Ⅲ型3例。Stephens Ⅰ型患者采用保留距下关节的跟骨外侧壁骨突切除、松解腓骨长短肌腱进行治疗;
目的设计应用于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外固定复位器,观察其在治疗儿童股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小儿骨科采用自行设计的外固定复位器辅助复位后弹性髓内钉治疗的19例儿童难复性股骨干骨折患儿资料。患儿男15例,女4例;年龄4岁2个月至8岁,平均6.3岁;横断骨折7例,短斜形骨折11例,斜形骨折1例。复位器直接作用于股骨上进行牵引和临时固定,闭合复位
目的探讨经内踝"Ⅴ"型截骨入路空心钉内固定治疗Sneppen Ⅴ型距骨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足显微外科诊治的16例Sneppen Ⅴ型距骨体骨折患者资料。患者男14例,女2例;年龄20~55岁,平均38.4岁。均采用经内踝"Ⅴ"型截骨入路空心钉固定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
期刊
目的探讨严重小腿离断伤再植方法及其后续功能重建的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2月至2017年10月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骨创伤外科收治的13例严重小腿离断伤患者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均一期行大段短缩再植,二期行Ilizarov肢体延长技术,待延长满意后,拆除Ilizarov外固定支架,闭合下应用锁定钢板外置固定。术后观察膝踝关节功能,足底感觉恢复情况,肢
目的通过比较自行研发的可弯曲椎体成形器与传统直形骨水泥注入器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的疗效,观察可弯曲椎体成形器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40例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1例,女79例;年龄55~88岁,平均70.3岁,骨折椎体分布为T5~T12。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
目的获得制定《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专家的推荐率和强烈推荐率,为临床医生使用该共识时提供参考。方法2018年11月,在《ERAS理念下踝关节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桡骨远端骨折诊疗方案优化的专家共识》讨论会上对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成员(即制定2个共识的专家,89人)进行问卷调